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莉(河西學院醫學院,甘肅張掖734000)
?
PBL教學法在綜合護理技能操作教學中的應用探討
董小莉
(河西學院醫學院,甘肅張掖734000)
摘要:目的探討PBL教學法在綜合護理技能操作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我校2013級護理1、2班作為研究對象,1班為實驗組,采用講授與PBL教學相結合的方法,2班為對照組,采用傳統課堂講授教學法,比較兩組學生應用不同教學方法后的學習效果。結果兩組考核成績比較,理論及單項技能操作成績差異無顯著性(P〉0.05);綜合護理技能操作考核成績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實驗組優秀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結論PBL教學法應用于綜合護理技能操作教學,可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知識應用能力,在發揮學生學習主體作用等方面效果顯著。
關鍵詞:PBL教學法;綜合護理技能操作;護理教學
基礎護理技術操作是護理專業學生在步入臨床工作崗位之前,所要學習的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因操作項目繁多、流程復雜、強調細節[1],護理專業學生在校學習期間,都是進行單項的技能操作訓練。在臨床實習期間,單項學習的操作技能顯得太機械,有的學生雖然單項操作技能考核優秀,但在護理患者時卻無所適從。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選擇了傳統課堂講授與PBL教學相結合的方法,鼓勵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學習、創設情境,以加強其護理技能操作綜合應用能力。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即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是于1969年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創立的。20世紀80年代,PBL模式在北美得到了較快發展[2]。1997年,香港大學醫學院正式開始實施該教學法。20世紀90年代,PBL在護理教育中得到嘗試,目前已成為國際上較為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3]。
1.1對象
選擇我校2013級護理1班(49人)為實驗組,采用講授與
PBL教學相結合的方法;2013級護理2班(51人)為對照組,采用傳統課堂講授教學法。兩組均為應屆高考學生,入學成績、性別等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且專業課程設置、教材、教學大綱、教學時數、教學目標均相同。
1.2方法
依據教學大綱,結合基礎護理技能實訓項目及專科疾病患者護理,有效利用場地、實訓物品等實際情況針對性地制訂教學計劃,安排授課內容。
1.2.1對照組(1)教師理論課講授,實訓課示教相關技能操作,學生進行單項技能操作訓練。(2)學生已熟練掌握多項技能操作;教師選擇案例,教授學生如何分析案例。(3)教師布置案例分析作業,學生完成后上交。(4)教師批閱學生作業,評價學生技能操作綜合應用能力。
1.2.2實驗組(1)教師理論課講授,實訓課示教相關技能操作,學生進行單項技能操作訓練。(2)學生已熟練掌握多項技能操作;教師提出問題,指導學生結合已掌握的護理技能和學習過的專科疾病患者表現設計案例,要求案例中必須融入3項以上已掌握的技能操作。(3)學生通過教師引導、自學、查閱資料等方法,掌握基本知識后進行分組討論,每組6名學生,自由設計案例,根據患者的病情制訂護理計劃,選擇正確的護理方法。(4)學生創設情境,分別由學生扮演患者、護士,進行情境模擬演示;教師點評。(5)教師根據學生討論及情境模擬演示,評價學生技能操作綜合應用能力。
2.1考核方法
教師統一命題,兩組同時參加考試,檢測學習效果。考試分為理論考核(占30%)、單項技能操作考核(占30%)、綜合護理技能操作考核(占40%)。
2.2成績分析(見表1、2)

表1 兩組學生考核成績分布(n)

表2 兩組學生考核成績比較
2.3結果
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理論與單項技能操作考核成績差異均不明顯(P〉0.05),但綜合護理技能操作,實驗組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且總評優秀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結果表明,在傳統講授的基礎上結合PBL教學法,能加強學生知識綜合應用能力培養,提高學生整體素質。
2.3.1學生調查對實驗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見表3。

