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怡
摘 要:作為國家新一輪扶貧攻堅戰的主戰場之一,新疆南疆三地州在區位地理、民族成分、經濟發展等方面均有其特殊之處。本文通過對南疆三地州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和金融支持南疆三地州發展存在困難的深入分析,提出了針對該地區金融扶貧開發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南疆三地州;扶貧開發;金融
一、南疆三地州社會經濟發展基本情況
南疆三地州包括新疆喀什、和田以及克州地區,總面積45.92萬平方公里,人口652萬人,其中94%是少數民族,社會經濟發展呈現以下特征。
(一)經濟水平低,發展動力不足。南疆三地州79%的縣(市)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貧困人口占新疆扶貧人口81%。經濟發展水平處于農業向工業轉型的初級階段,農牧業生產仍然占據重要地位,同時工業生產加工主要集中于資源開采和初級產品加工,產業結構呈現低級化特征。且由于占人口大多數的農牧民缺乏適應現代生產方式的勞動技能,“靠天吃飯”現象嚴重,自然災害的時有發生導致農牧民難以形成原始的資本積累,自身發展動力不足。
(二)財政收入少,投資力度積弱。由于經濟增長主要依靠農牧業發展,工業化水平低,南疆三地州地方財政收入增長緩慢,自給率較低,目前南疆三地州財政收入占全疆財政收入比例不足5%,導致多年來政府支出對農業和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嚴重不足,經濟的自我積累發展能力弱,經濟增長起步困難,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二、金融支持南疆三地州經濟發展面臨的突出困難
(一)金融機構體系單一。特殊的地理環境造成南疆三地州金融機構運營投入大,開發和管理成本高,運營成本是平原地區的2-3倍,利潤率不到平原地區的一半,甚至出現虧損,金融機構設立網點的意愿不高,各類金融組織缺乏,企業融資渠道以來銀行貸款為主。
(二)金融產品供給缺乏。金融產品和服務缺乏,企業依賴銀行貸款間接融資,債券、票據等直接融資產品匱乏,股權融資尚屬空白。如金融機構涉農貸款仍以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聯保貸款為主,貸款金額較低,難以滿足種養殖大戶、專業合作組織、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村生產經營主體的資金需求。
(三)扶貧貼息貸款落地難,政策有待完善。貸款期限過短與種養殖業生產周期不匹配,難以滿足貧困農牧戶持續生產資金需求,影響扶貧貸款政策的實施效果;貸款貼息比例偏低,貧困戶雖享受貸款貼息,但仍需負擔較高利率水平的貸款利息,付息壓力大;貼息資金缺口較大,目前貼息額度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農牧業貸款實際貼息需求。
(四)農業保險覆蓋程度低,補償作用有限。盡管屬于政策性農業保險先行試點省區,但新疆地區農業保險的險種設置和保險責任覆蓋面低。近年來,南疆三地州林果業、畜牧養殖等高效、高附加值農業快速發展,農戶面臨的生產經營風險和市場風險加大,隨之帶來對相關農業保險需求的增加,但是與之對應的覆蓋林果、畜牧業的農業保險產品缺失,農牧民參保相關農業保險途徑缺乏。
三、金融支持南疆三地州經濟發展的政策建議
(一)健全金融體系建設。深化金融體制改革,鼓勵支持農村新型金融組織發展,放款民間資本進入金融市場條件,拓寬企業融資渠道;發展直接融資,支持有實力的大型企業通過發行債券融資,支持中小企業通過集合票據融資,鼓勵金融機構創新供應鏈融資。
(二)鼓勵金融產品創新。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產品類別,根據貸款對象資信水平、所處行業等的不同,細化產品和服務方案,創新產品和服務類別;引導金融機構制定差別化的授信審批政策,適當下放貸款審批權限;對畜牧業和林果業的貸款進行財政貼息,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畜牧業、特色林果業等特色產業的金融支持。
(三)優化貼息貸款管理,擴大政策受益主體。一是延長扶貧貸款貼息的最長期限,盡可能滿足農牧業生產周期資金需求;二是進一步提高貼息比例,減輕農牧民、企業還款壓力。三是提高貼息資金計劃規模,放寬扶貧貼息貸款中項目貸款的比例限制,實現應貼盡貼。
(四)充分發揮農業保險在扶貧開發中的作用。一是將農業保險列入政策性保險范圍,發揮政策性農業保險增強農牧民抗風險能力和災后重建能力作用。二是創新農業保險產品,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三是創建“財政+保險公司+農民”的新型保險模式,合理分擔各方風險,進一步推動政策性農業保險業務的開展。
參考文獻:
[1] 李文瑞.六盤山片區金融扶貧開發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甘肅金融.2014(11).
[2] 張文麗,冶玉秀.農牧區的金融扶貧開發——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為例[J].青海金融.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