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平
(黑龍江省大慶地區防洪工程管理處,黑龍江 大慶 163311)
?
2013年大慶地區防汛抗洪回顧
王延平
(黑龍江省大慶地區防洪工程管理處,黑龍江 大慶 163311)
摘要:2013年7—8月,大慶地區防洪工程集水區域降雨頻繁,雨量大,歷時長,致使防洪體系內的滯洪區,河道相繼發生僅次于1998年洪水的第二次大洪水,文章闡述了當年的雨情、工況及汛情,防洪管理處是如何組織指揮三次重大的抗洪搶險并取得勝利的做法,同時回顧總結了該年取得防汛抗洪全面勝利的主要經驗。
關鍵詞:大慶地區;2013年;雨情;汛情;抗洪搶險;主要經驗
2013年汛期大慶市及周邊地區降雨頻繁,雨量大、雨期長,是1998年以來的第二個多雨年份。7-8月份明青坡地和本地區發生了集中降雨,安肇新河和肇蘭新河水系部分區域出現了險情。大慶地區防洪工程管理處在處黨委強有力的領導下,嚴格執行上級防指的統一部署,認真扎實的做好各項防汛工作,經過全處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按照“安全第一、常備不懈、預防為主、全力搶險”的工作方針,取得了2013年防汛工作的全面勝利。現將當年防汛抗洪情況回顧分析如下。
1雨情、工況、汛情
1.1雨情
5~9月我處工程管理流域平均降雨量為502 mm,比2012年同期的376 mm偏多126 mm,屬豐水年份。5—9月全站點有效降水天數為41 d,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8月。從春季降雨開始,截止6月末,各雨量站點雨量累計最少的站也達到60 mm,各雨量站點雨量累計最大站點雨量累計達到208 mm, 6—9月各月份平均降雨量分別為81 mm、237 mm、138 mm、14 mm,與歷年同期相比較7月、8月和9月分別偏多35 mm、102 mm和12 mm,只有6月份偏少19 mm。與2012年相比,災害性天氣較多。6月29至7月4日的連續性降大到暴雨是形成大洪水的主要原因。7月20日的中雨和7月24日至25日的部分強降雨使兩次降雨徑流疊加;8月13日全省性大雨,對本來就土壤飽和的大慶地區來說,形成了更大的洪峰,防汛任務十分艱巨。

圖1 大慶地區6—9月降雨量
1.2汛情
王花泡滯洪區按百年一遇洪水設計水位147.63 m,安肇新河上游河段按50 a一遇洪水筑堤,大慶市城市防洪工程對王花泡主副壩進行加高培厚,防洪標準有所提高,庫里泡滯洪區50 a一遇洪水設計水位131.23 m,100 a一遇洪水校核,安肇新河下游段按50 a一遇洪水筑堤,大慶市城市防洪工程和胖頭泡蓄洪區工程分別對下游堤防左、右岸進行加高培厚,防洪標準有所提高。安肇新河中游段按20 a一遇洪水筑堤,防洪標準偏低,北二十里泡滯洪區按百年一遇洪水設計水位143.11 m,中內泡滯洪區按50 a一遇洪水設計水位140.89 m。 青肯泡滯洪區按50 a一遇洪水設計水位144.86 m,青肯泡經我處進行對主壩加高培厚、護坡工程和混凝土道路工程的施工,防洪標準有所提高,河道工程防洪標準偏低。
1.3汛情
由于2012年入秋降水連續偏多,致使土壤飽和,而冬季降雪又頻繁,降雪量超過常年,2013年春季氣溫略低,積雪融化較慢,入庫水量偏多;進入汛期以來降水開始早、洪水頻率高、量級大、持續時間長,我處管轄的工程范圍內多次出現險情:8月14中內泡滯洪區超設計水位(140.89 m)0.03 m,8月17日青肯泡滯洪區超設計水位(144.86 m)0.11 m,8月17日王花泡滯洪區超設計水位(146.63 m)0.06 m,8月27日北二十里泡滯洪區超設計水位(143.11 m)0.15 m。 安肇新河上游河道超標準運行,設計流量70 m3/s,實際泄量80 m3/s,北二十里泡滯洪區下游河道設計流量80 m3/s,實際泄量90 m3/s,中游河道老庫段超標準運行,設計流量110 m3/s,實際泄量120 m3/s。全年安肇新河下泄洪水總量7.63億 m3,肇蘭新河下泄洪水總量2.95 億 m3。
