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菊仙(浙江省衢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 浙江衢州 324003)
?
新形勢下工會思想政治工作探究
繆菊仙(浙江省衢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浙江衢州324003)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4.035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黨全部工作的生命線。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改革推進到哪一步,思想政治工作就要跟進到哪一步,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只能前進不能停滯,只能積極作為不能被動應付。工會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織力量,在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和責任,并且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和作用。面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背景,工會如何更好地發揮橋梁和紐帶的作用,使廣大職工群眾成為創業創新的參與者和受益者、改革的促進派和支持者,是新形勢下工會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課題。
當今社會,各種思潮紛繁復雜,廣大企業職工群眾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差異性、多變性明顯增強,如何有效防范和抵制錯誤思想觀念的影響,在多元多樣中堅定“主心骨”、畫好“同心圓”、打好“中國結”,任務艱巨而繁重。當前,要緊緊依托工會組織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完整的網絡組織體系,緊緊抓住“兩學一做”主題教育活動的有利契機,把理想信念教育作為固本培元、凝魂聚氣的戰略工程,不斷鞏牢思想政治防線:一是同心共圓“中國夢”。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重點抓好面對職工群眾的宣講普及,引導職工群眾學而信、學而用、學而行,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要不斷深化中國夢學習宣傳教育,引導職工群眾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偉大夢想之中,匯聚同心共圓中國夢的強大力量。二是同心共聚“價值魂”。要堅持不懈地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魂聚力,把核心價值觀這個“魂”和經濟社會發展、企業和個人發展這個“體”貫通起來,與職工群眾的工作生活結合起來,使各方面工作與核心價值觀同向同行、同時發力。三是同心共筑“愛國心”。要抓住建黨95周年、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等重要時間節點,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宣傳教育活動,不斷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和抗戰精神,大力弘揚奮發向上的革命文化,唱響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時代主旋律。
隨著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各種利益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調整,方方面面都涉及職工群眾的切身利益,同時職工群眾的民主意識、維權意識、利益意識日益增強。在這種情況下,工會要緊緊圍繞“促進企業生產發展、維護職工合法權益”這一雙重任務,深入了解、深刻把握、合理回應、妥善處理職工群眾的利益訴求,實現企業和職工互利和諧共贏。當前,重點要認真解決好三個問題:一是引導職工做好“主人翁”。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 “工人階級是主人翁,主人翁地位要體現出來”的指示精神,通過建立健全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民主參與、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制度,建立民主協商、職工監事、事務公開等機制,把職工群眾的知情權、話語權、參與權、監督權等逐一落到實處,使職工的“主人翁”地位通過各項措施得到體現。二是努力當好職工“娘家人”。 要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輿論引導和激勵作用,圍繞不同時期、不同階段職工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民主討論和宣傳教育,讓職工群眾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打開天窗說亮話”,及時傾聽呼聲、解決困難、化解矛盾,形成“心齊、氣順、勁足、家和”的良好局面。三是努力成為職工 “引路人”。要教育和引導職工群眾樹立正確的“權益觀”,要讓每一個職工深切認識到,只有把單位建設好發展好、自身的權益才能得到更加有效的保障。要加強大局意識、看齊意識、奉獻意識和誠信意識教育,挖掘并塑造各具特色的企業文化和團隊精神,充分激發一線職工的工作熱情。

思想政治是做人的工作,而人的精神需求是多元的。工會依托電影院、運動場、圖書室、宣傳窗等宣傳陣地,通過舉辦演講會、運動會、歌唱賽、讀書會等各種宣活動,讓職工群眾在活動中陶冶情操、接受教育、展示才華,成為工會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又一獨特優勢。新時期的工會思想政治宣傳活動要做好以下三個轉變:一要由單向型向多向型轉變。要充分運用網絡信息傳播速度快、覆蓋廣、容量大的特點,加強對網絡的運用,通過在組建QQ群、微信群、公眾號等形式,形成各個部門的多向合力、思想教育的多向方法、信息收集的多向手段,使網絡成為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載體,實現線上線下的有機結合。二要由灌輸型向滲透型轉變。如開展各類文體活動培養集體主義、開展企業歷史展覽培養員工自豪感、開展愛心捐助活動培養社會責任感等等。三要由競爭型向創新型轉變。要緊緊圍繞創新型企業建設的需要,針對生產經營中的難點疑點問題,發動職工群眾攻堅克難,依靠職工群眾智慧解決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問題,使勞動競賽成為職工技術創新、才智展示、思想教育的大平臺。
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終目是服務企業創業創新發展這一中心任務。要緊緊依托工會教育人、鼓舞人、鍛煉人、成長人的大平臺,引導職工追求卓越精神、實現自身價值,充分激發一線工人的勞動熱情和創造潛能,引領廣大職工創業創新。重點要培育三種人才:一是培育“技術藍領”。 要充分發揮工會“大學?!弊饔?,關注傳統藍領技術工人、城市新藍領群體的成長與發展,探索“技能培訓、技能幫帶、技能競賽、技能晉級、技能激勵”等五位一體技能提升機制,引導和幫助職工學技術、提技能、長才干。二是培育“專業工匠”。要把握輿論導向,持續不斷地為工匠發聲、為工匠正名,積極培育和選樹工匠的優秀代表進行表彰獎勵,讓社會重拾失落已久的工匠精神,努力在全社會營造尊重勞動、尊重技術、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三是培育“創業能人”。積極開展創業教育和培訓,通過搭建“工友創業”平臺、建立創業孵化基地等形式,在貸款擔保、場地支持、能力提升以及開業服務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善于利用創業成功者的親身經歷和先進經驗,引導廣大職工依靠自身努力實現創業夢。
幫貧解困是工會的職責所在和優良傳統。做好新形勢下工會的思想政治工作,一個十分重要的任務就是幫助職工正確看待困難和挫折,正確處理個人與國家、集體、他人的關系,更好地促進職工身心健康、人際和諧、社會和諧。為困難職工構筑更加堅實、更加完善的抵御風險防線,重點要抓牢三方面工作:一是要當好“第一知情人”。要建立身心不佳、家庭困難、急事難事等特殊職工群體動態評估機制,更加準確地掌握困難職工情
況。有步驟、有計劃地組織好職工療休養,保護和促進職工身心健康,同時要建立完善職工心態的監測、評估和預警機制,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二是要當好“第一責任人”。要幫助困難職工盡快走出困境,承擔好“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各級工會要把通過建立完善困難補助基金、大病救助基金、扶貧幫困基金、醫療補貼制度等幫扶機制,形成多渠道、全方位的幫貧解困格局。三是要當好“第一救助人”。 高度關注職工重特大疾病醫治難、子女上學難等實際問題,開展“春送崗位、夏送清涼、金秋助學、冬送溫暖”等活動,多渠道為困難職工解難事、辦實事、做好事,做到“雪中送炭”。同時,對困難職工可能存在的自卑、不滿、非理性等心理障礙問題,要把思想工作做到“心坎”上,消除認識上的“疑點”,解開思想上的“疙瘩”,通過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的解決贏得信任、贏得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