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穎

今年以來,全國大部分地區煤礦安全形勢穩定向好,但煤與瓦斯突出事故及重大事故多發,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針對這種情況,2016年3月29日下午,國家煤礦安監局在北京召開了全國煤礦事故警示教育視頻會議。
會議分析了大同煤礦集團公司、吉煤集團通化礦業公司和鄭州煤炭集團公司三家企業以及近期其他煤礦典型事故教訓,部署進一步防范和遏制煤礦重特大事故的工作措施。
典型事故
“3·23”同生安平煤礦事故
2016年3月23日,山西省大同煤礦集團同生安平煤礦5-1煤層8117綜采工作面發生重大爆炸事故,造成20人死亡。
“3·6”松樹鎮煤礦事故
2016年3月6日,吉林省吉煤集團通化礦業公司松樹鎮煤礦+100 m東一采區4112運輸巷掘進工作面發生煤與瓦斯突出事故,突出煤量293 t、瓦斯量1萬1 232 m3,造成12人死亡。
“3·3”大平煤礦事故
2016年3月3日,河南省鄭州煤炭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大平煤礦21141下巷掘進工作面發生煤與瓦斯突出事故,突出煤量840 t、瓦斯量5萬2 000 m3,造成2人死亡。
“3·2” 鄭新金昌煤業事故
2016年3月2日16時許,鄭煤集團兼并重組的鄭新金昌(新密)煤業有限公司11011采煤工作面發生一起頂板事故,造成2人死亡。
截至記者發稿,以上4起事故的事故原因仍正在調查中。
暴露問題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副局長、國家煤礦安監局局長黃玉治在會上指出,2016年以來,全國煤礦共發生事故42起,死亡100人,同比減少23起、2人,分別下降35.4%和2%,其中較大事故3起、死亡13人,同比減少5起、19人,分別下降62.5%和59.4%。但是,今年重大事故發生了3起,造成43人死亡,而去年同期沒有發生重大事故。這暴露出的問題和教訓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安全紅線意識不牢固。一些地方公司和煤礦主要負責人,安全擺位不準,尤其是在經濟困難時期,沒有擺好安全與生產、安全與發展、安全與效益的關系,甚至無視法規、無視監管、無視礦工生命,造成安全責任不落實。如大同煤礦集團同生安平煤礦在發生事故后,人員定位系統竟然不起作用,井下有多少人都搞不清楚。還有一些企業存在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對安全狀況盲目樂觀。
二是災害治理技術措施不到位。一些煤礦防治災害技術不可靠,措施跟不上,有的甚至弄虛作假。吉林省吉煤集團通化礦業公司松樹鎮煤礦、河南省鄭州煤炭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大平煤礦,明知在復雜地質構造區域內修建巷道,卻沒有及時修改防護設計、優化防護措施。從2起事故來看,根本原因就是打鉆抽采措施不到位。
三是現場管理和應急處置薄弱。一些煤礦對重大災害認識不足,防范意識不強,缺乏有效管理手段和應急處置能力。松樹鎮煤礦在出現事故前兩天,出現工作面煤層變軟、瓦斯濃度突然升高等情況;大平煤礦事故發生前,打鉆時出現噴孔、頂鉆等現象。面對事故征兆,這兩處煤礦沒有停止掘進施工,認真研究分析新情況,仍然組織人員冒險作業,最終導致事故的發生。
四是部分地區整合礦井存在先天不足、管控不力。近期國有煤礦企業整合礦井事故多發,安全問題突出。主要是整合前后沒有開展致災因素普查,同時對兼并重組礦井安全監管不到位。
五是違法違規生產建設問題突出。一些地區對違法違規建設生產問題打擊不力,失之于寬、失之于軟。今年以來發生了5起較大以上事故,有4起存在違法違規問題。
六是復工復產驗收不嚴格等問題。一些企業和部門對企業復工復產驗收走過場,有的甚至不驗收,盲目生產引發事故。
目前,煤礦企業經營困難帶來的不安全因素明顯增加,有的安全投入不足,沒有及時更新設備;有的瓦斯治理工程縮減,用局部防范措施,代替區域措施;甚至還有的超能力組織生產。同時,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脫困升級也會給安全生產帶來新情況、新問題。
防范重特大事故
黃玉治在會上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各企業要緊緊扭住遏制重特大事故這個“牛鼻子”,在抓落實上下功夫。
一是深入開展專項整治。2016年2月,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國家煤礦安監局印發了2016年7項專項監察方案通知,對專項整治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截至目前,有26個產煤省、區、市制定了專項整治工作方案。貴州、重慶、四川等地行動迅速,機構、人員、方案和措施較為明確,但有的地區方案針對性不強,甚至照抄、照搬。有的地區還沒有落實牽頭部門。各地煤礦安全監管部門要牽好頭,其他部門要積極配合,形成合力,強力推進專項整治工作。
二是加大安全生產檢查執法力度。煤礦安全面臨巨大挑戰,作為國家垂直管理的煤礦安全監察機構,要發揮特殊作用,主動作為、迎難而上。國家煤礦監察局也對今年的監察工作進行了集中部署,當前各級煤礦安全監察機構要開展好瓦斯防治專項監察,對高瓦斯高危礦井實行全覆蓋監察。對發現的突出問題和共性問題,及時向地方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通報,并提出加強安全監管的建議。各有關部門要加大對違法違規問題的查處力度,嚴厲查處假整改、假密閉、假數據、假圖紙、假報告和超能力、超強度、超定員、超層越界等非法違法行為。
三是切實用事故的教訓推動工作。加大對事故的追責力度,要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的要求,加強違法違規造成事故的成本。同時要建立事故追溯機制,依法追究事故設計、評價、培訓、印證、檢驗、檢測等機構的安全責任,防范同類事故再次發生;做好事故防范措施落實,出了事故要嚴格按照四不放過原則,不僅要問責、追責,還要查清事故原因,汲取事故教訓,落實整改措施。對今年發生的重大以上事故,去年發生的較大以上事故,進行回頭看,重點檢查礦井關閉、防范措施、責任追究是否落實到位;做好事故警示教育,科學有效開展警示教育,督促煤礦、企業建立事故警示日,牢記事故教訓,提高事故防范能力。
四是全面做好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各項工作。化解煤礦產能過剩工作是煤炭行業產業結構調整、實現安全發展的重大機遇。各地應積極引導災害嚴重、資源枯竭、賦存條件差、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煤礦盡快退出,在化解過剩產能工作方案中明確淘汰退出礦井名單。
五是深化煤礦安全基礎建設。各煤礦企業要按照標準,進一步用好安全費用,重點用于重大災害治理、更新安全設備設施等方面。各地煤礦安全監管部門,要加大對企業煤礦安全投入的日常監管,組織開展煤礦安全投入專項監察。持續強化煤礦安全基礎管理,確保安全投入到位,強化安全培訓教育,著力加強區隊班組建設。
編輯 韓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