2抗洪搶險
2.1首戰老江身滯洪區搶險
受2013年春季大慶地區融雪水量較大和連日大風的影響,5月27日,老江身滯洪區主壩發生險情,且因閘門底坎過高,難以大流量下泄蓄水,致使主壩多處出現脫坡險情,隨時有潰壩的危險。抗洪搶險是在即。處長閆成璞要求:“要立足防大汛、搶大險,扎實做好防汛搶險工作,要快速、有力地組織人力、物力,聯合地方政府及時消除險情,確保老江身滯洪區萬無一失”。 現場臨時成立搶險指揮部,由副處長劉群義率領100多人組成的防汛搶險突擊隊,調集木桿2000多根、3000捆玉米稈和2萬條防汛專用編織袋,出動大型搶險機械5臺,全力消險,致使萬無一失。
2.2鏖戰青肯泡主壩
7月3日,由于連續多日的強降雨,青肯泡滯洪區水位迅速上漲,幸福排干來水“短平快”,當洪水進入青肯泡滯洪區時,由于庫區蘆葦茂密阻水,水的流速減緩泥沙大量淤積,在庫區主壩東段形成庫外庫,水位迅速上漲。青肯泡管理站站長李金鎖于3點50分發現險情后,立即上報,并帶十幾人人投入搶險。管理所及時向管理處匯報險情,同時向肇東市防辦進行了汛情通報。上午9時,青肯泡主壩壩頂過水段已長達350多 m,壩頂水深近40 cm,形勢萬分危急。面對嚴峻的險情,處領導現場決策,采用彩條布壓蓋壩頂,將水流直接順到壩底,這一做法很快取得了成效,險情得到了有效控制。14時50分,一條由2000多個防汛袋堆砌而成的740 m子堰終于成功合攏。15時40分,水利廳副廳長、省政府防汛指揮裎專職副指揮等侯百君、廳防辦合同肇東市市長趙勝利、副市長侯亮等親臨現場視察汛情,指導抗洪搶險工作;宣化鄉、宋站鎮及所轄數個村屯1100多人也陸續趕到,投入搶險現場,為確保過水段萬無一失,處、所人員發揚、連續作戰的精神,再次對壩頂迎水坡上碼放的防汛袋進行了加高加厚。
2.3搶筑安肇新河中游河道老庫段子堤。
進入8月份,根據王花泡滯洪區以上來水量大的實際情況,按照洪水統一調度,需要對中內泡加大泄量,但是后楊營子到周洪波橋河段的堤防標準比較低,當中內泡泄量在45 m3/s,由于西排干的匯入,流量約50 m3/s,洪水相互頂托,老庫段13+500—20+000處的河道水位就要達到堤頂。
處長閆成璞向市領導詳細匯報了王花泡滯洪區水情和安肇新河中游河道老庫段中梗阻的情況,副市長仁貴生等領導同志視察安肇新河中游河道老庫段,安排大同區政府負責土源、人力和機械設備搶筑子堤,管理處大同管理所負責技術把關,兩家共同完成對低洼段加高構筑子堤的任務,以保證泄洪安全。8月26日,大同區政府8個鄉鎮組織人力458人;211臺四輪車,挖溝機6臺次,加高了長約4 km的堤壩,拉土2200多車,裝灌編織袋19300余袋。使老庫段河道承受住了高水位運行的考驗,并為之后加大安肇新河泄量奠定了基礎。
3超前對防汛抗洪進行部署
3.1汛前準備工作
2013年大慶地區取得了抗洪搶險的全面勝利,是與管理處準備工作充分、層層落實防汛責任制分不開的。4月末調試了明青坡地自動遙測雨量系統和主要滯洪區遙測雨量和水位系統,補充完善了2013年的度汛方案、超標準洪水預案和洪水災害應急預案手冊,和安達氣象局簽訂氣象服務合同,5月初管理處就下達通知,要求各個管理所的6月15日把土方備齊,6月17日至6月20日完成汛前工程檢查,對度汛物資倉庫庫存進行清點,不夠部分立即購買,預留防汛專用資金100萬元。從6月20日主汛期開始安排好汛期值班,處級領導帶班,技術人員值班,話務人員24小時值機,制定了嚴格的防汛值班制度,確保了有關雨情、工情、汛情、險情等各種信息暢通。堅持早泄多泄的原則,從五月7日開始各滯洪區陸續開閘放水,盡量降低各滯洪區水位,力爭在6月20日前各滯洪區達到起調水位。7月2日召開了全處防汛工作會議,部署防汛各項工作,為抗大汛、抗大災、搶大險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3.2編制調度計劃,進行降雨徑流預報
