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王秋桐,尹亮(.滄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北滄州0600;.滄州市中心醫院,河北滄州0604)
?
兒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采用舒適護理措施的體會
陳玲1,王秋桐1,尹亮2
(1.滄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北滄州061001;2.滄州市中心醫院,河北滄州061014)
摘要:目的探討舒適護理措施在兒童上呼吸道感染治療中的效果,總結護理經驗。方法選取2015年1—3月在滄州市中心醫院兒科住院的患兒168例,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84人),分別采用常規治療和常規治療附加舒適護理,對兩組恢復情況進行比較。結果對照組:35例顯效,31例有效,18例無效,治愈率為78.6%;實驗組:41例顯效,38例有效,5例無效,治愈率為94.1%,組間差異有顯著性。結論兒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采用舒適護理措施,具有積極作用,可以作為輔助護理手段加以推廣和進一步優化。
關鍵詞:舒適護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兒童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俗稱“感冒”,是人類最常見的一種急性病癥,尤其是抵抗力稍弱的兒童,更是易感人群。該病主要由病毒所致,可引起急性喉炎、急性扁桃體炎、急性鼻炎等,患兒主要表現為流鼻涕、發燒、四肢無力、頭昏頭疼,甚至出現較為嚴重的驚厥、腦缺氧、急性腎小球腎炎[1]。春季和冬季是該病的高發期,病毒通過空氣、飛沫進行傳播[2]。我院采用舒適護理措施用于兒童上呼吸道感染的輔助治療,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具體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次實驗選擇2015年1—3月在我院兒科住院的168名患兒,其中女68名,男100名。在醫院、患兒家長同意的基礎上,按照治療和護理方法的差異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對照組84人,男52人、女32人;年齡1~8歲,平均(5.1±1.5)歲;實驗組84人,男48人、女36人;年齡1~8歲,平均(6.1±1.1)歲。兩組患兒的性別和年齡構成等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高燒給予阿司匹林或泰諾林退熱,再根據癥狀進行簡單護理)。實驗組采用中西醫結合方式,若患兒體溫持續在38℃,立即采取物理降溫(酒精擦拭或冰袋敷腋下、頸部),若患兒出現高燒驚厥,則以針灸捻轉刺人中穴、涌泉穴緩解癥狀,之后針刺風池、曲池、合谷等穴位進行退熱處理;日常飲食遵循少食多餐原則,保證患兒水分攝入,飲食以清淡少油的半流質食物為主,若患兒體質差、進食難可采用靜脈輸液方式保證所需營養;出現鼻塞癥狀,以0.5%麻黃素滴鼻;進行心理干預,盡量消除患兒對用藥與針灸的恐懼,分散其注意力,調節患兒情緒,緩解緊張的精神狀態,使治療順利進行。
1.3治療標準
顯效:治療3~4天內,癥狀顯著減輕,精神狀態明顯好轉,飲食較規律,各項臨床指標恢復正常;有效:治療6天后,癥狀顯著減輕,精神狀態和飲食較規律,各項臨床指標基本恢復正常;無效:治療一周后癥狀未減輕,精神狀態稍有好轉,進食量少。
1.4數據統計方法
數據采用SPSS 16.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P<0.05時,差異具有顯著性。
對照組有18人無效,總治愈率為78.6%;實驗組5人無效,總治愈率為94.1%。實驗組總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人類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多見于秋冬季,發病率和傳染率均很高。免疫力稍差的兒童是易感人群,給予相應護理措施,能夠有效控制患兒癥狀發展[3]。患兒癥狀多見于鼻、喉、咽等部位,由病毒、細菌、風寒等引起,統稱為上呼吸道感染[4]。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病理早期僅出現呼吸道黏膜水腫,血管擴張,也會伴有單核細胞浸潤,隨著病原體逐步擴散和發張,出現中性粒細胞浸潤。早期的呼吸道黏膜下層水腫主要是血管擴張和單核細胞浸潤,以后轉成中性粒細胞浸潤[5,6]。目前治療多以西藥為主,由于其見效快,癥狀減輕程度明顯,得到家長和醫生的認可,但存在藥物濫用情況,易使病原體發生變異。我院兒科通過本次實驗發現,中西醫結合加上舒適護理是治療該病的有效方法,且用藥少,不會造成藥物濫用和患兒對治療的恐懼,加之費用較常規治療大大減少,推廣后得到患兒家長的認可。
4.1病情護理
一般采用呼吸系統疾病的護理方式,針對疾病發展情況,密切關注患兒血壓、體溫、脈搏。體溫超過39℃需防止高燒驚厥抽搐,觀察患兒口腔黏膜情況及皮膚是否出疹。咳嗽患兒,需注意咳嗽的規律及發展情況,預防百日咳、蕁麻疹等。日常護理中若發現咽后壁出現紅腫,甚至膿腫破裂情況,立即聯系主治醫師處理,防止患兒因吸入膿液而窒息。
4.2高熱護理
如果患兒體溫為37℃~38℃,采用多飲水、多排泄的方式,自體降溫;若體溫為38℃~39℃,采取冰敷、體表酒精擦拭或者減少衣物等方式,促進散熱;若體溫超過39℃需采用針灸療法結合少量西藥處理,一般30分鐘后體溫自行下降。
4.3營養護理
患兒生病期間,飲食常不規律,易出現少食、厭食情況,應叮囑患兒家屬保證其攝入足夠水分,喂食粥或清淡無油的湯,如薏米紅豆銀耳粥、藿香薏仁蓮子粥等有除濕平喘、通咽理肺功效的粥類。
4.4宣教護理
患兒住院期間,護理人員要對患兒家屬進行宣教,保持空氣流通和溫濕度適宜,可用食醋對居住地進行熏蒸[7];盡量避免在該病高發季節帶孩子去人群密集或人流量大的場所;在風和日麗的天氣,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提高免疫力和抗寒能力;家庭中有過敏體質的孩子,應避免養寵物和花草;應用減毒型疫苗滴鼻或霧化吸入,刺激鼻腔和上呼吸道黏膜產生分泌型IgA抗體,增強呼吸道對感染的防御能力[8]。護理人員應幫助患兒治療期間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多休息,合理膳食,配合治療,促進康復。
參考文獻:
[1]宋春梅.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醫古代文獻方藥研究[D].濟南:山東中醫藥大學,2009.
[2]馬麗.普米克令舒聯合氨溴索霧化治療新生兒肺炎療效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1):53-55.
[3]張愛民.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護理和健康教育[J].黑龍江醫藥,2010,6(3):96.
[4]胡應蘇.小兒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熱驚厥的護理體會[J].長江大學學報,2010,8(3):141.
[5]張梓荊.常見病毒性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防治(專家筆談)[J].中華兒科雜志,2010,38(10):86-88.
[6]方紅偉,李峰.血清降鈣素原、超敏C反應蛋白以及白細胞介素6在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臨床診斷價值[J].新疆醫學,2014(6):16-18.
[7]姬雪梅.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護理體會[J].中外醫學研究,2011,32(9):106-107.
[8]趙春梅.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防治[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1):62.
中圖分類號:R725.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1246(2016)09-01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