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撰稿 張學斌 黃元
?
立足新起點建設新高地——陜西出入境檢驗檢疫事業“十二五”時期發展成果展示
特約撰稿張學斌黃元

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左二)在陜西檢驗檢疫局考察
“十二五”期間,陜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緊密結合陜西經濟和社會發展實際,堅決貫徹“抓質量、保安全、促發展、強質檢的”工作方針,圍繞“三個陜西”建設,勠力同心,攻堅克難,各項事業齊頭并進,成效顯著。陜西進出口總額從120億美元猛增到300億美元,是“十一五”末的2.5倍,增長率繼續名列全國前列,陜西外向型經濟短板正在加速彌補。
陜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駐西安陸運辦事處隨著陸運口岸業務的發展,進駐西安國際港務區,加工區辦事處進駐西安高新綜保區,郵檢辦進駐西安郵局,在陜西陸運口岸筑起一道國門安全防線。西安咸陽國際機場高分通過世界衛生組織口岸核心能力考核驗收,同時,獲準成為國家冰鮮水產品指定入境口岸,實現了國外冰鮮水產品直接進口我省。2015年,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國際航線達到31條,每周國際航班達到215架次,年查驗出入境旅客160萬余人。強化與衛生等部門的聯防聯控機制,有效應對了中東呼吸綜合征、埃博拉出血熱等疫情。截獲旅客禁止攜帶物8100多批,口岸排查確診登革熱等傳染病40例,出入境傳染病監測發現艾滋病53例、梅毒259例,檢出不合格進出口貨物2897批、12.26億美元。在埃博拉、中東呼吸綜合征疫情蔓延期間,檢驗檢疫人員夜以繼日、堅守崗位,保障了三秦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同時,強化動植物產品監管,制訂口岸動植物檢驗檢疫規范化建設實施方案,深入開展“綠蕾”行動,截獲有害生物494批、225種,集中銷毀禁止進境物1.35噸。

延安檢驗檢疫局掛牌開檢
陜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加強改革,大膽創新,從微觀檢驗轉變為宏觀質量管理,從普遍檢驗監管轉變為重點檢驗監管,從進出口并重轉變為以進口檢驗監管為主,從管檢一體轉變為管檢分離,探索采信第三方檢測和認證結果。建立以問題導向、事中事后監管、合格假定、風險管理、管檢分離等為核心的檢驗監管新模式,在全國率先對進出口工業產品、出口食品農產品實施分類管理,實現了“管得住、放得快”,也極大地方便了企業。完成進出口企業信用等級評定1100家,落實對高信用等級企業通關便利措施,推動企業進一步落實質量主體責任。嚴把涉及老百姓健康安全問題的產品,強化進出口食品安全監管,嚴格執行食品進口和銷售記錄制度,實現進口、銷售過程信息可追溯。加強進口食品安全非國標項目風險監測。對備案食品企業實施分類管理。完善出口果汁企業分類管理措施。指導果汁生產企業全部建立安全防護計劃。2015年檢出不合格食品93批。強化進出口敏感商品監管。開展進出口危險化學品企業質量稽查活動,嚴密監管進出口危險化學品及其包裝,完善風險評估方法和程序。制定風險預警信息發布規則,僅2015年發布風險預警信息80條,檢出不合格貨物1108批,貨值4.77億美元。