2012年冬季本地區降雪量大,氣溫偏低,各滯洪區開庫較晚,開庫時間在5月下旬,照常年晚開庫10~15 d,春汛大,是大慶市有記載以來最大的凌汛,為肇蘭新河和安肇新河沿線農田和草原排水,各滯洪區均未提閘放水,各滯洪區從5月7日開閘放水,編制了安肇新河近期(5月7日—6月20日)調度安排意見,本著早泄,多泄的原則,盡快騰空庫容,為迎接后續洪水做好準備,進入雨季后,7月8日編制安肇新河(7月8日—8月28日)調度安排意見,根據天氣預報7月16日做出了7月15日至7月28日安肇新河和肇蘭新河降雨徑流預報。
3.3相互協調,科學調度
為了保證2013年安全度汛,我們本著顧全大局、錯鋒排水、分段蓄洪、蓄泄兼施、聯庫調度、高水強排和高水高走調度方案,充分利用現有滯洪區和河道工程,對河道上下游,左右岸統籌兼顧。7月3日青肯泡主壩出現險情,調度人員迅速了解幸福排干流域雨情,并計算出幸福排干洪水總量,在7 000 萬 m3左右,上報處領導,為領導科學決策提供了依據。與安達水務局東湖水庫聯系協調,暫停向青肯泡泄水,減輕清肯泡滯洪區的壓力,并與安達水務局青肯泡管理站聯系將十三村至青肯泡鄉的土路扒開兩個大口子,為洪水順利進入庫區創造有利條件;7月4日在肇蘭新河肇東橋河道觀側流量高達122 m/s,為緩解肇東市內澇和哈市松北區的防洪壓力,應哈市、肇東市防辦的請求,我處將青肯泡泄洪閘流量由40 m/s減少到10 m/s,把壓力留給自己,把安全全留給了地方。
3.4高水強排、聯庫調度
庫里泡至古恰閘河段是安肇新河的下游河段,承擔著大慶地區洪水的排泄任務,是大慶地區洪水總出口。自進入8月份以來松花江水位連日上漲,到8月9日松花江水位為128.50 m,超出古恰閘閘底坎4 m,我們采取了高水強排的措施,爭取時間搶泄洪水,受松花江高水位頂托影響,古恰閘上下游落差僅為3 cm,形勢十分嚴峻,此時選擇一個恰當節點關閘防止江水倒灌是一個嚴峻任務。在能保證下泄洪水的情況下,晚關閘一天就能下泄576萬 m3洪水,這對安肇新河整體泄水計劃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及時向大慶水文局了解松花江肇源段水情,并利用肇源中心水文站水位推算古恰閘下水位,并到肇源古恰了解水情,處防汛專家組成員會商,決定古恰不關閘,堅持高水強排,為上游來水騰出盡可能多的庫容,各滯洪區同步運行。8月23日古恰閘下水位達到129.57 m(洪峰水位),距1998年最高洪水位130.08 m僅差51 cm,庫里泡閘上水位129.92 m,閘下水位129.87 m,僅差5 cm。
3.5加大安肇新河中游河道泄量
中游河道楊玉山橋至周洪波橋和段,采用左岸筑堤,右岸利用自然洼地行洪,當地農民利用修建工程時的棄土,修建養魚池,使行洪斷面縮窄,下泄流量減少。中內泡滯洪區下泄流量45 m3/s,由于西排干的匯入,流量約50 m3/s,河道洪水相互頂托水位上漲,繼續加大中內泡滯洪區的泄量,堤壩有漫頂危險。老庫段13+500—20+000修建子堤后,從8月26日起王花泡、北二十泡、中內泡陸續加大泄量,安肇新河汛情開始緩解。
3.6高水高走、全力泄洪
當王花泡下泄一定流量時,北廿里泡滯洪區不能以同樣的流量下泄,分析和查找原因,發現高鐵施工修建便道、兩座橋梁阻水,經施工單位進行清障,并在施工便道上扒開一個20 m寬的口子,使北廿里泡北庫的洪水順利進入到北廿里泡中庫,但洪水仍不能順利到達南庫,特令臥龍閘前施工供水管線的單位進行清淤,清除淤泥1 000 m3,發現仍不能滿足北廿里泡的泄量,分析原因是2009年龍鳳濕地修建的節制閘,未按設計標準施工,達不到設計流量,繼續加大王花泡滯洪區的泄量,使北廿里泡滯洪區超標準運行,在保證周邊村屯和“八三”管線安全的前提下,高水高走,保證王花泡滯洪區正常下泄洪水。
3.7明青坡地洪水調查
為摸清王花泡滯洪區入庫的來水情況,處領導和工程技術多次赴林甸、明水、青岡、黑魚泡、明青截流溝、北引干渠、東湖泄水閘和王花泡滯洪區庫區內實地查看水情,進行會商,及時調整調度方案。
4總結
