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法國特派記者 謝戎彬
持續熱賣的多款手機、在歐洲市場上堅挺的地位,再加上總裁任正非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發言時談到的“迷茫”,這些都讓各界對今年的華為歐洲創新日充滿期待。當地時間14日,華為常務董事、戰略Marketing總裁徐文偉在法國巴黎接受包括《環球時報》在內的媒體采訪時,對這些坊間熱議話題一一進行了梳理。
徐文偉當天主動回應前一陣諸多媒體炒作的華為總裁任正非的“迷茫論”,這也是華為高層對這一話題的罕見發聲。任正非不久前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發言時,罕見點評華為目前面臨的“迷茫”。實際上“迷茫”指的是什么呢?徐文偉表示,在他看來,華為在某些領域已經逐步走向了無人區,無人區的第一個意思就是競爭對手少了或者看不到競爭對手,第二個是沒有領路人,第三個是可能沒有跟隨者。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前面有一種不確定性,或者叫迷茫也好。徐文偉認為,對未來行業的變化,因為沒有領路者,需要我們一起來共同探索。未來幾年,網絡技術一定會面臨一個比較大的變革,時延和帶寬是兩大挑戰。這個變革實際上就是一個不確定性,華為會選擇多路徑探索開發。而進行探索的前提是要有很強的基礎技術研究。華為原來的基礎研究費用只占研發費用的10%,現在要逐步增加到20%,甚至到30%。
堅持在研發方面的高投入,似乎已經成了華為的一個標志性符號。徐文偉透露說,華為堅持厚積薄發長期投入,目前華為有8萬多研發人員,每年將銷售收入的10%至15%用于研發。未來幾年,華為研發經費將逐漸提升。
合作共贏,這是徐文偉在采訪時說的最多的一個詞。在這位業界資深人士的眼里,未來的科技發展,一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華為整合產業鏈的能力很強,在P9手機上與德國徠卡相機的合作就是一個范例。未來的競爭,不是簡單地分蛋糕,而是要跟行業里很多伙伴合作,要共贏,讓大家享受做大蛋糕以后的收益。
在徐文偉眼里,歐洲顯然是華為的一個要地,華為的數學、芯片、家庭終端和無線標準四個研發中心都在法國,去年華為在全歐洲的創新研發方面投入超過3億美元。華為在全球的26個研發中心,其中大部分也在歐洲。徐文偉說:“華為在歐洲已和200多位科學家、150家科研機構合作,贊助超過80個研究項目,投資7500萬歐元在100所大學開展學術研究。”他還特別強調華為在歐洲嚴格遵守當地法律法規,不管是稅務還是用工,抑或別的方面都是如此。
《環球時報》記者1999年到2002年曾擔任駐南斯拉夫的特派記者,那時候華為剛剛進入科索沃戰爭后的南斯拉夫市場,在歐洲市場上也開始嶄露頭角。現在華為在歐洲市場已經是一言九鼎的主角,記者很想知道在這種情況下,華為還能用什么方式在歐洲市場,乃至在全球市場上保持“狼性”。對此,徐文偉回答說,“狼性”是媒體給華為戴的一頂帽子,華為為什么講狼呢?首先是團隊精神,團隊合作。第二個是認準目標,堅定不移地去實現。但不能簡單地把華為文化當成狼性文化。華為的核心是以客戶為中心,并不是以競爭為中心。包括華為今天在歐洲的成功,實際上靠的是以客戶需求為中心。
相較于非常成功的歐洲市場,華為在美國市場的表現并沒有那么耀眼,甚至華為美國分公司前不久還被美國商務部行政傳喚。那么,華為在美國是否可以復制其在歐洲的成功策略呢?徐文偉認為,在任何市場,都必須按照規則來運作。在美國,華為嚴格遵守當地法律法規,這樣才能保證業務安全。美國運營商市場非常大,華為在美國雖然不是最大的運營商設備提供者,但一直是存在的。另外,美國企業業務和消費者業務的規模都非常龐大,華為在這兩方面還是有很多機會。▲
環球時報2016-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