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韌(復旦大學護理學院,上海200032)
?
操練課評價表在護理學基礎操練課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
王韌
(復旦大學護理學院,上海200032)
摘要:目的應用操練課評價表對學生的操練課表現進行學生自評與教師評價,促使學生在護理學基礎操練課上認真規范地練習。方法第一學期采用常規教學,第二學期隨機將59名學生分成干預組和對照組,干預組在操練課上采用學生自評表和教師評價表進行評價,對照組繼續采用常規教學。通過兩組學生期末操作考核成績進行效果評價。結果干預組期末操作考核平均成績為(84.55±4.99)分,對照組平均成績為(80.81±6.94)分,差異有顯著性(P<0.01);干預組第二學期期末操作考核平均成績優于第一學期,差異有顯著性(P<0.01),對照組兩個學期平均成績無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操練課評價表有效提高了操練課課堂教學質量,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護理學基礎操作。
關鍵詞:護理學基礎;操練課;評價表
護理學是一門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綜合性應用學科,護理學基礎是護理學科實踐范疇的重要基礎課程,主要包括護理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1]。護理學基礎的課堂教學形式一般包括理論課、示教課和操練課。理論課教授護理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示教課對基本護理技術進行演示和講解,操練課則是提供模擬臨床的場地和物品,讓學生反復練習護理學基本技能。
我院高職生在第一學年開設護理學基礎課程,與之同步,操練課持續第一學年的兩個學期,每周安排2~3學時。操練課的性質決定了該課是由學生主導的實踐課程,教師只是負責監督和答疑。由于操練課沒有具體的評判標準,加之學生自律性差、反復操作又容易疲倦等原因,教學效果一直不太理想。主要表現為學生開小差,上課做與操練無關的事情;操練不規范,隨意簡化操作流程,養成不良習慣;課上積極性不高,只是機械操作,沒有動腦思考如何將相關知識融會貫通。為了提高操練課教學效果,調動學生練習積極性,筆者設計了操練課評價表對學生課堂表現進行評價。現將具體做法報告如下。
我院2014級高職護理專業共4個班236人,每班58~60人。上操練課時將每班學生隨機分成4個小組,每個小組14~15人進一個操練室,由一名教師負責。以筆者負責的4個小組共59人作為研究對象,4個小組分別來自4個班級,在年齡、第一學期護理學基礎操作考核成績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選取其中兩組29人作為干預組,女生27人,男生2人;另兩組30人作為對照組,女生27人,男生3人。
2.1干預方法
2.1.1制作操練課評價表按照布魯姆的教學目標分類法,教學目標可分為認知、動作技能和情感3個領域[2]。根據操練課的目的和要求,從知識掌握、技能掌握和學習態度3方面設計操練課評價表。在基礎護理教研室主任的支持下,召開教研室全體教師會議,對評價表進行修改、討論,進行評價表的第一次優化;然后將評價表通過電子郵件發給各任課教師,征集意見,進行第二次優化;最后請兩名教授護理學基礎課程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對評價表進行審核,確定后定稿。評價表分兩個版本:學生自評表和教師評價表,評價內容一致。評價表共有10個項目,知識掌握兩項、技能掌握和學習態度各4項,項目描述簡單明了。每個小項目計一分,共10分。
2.1.2評價表使用方法對照組按照原來的操練課教學方法授課,學期末對學生課堂表現的評價僅僅依靠教師的印象給分。干預組在第二學期第一次操練課上,由教師講清操練課評價表的目的、意義和評分方法。每次操練課開始時教師發放空白表格,每人一份,下課時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然后上交表格;同時教師也對每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評價。教師每月將學生自評表與教師評價表的數據進行匯總分析,得出自評表與評價表之間的差異,就相關問題及時反饋給學生,促進學生改正不足。比如在評估病人方面,學生的自評分明顯高于教師評分。教師在課上提出問題,讓學生現場模擬對病人的評估,然后教師點評。學期末,將學生自評分和教師評分進行平均,即為該生本學期操練課的課堂表現分,并計入護理學基礎課程總分,以引起學生重視。
2.2評價方法
兩組統一參加期末護理學基礎操作考核,考核項目即為平時操練項目,每人考核一項,抽簽決定,監考教師為非操練課帶教教師。對干預組和對照組、干預組第一和第二學期、對照組第一和第二學期的操作考核成績進行比較。
2.3統計學方法
采用Excel錄入數據,應用SPSS 17.0軟件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3.1干預組和對照組操作考核成績比較
所有學生同時進行隨機抽簽操作考核,干預組成績優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1),見表1。
表1 兩組操作考核成績比較(±s,分)
表1 兩組操作考核成績比較(±s,分)
組別 人數t值P干預組對照組29 30操作考核成績84.55±4.99 80.81±6.94 3.484<0.01
3.2兩組第一、二學期操作考核成績比較
雖然考核項目不完全相同,但是考試的情境、評分規則、監考要求都是一樣的,所以,第一學期與第二學期期末操作考核成績可以進行比較。干預組第二學期成績優于第一學期,差異有顯著性(P〈0.01);對照組第二學期成績與第一學期成績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第一、二學期操作考核成績比較(±s,分)
表2 兩組第一、二學期操作考核成績比較(±s,分)
組別人數t值P干預組對照組29 30第一學期79.17±7.98 78.23±8.43第二學期84.55±4.99 80.81±6.94 -3.44 -1.99 <0.01 >0.05
4.1意義
統計結果表明,第二學期使用了操作課評價表的干預組期末操作考核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組;同時,與第一學期相比,操作成績也有明顯提高。說明操練課評價表,有助于提高操練課教學效果。一方面,學生自評不僅能起到一個自我提醒的作用,引起學生重視,而且自評表中有技能訓練的具體要求,學生可以根據表中的條目指導自己訓練,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3]。另一方面,教師評價表在對學生發揮監督作用的同時,也讓帶教教師更有目的地觀察學生的課堂行為,對學生不足的方面也有了明確認識。通過及時的課堂反饋,糾正學生操作中的一些錯誤,有效提高了學生操作質量。
4.2局限性
雖然本次研究中操練課評價表對學生的操作成績產生了有益的影響,但是由于操練課課時有限,評價表的設置也比較簡單,通過比較兩組護理學基礎理論成績,發現兩組理論成績沒有明顯差異,說明評價表對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沒有明顯的影響,僅僅對學生操練起到了一定的提醒和督促作用,對改變學生學習態度、學習方法或幫助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還沒有起到明顯的促進作用。所以如何提高評價表的效應,可以作為下一步繼續研究的方向。
4.3帶教教師是保證評價表應用效果的重要條件
雖然操練課以學生自主訓練為主,但是帶教教師卻起到督促、指導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評價表使用過程中,帶教教師要先向學生解釋清楚,以取得學生的理解和配合;同時要及時分析評價表的數據,發現問題及時反饋,糾正學生操練中存在的錯誤,提高學生操作技能。帶教教師要在思想上重視評價表的應用,善于思考和觀察學生表現,注重與學生溝通,營造積極向上、輕松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操作技能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錢曉路.護理學基礎[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
[2]夏海鷗,孫宏玉.護理教育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3]楊濱,任新英.教育技術學專業實習雙向激勵的加權量化法探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1,21(9):109-112.
中圖分類號:G42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1246(2016)09-00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