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祥 錢華豐 李一鳴(河北農業大學商學院 河北保定 071000)
?
高校占座行為的博弈分析及對策研究
李恒祥錢華豐李一鳴(河北農業大學商學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由于高校圖書館座位普遍不充足,不能很好地滿足學生上自習的需要,造成了“一座難求”的現象。學生們為保證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采取了占座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座位的優先占有權,而問題在于很多學生“占而不坐” ,導致圖書館座位資源的浪費,使得這一本來就稀缺的資源變得更加稀缺。本文對占座現象的成因從博弈論視角進行了分析,針對博弈效用進行了問卷調查,根據博弈結果和數據得出結論并提出了解決方案。
關鍵詞:占座;博弈;對策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4.036
在高校中,圖書館占座似乎是一種普遍現象,尤其是在期末考試臨近或者是資格考試和四六級考試臨近時,占座現象更加嚴重,一座難求。與之相對應的卻是并不高的座位使用率。有的學生起了大早去占座,占完座之后去上課,去吃飯,或者去做其他的工作,并不在這個座位上學習。占座只是為了表明自己有優先使用這個座位的權利,在自己需要上自習時可以選擇來上自習。有的學生想上自習,確不愿早起,所以讓同學幫自己占座位,等自己從容的洗漱、吃完早餐之后再去上自習。
圖書館的座位是為全校同學服務的公共物品,以上兩種占座行為是把公共物品私有化了,這顯然是不合適的。究其原因,是因為高校學生素質低?這顯然說不通。歸根到底還是制度設計出現了問題,那是什么地方出現了問題呢?對于這點本文講予以討論。
1.他人占座
他人占座是指由早來的同學代替自己進行占座。
2.自己占座
自己占座是指自己早來進行占座然后離開。
1.囚徒困境
兩個共謀犯罪的人被關入監獄,不能互相溝通情況。如果兩個人都不揭發對方,則由于證據不確定,每個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發,而另一人沉默,則揭發者因為立功而立即獲釋,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獄五年;若互相揭發,則因證據確實,二者都判刑兩年。

圖一
囚徒困境關鍵在于由于信息不對稱造成的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相沖突,由圖一可知,無論對方選擇坦白與否,自己若選擇坦白則一定比不坦白所判處刑期要少,所以博弈的結果是都選擇坦白。這是一個占優策略,即無論對方的選擇是什么,自己選擇坦白總比選擇不坦白收益要高。
2.他人占座簡單博弈與混合策略
他人占座涉及兩個簡單博弈,即占座同學與本人間的博弈和占座同學與后來者之間的博弈。
圖二即占座同學與本人間的博弈,如果本人對占座同學發出了請求,則本人損失顏面效用-a,而其獲得了圖書館座位的使用權獲得效用e。而占座同學獲得本人感謝效用為b,因占座損失時間成本注意力成本c,故其總效用為b-c。如果本人發出請求而占座同學并沒有占座,則本人損失顏面成本-z,占座同學損失同學情感-d。(其中字母均為正數)

圖二
經過樣本量為191的問卷調查,對上述字母所標示的效用進行了估算,其中,所有字母選項均為0、1、2、3。a約為0.995(保留到小數點后三位小數),b約為1.686,c約為1.079,d約為1.382,e約為2.298,z約為1.398

圖二★
一般來說因占座損失時間成本注意力成本c小于占座同學獲得本人感謝效用b,所以b-c一般為正數。
經過分析可得,本次博弈不存在納什均衡,從本人來看,不請求獲得效用一定為0,請求獲得效用可能為正也可能為負。而占座同學在收到請求的前提下更傾向于占座。
所以我們在高校里會看到這樣一種現象:只有人緣較好的學生才去請求他人幫助自己占座,而對自己人緣不是那么有信心的同學通常選擇不去占座,而是自己早起去占座。所以幫同學占座剛開始并不是大規模發生的現象,至于演化過程,后文中會在重復博弈中提到。
第二個博弈為占座同學與后來者的博弈,如果兩者都堅持,則會爆發激烈沖突,雙反均損失效用-f,若占座同學放棄,則會損失其對本人的承諾-g,后來者獲得座位使用權e。若后來者放棄,則其還要花費-h的效用去尋找下一個座位,或許面臨無位可坐的危險。

圖三
經過樣本量為191的問卷調查,對上述字母所標示的效用進行了估算,其中,所有字母選項均為0、1、2、3。f約為2.225,g約為1.749,h約為1.906

圖三★
從表中可以看出占座同學選擇哪個策略取決于個人偏好,決定了f和g的相對大小,調查中f>g,f-g=0.476所以占座同學為了不發生沖突可能會選擇放棄。而后來者尋找下一個座位所耗費的h明顯小于f,在調查中h<f,f-h=0.319,故后來者傾向于放棄。由于占座同學知道后來者傾向于放棄,所以占座同學的理性選擇是堅持。所以,均衡博弈結果為(放棄.堅持)。
由第一個博弈可以看出,如果比較確定同學會幫本人占座的話,本人是傾向于發出占座請求,而且占座同學傾向于幫本人占座。又由第二個博弈可以看出同學幫本人占座之后傾向于堅持這個位置,而后來者傾向與放棄。
3.自己占座簡單博弈與混合策略
自己占座之后離開與他人占座的區別是自己占座之后就會離開,被占座位處于無人監管的條件下,所以后來者與本人有時不會直接發生沖突。設本人早來所損失效用為i,在調查中i約為1.455。