2013年汛期,雖然降雨頻繁,洪量大,但由于汛前工作準備充分,各項措施扎實有效,汛期各部門按照處防黨委的統一部署,科學調度、主動應對,取得了防汛工作的全面勝利。主要做法和經驗有以下幾個方面。
4.1領導高度重視
領導的率先垂范極大鼓舞所有人的士氣,在關鍵時刻水利廳副廳長侯百君、親臨現場視察汛情,指導抗洪搶險工作,省、市領導的靠前指揮更激發了搶險隊員潛能,抗洪搶險,始終是在處黨委直接領導下進行的。在抗洪搶險的每一個關鍵時刻,都有處領導的部署和指示,都有各級領導奮戰在第一線的身影。越是危難關鍵時刻,越是危險緊急關頭,各級領導越是沖在前面,始終靠前指揮,與干部群眾同吃同住,一起扛砂袋,一起打木樁,一起喝涼水,一起吃冷饅頭,用巨大的人格力量,鼓舞了全處廣大干部群眾抗洪搶險的士氣和斗志,堅定了全體搶險隊員戰勝險情的信心和決心。
4.2預測預報及時,科學調度
汛前準備充分,各滯洪區從開庫起,就開閘放水,盡量降低庫區水位,為迎接后繼洪水做好準備;根據每一次較大降雨過程,進行降雨徑流預報;深入實地了解水情,集體會商,科學調度。
4.3全處干部群眾團結一心、眾志成城、抗洪搶險
在處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全處干部群眾團結一心、眾志成城、抗洪搶險,搶險的現場有年過半百的老職工,有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小青年,有領導、有普通干部群眾,有普通站員和站員家屬,有榮轉軍人,他們為了保護國家和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譜寫了一曲曲洪水的壯麗戰歌。
4.4地方政府的支持
2013年的汛期長,險情頻繁,數次搶險都得到了當地政府的支持,對工程排險起到了決定性作用,5月27日,老江身滯洪區主壩發生險情時,大同區政府馮小平副區長親臨現場,并發動當地鄉鎮領導和群眾上堤搶險,為我們解決短缺的木桿2000多根、3000捆玉米稈,對搶險成功起到至關重要作用。7月3日青肯泡滯洪區主壩搶險過程中,肇東市市長趙勝利、副市長侯亮等來到現場視察汛情,隨后宣化鄉、宋站鎮及所轄數個村屯1100多人也陸續趕到,迅速投入搶險現場。8月26日在我們對老庫段13+500—20+000加高現場中,大同區馮小平副區長一早就來到現場,在他的帶領下,搶險現場變得井然有序,僅一天時間就加高了4 km的堤壩,保障了我們大流量泄洪。
4.5充足的防汛物資保障了防汛的全面勝利
2013年全處共儲備土方3.5 萬 m3,碎石427 m3,鐵線2 t,無紡布11000 m2,防汛專用袋10萬條,木材5方,推土機9臺,挖掘機7臺,四輪車28臺,通訊電臺28臺,成立了41人的快速搶險機動隊和159人組成的搶險突擊隊4個。
經請示省防指,于7月8日和8月19日分兩次共下撥給我們防汛專用袋30萬條、彩條布8 萬 m2,無紡布16000 m2,救生衣80件,應急燈100盞,鐵線5 t。這些物資保障了我們后期搶險工作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黑龍江省水利設計院.大慶地區防洪工程初步設計報告[R].哈爾濱: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1989.
[2]大慶地區防洪工程管理處,2013年大慶地區降雨資料匯編[R].大慶:黑龍江省大慶地區防洪工程管理處,2014.
文章編號:1007-7596(2016)04-0144-04
[收稿日期]2016-03-02
[作者簡介]王延平(1957-),男,吉林延吉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現任工程科科長,兼防汛辦主任。
中圖分類號:TV122+.2
文獻標識碼: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