劉欣榮 張國慶 敖敏高娃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人民醫院,021008)
2014年海拉爾地區嬰幼兒腹瀉輪狀病毒檢測結果分析
劉欣榮張國慶敖敏高娃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人民醫院,021008)
輪狀病毒是引起嬰幼兒腹瀉的主要病原體之一,其主要感染小腸上皮細胞,從而造成細胞損傷,引起腹瀉,是導致嬰幼兒發生非細菌性腹瀉和脫水的最常見病原體。無論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輪狀病毒發生腹瀉和脫水的感染率均較高,我國各個地區輪狀病毒的流行性廣泛,并且呈現出一定的季節性。
筆者對2014年12個月輪狀病毒的抗原檢測結果進行了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一般資料
2014年1月~12月我院門診及病房收治的1151例有腹瀉癥狀的嬰幼兒,男683例,女468例,年齡15 d~5歲。留取患兒的新鮮糞便進行檢測。
檢測試劑:輪狀病毒檢測試劑盒由杭州艾博生物醫藥有限公司提供。
檢測方法
嚴格按試劑盒說明書及參考文獻[1]要求進行操作:打開輪狀病毒收集器用塑料棒蘸取新鮮的糞便,放入收集器中,搖晃均勻后,滴加四滴混勻液到輪狀病毒抗原檢測試劑板上,5 min觀察結果。
結果
1151例腹瀉癥狀的嬰幼兒輪狀病毒的檢測結果見表1。

表1 1151例不同性別嬰幼兒的輪狀病毒的檢出率(例)
表1可以看出男性患兒輪狀病毒陽性檢出率為25.04%,女性患兒的輪狀病毒陽性檢測率為25.85%,說明不同性別嬰幼兒的輪狀病毒的檢測率是沒有差別的。
不同年齡段的腹瀉嬰幼兒的輪狀病毒檢測結果見表2。

表2 不同年齡段腹瀉嬰幼兒的輪狀病毒檢測結果(例)
從表2可以看出不同年齡段的腹瀉嬰幼兒的輪狀病毒檢測中,7~12月年齡段的檢測陽性數及陽性率均最高,說明7~12月的嬰幼兒較易發生輪狀病毒感染;13~24月陽性率次之。
2014年各個月份腹瀉嬰幼兒的輪狀病毒結果見表3。

表3 2014年每個月腹瀉嬰幼兒的輪狀病毒檢測結果(例)
從表3可以看出在2014年全年輪狀病毒的檢測的陽性率以冬季最高,春秋季次之,夏季最低。
討論
輪狀病毒于1973年由澳大利亞學者R.F,Bishop首先發現,并且歸為呼腸孤病毒科,輪狀病毒屬[2]。隨之人們對其進行了詳細的研究,發現其是導致嬰幼兒腹瀉最常見的病原體。輪狀病毒的發生有明顯的季節性,其好發于秋冬季節;人類是輪狀病毒的主要宿主,其易感于0~5歲的嬰幼兒;其傳播途徑主要為糞-口途徑,也可能與呼吸道傳播有關[3]。
本次回顧性分析腹瀉嬰幼兒的輪狀病毒檢測情況,從進入12月份其檢測數量及陽性率均逐漸升高,3月份后開始降低。這也與許多文章[4~6]統計的觀點一致。同時發現7~12月大的嬰幼兒感染率最高,達到了32.93%;13~24月大的嬰幼兒的感染率也有25.93%,也就是說在半歲到2歲的嬰幼兒發生輪狀病毒感染的幾率可以達到1/3~1/4。這可能與嬰幼兒在此期間自身的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全有關,至于0~6月的嬰幼兒輪狀病毒感染率不高可能與母乳中免疫球蛋白sIgA在嬰兒胃腸道中形成了免疫屏障有關。
通過此次對1151例輪狀病毒檢測結果的回顧性分析,可以找出輪狀病毒的流行規律,并應該積極提倡堅持母乳喂養,提高嬰幼兒的免疫力,同時在秋冬季節要注意嬰幼兒的飲食衛生,做好室內通風等措施,減少疾病的傳播與流行。
參考文獻
[1]葉應嫵,王毓三,申子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
[2]陸惠強,李曉萍,姜妍妍,等.嬰幼兒腹瀉輪狀病毒檢測及結果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2):210-212.
[3]程芬.新生兒輪狀病毒感染的臨床和分子流行病學研究[D].浙江大學,2011.
[4]張斗星,胡安群,袁舟亮.安徽省安慶地區嬰幼兒腹瀉輪狀病毒的檢測及流行病學特征[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2,33(9):1080.
[5]魏靜芬,葉富法.嬰幼兒腹瀉輪狀病毒感染的檢測與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9,24(12):1640-1641.
[6]鮑連生,姚承鋼,周建明,等.武漢地區嬰幼兒腹瀉輪狀病毒型別特點分析[J].臨床兒科雜志,2004,22(7):436-437.
(收稿日期201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