圖四
從圖四中我們可以看出,本人選擇“堅持”的理由很簡單,即“我已經損失了效用i(早來),我如果放棄的話我就會比你損失更多的效用(f+i>f),所以我有理由使你相信,我一定會選擇堅持”。而在確定其選擇堅持之后很顯然后來者就要從堅持(-f)和放棄(-h)中進行選擇,顯然理性的后來人一定會選擇放棄,因為-h>-f。
1.他人占座重復博弈
2.其他占座重復博弈
由于本人占座和他人占座跟后來者博弈對象一直在變化,所以重復博弈同一次博弈。
前文所提到的博弈都沒有注重到一個現實狀況,即無論是本人占座還是他人占座,做出決策都是有先后順序的,而序貫博弈和簡單博弈是否有差別,下文將進行分析。
1.他人占座序貫博弈

從圖中可以看出,先進行決策的是先到的占座同學,他可以選擇占座或者不占座,如果他不占座,其得到的效用一定是-g,如果選擇占座,其得到的效用可能是-f或者b-c,其中b>c。E(占座)=,其中為占座同學選擇占座的前提下后來者選擇爭搶的概率,為占座同學選擇占座的前提下后來者選擇不爭搶的概率,從經驗來看是一個較小的數,在調查中只有27.2%的同學選擇了爭搶,所以E(占座)≈0.605+0.442=1.047>0,所以均衡結果為(占座,不爭搶)。又由上文提到重復博弈結果,導致了替人占座在自由條件下沒有人愿意花費時間成本和效用與占座同學爭搶,導致小集體輪流占座的行為必然存在。
2.自己占座序貫博弈

從圖中可以看出,本人先來,所以先進行決策,如果本人先到而不占座,其獲得效用一定是-i。如果選擇占座,其效用為:
E(占座)=p_1★(e-i)+p_2★p_3★(-i)+p_2★p_4★p_5★(-f)+p_2★p_4★p_6★(-h-i)
其中p_1為P(后來者不占座)調查中得出結果為p_1=0.728,p_2為P(后來者占座)調查中得出結果為p_2=0.272,p_3為P(本人不再用)調查中得出結果為p_3=0.283,p_4為P(本人再用)調查中得出結果為p_4=0.717,p_5為P(采用爭搶方式)調查中得出結果為p_5=0.481,p_6為P(不采用爭搶方式)調查中得出結果為p_6=0.519。
那么我們可以大概算出占座所獲的效用的期望:
E(占座)=p_1★(e-i)+p_2★p_3★(-i)+p_2★p_4★p_5★(-f)+p_2★p_4★p_6★(-h-i)=0.007
也就是說只要選擇占座,平均效用為0.007>0,是一個理性選擇。
假設后來者占座后本人不再用,那么后來者占座對雙方利益都沒有損害,均衡結果為(-i.e)。假設本人再用,那么就要比較即P(采用爭搶方式)與即P(不采用爭搶方式)之間的大小關系了。依據經驗和調查數據來看,多數人會選擇不爭搶,即均衡結果為(本人占座,后來者占座,本人再用,本人不爭搶),再加上本人不再用的情況,則說明重占是一個非常好的決定,這種方式有很大幾率使得后來者獲得效用e,但是現實中很少有同學使用。
1.學校政策鼓勵學生重占
由5.2自己占座序貫博弈中得出的結論,如果后來者都選擇重占的話那么本人的選擇就變成了-f,(-h-i)和-i之間的選擇,很明顯最初選擇不占座是理性選擇。類似于“市場倒逼改革”。
剛開始施行的時候必然會引起占座人的反感引起沖突和矛盾,使本人選擇“爭搶”這個策略來使后來者損失效用-f。但通過重復博弈來看這并不是長期理性選擇,因為-f的效用非常小,不經濟。從校方的角度來講,要加大支持重占的力度,利用各種手段增大重占同學的效用,使其效用總比占座者效用高,長此以往就可以杜絕占座的現象。
2.學校工作人員定時清理
學校圖書館一般每個閱覽室都會有兩個以上工作人員值班,可以讓其中一個工作人員承擔定時清理工作。清理工作并不會浪費工作人員太多時間,但是效果會比較好。圖書館閱覽室工作人員比較有公信力,清理性為讓先占者有理由相信他們的效用一定是-i,而不可能是e-i,那么理性的占座者就不會進行占座來損失效用。而且這個工作并不需要進行太長時間,只要初始階段讓大家有了不占座的意識,然后定期鞏固的話,相信占座現象一定會大幅緩解。
3.打破占座小型利益共同體
圖書館工作人員讓替同學占座、守護座位的人損失一定效用,如抵押學生證、身份證和登記,來使占座同學產生畏懼心理。讓占座同學感受到為了得到座位損失了更多了效用,這么做并不經濟。
通過博弈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資源有限,座位不充足的條件下,如果不進行外部干預,選擇“占座”是非常理性的選擇,我們所應該做的不是在圖書館貼標語來靠道德約束進行治理,而是要依據博弈的原理尋找方法,讓占座變成不經濟、不理性的選擇。從而使占座這一不文明現象減少甚至杜絕,從而更有效率地利用高校圖書館資源。
參考文獻:
[1]哈爾·R·范里安.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M].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2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