檢驗檢疫人員對咸陽機場進口的冰鮮水產品進行檢驗檢疫

陜西檢驗檢疫技術人員到美國庫克實驗室學習交流檢測技術

陜西檢驗檢疫局積極服務絲博會暨西洽會
加強與天津、山東、新疆、內蒙、廣西、云南等陜西貨物出口主要口岸檢驗檢疫部門的深化合作,簽署《合作備忘錄》,實施陜西貨物出口直通放行機制。與山西、河南兩局開展了黃河金三角檢驗檢疫合作,與海關、商務等部門簽署合作備忘錄,增強促進外貿發展合力。2014年年底在機場口岸實現了“三個一”;2015年全面實施省內檢驗檢疫“三通”一體化;2015年7月,實現了“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檢驗檢疫區域一體化;2015年10月,實現了全國檢驗檢疫通關一體化。支持口岸公共信息平臺建設,推進“單一窗口”模式和“三互”合作機制,不斷優化檢驗檢疫流程,開通手機報檢功能。復制推廣全球維修產業監管制度、檢驗檢疫通關無紙化改革、進口貨物預檢驗制度等3項制度,外貿發展環境顯著改善。廣泛開展原產地優惠政策宣講,讓更多外貿企業享受到政策優惠,簽發原產地證書7.8萬份,簽證金額49.97億美元,可減免國外關稅2.92億美元。
陜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以助力絲綢之路新起點建設為抓手,加大對陜西外向型經濟發展支持力度。大力支持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開通,為三星重點項目提供“保姆式”服務,確保按期投產。積極參與西安綜保區和西安高新綜保區規劃建設,保證了順利通過驗收。積極籌建國家進出口糧食檢驗檢疫信息平臺項目。指導地方政府建成進境冰鮮水產品和糧食指定口岸。指導建成4個國家級出口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和全國第一個良好農業規范示范縣。
陜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積極協助質檢總局開展了輸美蘋果解禁工作,前后持續17年,對美出口解禁工作取得最終勝利。邀請澳大利亞專家來陜考察指導,鞏固了出口水果的高端市場。陜西蘋果、梨等水果先后實現對美國等10多個國家出口解禁。加大對農產品出口企業減免費政策,累計減免檢驗檢疫費2892萬元。從企業誠信、出口檢疫與檢驗風險分級入手,全面推行出口水果分類管理。全方位扶持洛川、延川等老區果業發展。就陜西水果輸俄、陜西水果和蔬菜供港檢驗檢疫事宜分別與俄方和香港方面達成共識。眉縣獼猴桃、太白高山蔬菜獲得生態原產地保護認證,陜西蘋果首次出口澳門,涇渭茯茶、漢中仙毫、沙棘紅茶、香菇罐頭、黃花菜、黑豆、冰草、橡子仁等一大批特色產品實現首次出口,有效拉動了地方特色產業發展。
該局建立法制骨干人才庫和法律顧問制度,建立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及責任追究制度,為方便廣大消費者投訴咨詢,建成了12365投訴咨詢平臺。清理規范性文件224件次,加大了“五五”普法力度,開展大型普法活動26次,舉辦執法培訓15次,實施行政處罰161起。漢中、榆林兩個分支局獲得全國質檢系統依法行政示范單位。2015年,全面推行了“清單制度”,向社會公布了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將41項審批事項下放分支機構。構建了三級業務督察管理體系,實現業務督察閉環管理。建立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及責任追究制度。建立法律顧問管理制度。堅持“調查、審核、決定”三分離制度,實施行政處罰49件,處理行政復議案件2件。
以打造“科技質檢”為目標,加強了科技和信息化工作。成立信息化工作機構,推廣應用集中審單、無紙化通關等系統,信息化保障能力顯著提升。新建國家煤化工產品檢測重點實驗室,形成具有陜西特色的實驗室體系,包括3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6個區域性中心實驗室和8個常規實驗室。實現科研制標41項,獲得省部級科技獎4項,獲得國家專利13項。實驗室儀器設備投入9607萬元,較“十一五”增長39.27%。評選了學科帶頭人,組織青年業務骨干赴歐美發達國家參加技術交流。加強了科研制標工作,僅2015年4項標準通過審定,1項科研通過質檢總局驗收,4項技改項目獲得質檢總局未來三年科研性技改立項。陜西檢驗檢疫技術中心新開發檢測項目40多個,結束了陜西蜂蜜、棉花等進出口商品送外檢測的歷史。病媒生物實驗室通過體系認可和能力提升達標驗收。組織開展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評議,參與中亞國家檢驗檢疫法律法規研究。
扎實開展創先爭優、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以黨支部為重點,固本強基,黨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提出陜西檢驗檢疫系統核心價值觀:“格物致知、明禮守信、奉法盡責、惠民利國”。建立職工書屋,開展“書香質檢”活動,打造學習型機關。率先在全國質檢系統成立青聯,帶動機關風氣昂揚向上。創建省級文明單位4個,創建全國青年文明號兩個、陜西青年五四獎章集體一個。
堅決執行中央八項規定,不斷轉變工作作風,為民服務形象有效提升。以務實的工作業績贏得了地方黨委和政府及相關單位、外貿企業的肯定。不斷加大新聞宣傳工作力度,召開新聞發布會35次,在媒體發表稿件一千余篇,向省委省政府報送陜西檢驗檢疫工作專報85期,積極為全省發展獻言獻策,省領導批示達30余次,陜西檢驗檢疫形象有效提升。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回顧“十二五”,陜西檢驗檢疫人恪盡職守、不辱使命。在長安號的站臺,三星包機檢驗現場,在車間、在果園、在牛場,陜西檢驗檢疫人員不畏艱辛、勇往直前,為外貿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陜西檢驗檢疫人將繼續秉承務實、嚴謹、高效的作風,信諾“格物致知、明禮守信、奉法盡責、惠民利國”的核心價值觀,為陜西建設絲綢之路新起點,打造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