表3 實驗組學生對引入PBL教學法的評價[n(%)]
2.3.2臨床帶教教師調查隨機抽取20名臨床帶教教師進行問卷調查,結果見表4。

表4 臨床帶教教師對實驗組學生滿意情況[n(%)]
3.1傳統講授與PBL教學相結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PBL教學法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為學生營造了輕松、主動的學習氛圍。小組討論使教學活動處于活躍、融洽的氛圍,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問題的設置強化了學生對基本知識的記憶、理解,活躍了學生思維,整個過程圍繞精心挑選的問題展開,促使學生不斷思考,為解決問題歸納、整理所學知識,查閱相關資料,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病例討論、角色扮演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這些都將為學生今后開展臨床護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3.2更好地發揮PBL教學優勢
上課之前,教師和學生都應當充分準備。(1)教師備課時,要根據授課內容查閱相關教材、文獻、臨床資料等,結合病例提出問題,所提問題必須是學生在未來可能面對的真實世界中的非結構化問題,沒有固定的解決方法。教師課前將所提問題發給每一名學生,要求其根據所提問題充分復習學過的技能操作,在查閱相關資料后進行分組討論,創設情境,教師通過分析學生創設的情境,分析學生在技能操作時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對學生進行相應指導。(2)學生必須熟練掌握多項操作技能,認真復習學過的專科疾病相關知識,理解整個教學過程都是以學生為中心,偏重小組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教師只是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技巧,學生必須擔負起學習的責任,并且要能夠與同學合作,強調團隊精神。
3.3促進教師業務能力提升
PBL作為一種開放式教學模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綜合素質,也促進了教師業務能力的提升。PBL對教師自身素質和教學技巧都有很高要求,且對學生學習能力也要求較高。教師不但要對本專業、本課程內容熟練掌握,還應當扎實掌握相關學科知識,具備提出問題及解決問題能力、靈活運用知識能力、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良好的組織管理能力,要善于調動學生積極性,掌握寓教于樂、控制課堂節奏等技巧[4]。教師要熟悉教學大綱和學生能力,規劃好學習的重點、難點,制定針對性的討論提綱,選擇適當的臨床病例,以提高教學效果。而學生從準備資料開始,就要結合提綱、病例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并積極與同學交流溝通,大家同心協力得出最佳結論[5]。
3.4PBL教學法存在問題及處理建議
雖然PBL教學法具有諸多優勢,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如自律性差的學生得不到良好的學習機會,少數基礎差的學生難以適應等。若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或合作能力不強、選擇獨立完成問題等,都會影響PBL教學效果。學生信息獲取途徑較為單一,多為教材、相關書籍上的現有信息,不能有效利用網絡等媒體,即便應用網絡查閱資料,也會因網絡資源不豐富,學習資源局限,影響問題的解決[6]。因為學生并未真真接觸過臨床護理工作,在情境創設時有可能出現偏差,所以需要教師從旁指導,盡量創設出最接近于臨床護理工作的情境。因此,在教學改革中,不能機械套用PBL教學模式,而應根據護理教育相關課程內容、學生特點,做到因材施教。
PBL教學法是跨學科的學習方式,可以促進學生不斷思考,學生為解決問題查閱課外資料,歸納、整理所學知識與技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將呆板、孤立的知識片整合為整體知識鏈,觸類旁通,突出了“課堂是靈魂、學生是主體、教師是關鍵”的教學理念,教師不再是唯一的知識庫,而是知識建構的促進者、信息的咨詢者。
參考文獻:
[1]郭紅霞,姜永東.PBL在我國護理教育中的應用研究現狀[J].護理學報,2007,14(1):25-26.
[2]魏紅蕾,方芳,劉慧珠,等. PBL教學法在臨床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5,22(7):81-82.
[3]李曉丹,張少林.PBL:一種新的醫學教育模式[J].第一軍醫大學分校學報,2004,27(1):88-90.
[4]金吉平. PBL教學法在護理臨床教學中的應用現狀[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8(3):37-38.
[5]韓斗玲.PBL教學法在外科護理學臨床教學中的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04,22(5):87.
[6]陳曉榮,林琳.PBL教學法在社區護理實踐教學中的應用進展[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12):90-91.
中圖分類號:G42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1246(2016)09-00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