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莎
摘 要:《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出臺,標志著我國進入“十三五”建設時期。商貿流通業成本高、負擔重、資源配置受限等問題制約和影響著國民經濟的發展。本文通過對商貿流通業發展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結合“十三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提出了“十三五”時期商貿流通業發展的措施。
關鍵詞:十三五;商貿流通業;發展;措施
近些年維穩增長、保障創新的經濟政策促進了我國經濟發展。2015年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中明確“國內外形勢復雜多變,特別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我國正處于重大歷史轉型點:政府主導、財政投資支撐經濟增長的傳統動力弱化,市場主導、民營經濟支撐的新動力不足。經濟下行的壓力與市場驅動的上升活力相抗衡,改革紅利能否充分釋放的成敗看結構、關鍵在改革。《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認為“這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本文對我國商貿易流通業在新時期的經濟背景下的發展進行了一些思考。
一、商貿流通業發展特點分析
(1)成本高、負擔重。中國商業聯合會調查顯示,商貿流通服務業店鋪租金、人工成本、刷卡費率、稅收負擔過于沉重,導致流通成本居高不下,成為經商能力瓶頸。(2)行業發展未形成體系。商貿流通業發展分散性突出,行業缺乏整體定位,發展戰略未真正形成,資金、信息技術、發展目標等方面存在不足,營銷方式、消費環境及消費觀念等問題的存在阻礙和限制了商貿流通業的發展。(3)資源優化配置受限。我國經濟屬地管轄體制造就了市場體系分割封鎖,市場秩序混亂、行政壟斷等局面,嚴重阻礙了市場體系的形成和發展。
二、商貿流通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監管部門多、政策多。在我國,三十多個政府機構直接對商貿流通業進行監管,行政管理成本居高不下。2014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內貿流通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進一步加快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系統評估、清理并最大限度取消和下放涉及內貿流通領域的行政審批、備案等事項;對按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政策規定設立的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和實施政府定價或指導價的經營服務性收費,實行目錄清單管理,不斷完善公示制度;加大對違規設立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查處力度,堅決制止各類亂收費、亂罰款和攤派等行為。2015年9月18日,國務院辦公廳頒布了《關于推進線上線下互動加快商貿流通創新發展轉型升級的意見》。這些舉措將大大減輕長期以來企業背負的數千億元的隱形負擔,剔除體制性成本,進一步壓縮流通時間,提高流通效能,擴大商貿流通服務業影響力。(2)供給需求流通時空矛盾突出。在古往今來的經濟交往中,供給和需求的時空矛盾比較明顯,由于供求的時空矛盾導致交易成本增加。
三、“十三五”時期尋求商貿流通業發展措施
(1)體制改革,制度松綁。《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強調,要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建立公平競爭保障機制,打破地域分割和行業壟斷;深化市場配置要素改革,促進人才、資金、科研成果等在城鄉、企業、高校、科研機構間有序流動;要求“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持續推進簡政放權”,為打破屬地管轄和部門分割體制,不斷打出重拳、組合拳。在“十三五”期間國家應宏觀統籌規劃,頂層設計重點放在長遠的、方向性的戰略性重大決策上,制定中長期商貿流通業發展的規劃,針對商流通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明確能耗指標、效率指標和質量指標等細化指標,明確短期(年度)量化指標,簡政放權,松綁改革,依托市場化手段,實現商貿易流通業轉型升級。(2)稅制調整,減輕負擔。《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明確指出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全國統一市場、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現代財政制度,建立稅種科學、結構優化、法律健全、規范公平、征管高效的稅收制度。(3)利用互聯網平臺化解矛盾。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商貿流通業自身也發生著變化傳統的商貿流通業消費方式嚴重地肥到了網絡消費的沖擊,互聯網和移動網絡打破了傳統消費的時間和空間限制,提高了消費的便利性及高效性,當互聯網和商貿流通業結合在一起時,傳統消費中時空矛盾就得以化解。(4)完善流通體系。政府部門應加大對商貿流通業的財力投入加速,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促進我國城鄉商貿流通一體化的發展進程,促進物流成本降低,建立網絡化管理和物流管理系統,提升商貿流通業的效率。
參考文獻:
[1] 宋則.“十三五”時期尋求商貿流通業創新發展新突破[J].中國流通經濟,2016年1月,第30卷第1期: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