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唯佳,余倩倩,陳燚宏,孫 虹,高 琪,楊榮禮,張開利*(.徐州醫學院護理學院,江蘇徐州000;.徐州醫學院附屬醫院,江蘇徐州000)
?
徐州市養老機構老年人志愿服務需求初探
王唯佳1,余倩倩1,陳燚宏1,孫虹1,高琪1,楊榮禮2,張開利1*
(1.徐州醫學院護理學院,江蘇徐州221000;2.徐州醫學院附屬醫院,江蘇徐州221000)
關鍵詞:養老機構;老年人;志愿服務
注:本文系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資助(201510313025);江蘇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重點項目(201510313025);徐州市社會科學應用研究(生態文明)專項課題(2015XSST- 019)
人口老齡化是指總人口中因年輕人口數量減少、年長人口數量增加而導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應增長的動態。國際上通常將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10%、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達到7%作為國家或地區進入老齡化的標準。我國老年人口規模較大,老齡化速度較快。隨著獨生子女日益增多,“四二一”結構家庭在城市較為普遍,家庭成員無法承擔老年人全部的照料服務,加上很多子女在外地工作,“空巢”老人越來越多,使得入住敬老院等養老機構成為一種新的養老模式。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醫學生愿意去養老機構為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務。在為養老機構的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務之前,通過完成需求調查來了解老年人情況,明確應該怎樣為老年人提供服務,并分析其影響因素,對于探索醫學生志愿服務內容及養老機構完善服務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1研究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法抽取徐州市康匯敬老院、徐州市奎山敬老院、徐州市鼓樓區下淀敬老院、徐州智能一百養老院、九里區天恩敬老院、徐州經濟開發區敬老院、鴻星養老院、徐州市鼓樓區愛心敬老院、徐州市云龍區黃山老年公寓、徐州新天地老年公寓、徐州市康福家園托老中心共11所養老機構中溝通無障礙的5~20名老年人,以自填法進行問卷調查。
1.2研究工具
采用自行編制的養老機構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問卷。該問卷共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基本資料,包括12個項目,用于了解老年人現狀;另一部分為興趣愛好及個人需求,包括8個項目,用于了解老年人的內心需求,便于向其提供更加適合的志愿服務。
1.3數據處理
所有數據通過Epidata分類整理,并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
2.1人口社會學特征
本次調查的146名老年人中,男性51名(占34.9%),女性95名(占65.1%);年齡49歲~98歲,平均年齡為(78.41±9.37)歲;已婚占48.6%,單身占18.5%,喪偶占32.9%;子女≥3人的占65.7%,獨生子女占11.6%;45.2%的人為文盲,具有大學及以上學歷的占7.5%,初、高中學歷的占30.1%,小學學歷的占17.2%。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的主要原因見表1,入住費用來源見表2。
表1 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的原因
表2 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的費用來源
2.2養老機構老年人衛生保健需求現狀
被調查的老年人中慢性病患病率為63.0%,一人患兩種及以上慢性病的占31.5%。可見,約2/3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病率排在首位的疾病是高血壓(見表3)。對146位老年人自理能力進行調查,發現94.5%的老年人生活能完全自理,有5.5%的人有不同程度的自理能力喪失。本次調查中,有110人對自身利益的保障有所期望,其中對社會保障有所期望的占30.1%,對康復保障有期望的占18.5%,期望養老事業能醫養結合的占17.8%。
表3 養老機構老年人慢性病分布情況
2.3養老機構老年人對醫學生志愿服務的需求
調查發現,老年人對志愿者每月來訪次數的期望為:1次/月的33人(占22.6%),2次/月的22人(占15.1%),3次/月的8人(占5.5%),4次/月的82人(占56.2%),其他1人(占0.7%)。調查發現,養老機構老年人興趣愛好廣泛(見表4)。在老年人期望醫學生志愿者提供的服務項目調查中,12.2%的老年人選擇健康宣教,6.7%的老年人選擇疾病防治,13.8%的老年人選擇推拿按摩,4.2%選擇康復鍛煉,5.8%的老年人選擇飲食指導,5.3%的老年人選擇生活護理,4.2%的老年人選擇心理護理和讀書讀報,4.7%的老年人選擇健身活動,17.1%的老年人選擇文娛表演,17.1%的老年人選擇聊天,3.8%的老年人選擇下棋,5.1%的老年人選擇其他。
表4 養老機構老年人興趣愛好統計
3.1服務內容和形式
3.1.1健康教育隨著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人口老齡化成為我國在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要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1]。被調查老年人中慢性病患病率為63.0%,而老年人相關疾病知識十分缺乏,急需醫學生志愿者開展健康教育。同時,關注老年人慢性病防治也是志愿服務工作的重點,應多途徑提供衛生保健知識。調查發現,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開始重視體育鍛煉,體現了老年人對自身健康的關注和對衛生保健知識的重視。研究表明,老年人對保健知識需求最高的是常見病的防治與保健,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更關注保健和養生知識[1]。按老年人慢性病病種順位進行健康宣教,對不同文化程度的老年人開展有的放矢的健康宣教,可獲得良好效果。
3.1.2精神文化需求(1)精神需求。調查發現,當問及“您希望我們志愿者多久來一次”時,多數老年人回答“當然是越多越好”;當問及“您希望我們為您做些什么服務”時,很多老年人回答“陪我們聊聊天,說說話”。可以看出老年人對醫學生志愿服務持肯定態度,也從側面反映出老年人強烈的精神需求。因此,滿足和完善老年人精神需求[2],恢復和充實老年人的社會交往尤為重要,可建立養老機構老年活動中心,并豐富中心活動內容,增加志愿者與老年人的交流機會,定期評估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注重老年人心理護理,完善老年人社會支持系統。
(2)文化需求。在老年人興趣愛好調查中發現,讀書看報占第一位,可見大部分老年人對生活環境的關注度較高,對社會的關注度也較高。報紙類型包括健康類、養生類,說明老年人對自身健康狀況非常關注。有一小部分老年人表示沒有任何興趣愛好,被動接受生活安排,對于這部分老年人,外界的關心與生活干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生活質量。因此,要發揮老年人社會支持系統的優勢,引導老年人在生活中轉變為主動地位。
3.1.3服務體系層次化,內容形式多樣化調查發現,不同文化程度、生活背景、生活方式的老年人需求不一,主要有3類:醫療保健服務、生活服務、精神文化服務[2]。因此,針對不同需求的老年人,應給予不同層次的志愿服務。
調查發現,醫學生志愿服務內容和形式過于單一,如為老年人量血壓、聊天等。本次調查顯示出老年人服務需求的多樣化特點,其中,較多老年人希望增加推拿按摩服務、健康宣教及文娛表演活動。通過推拿按摩服務使老年人身心放松;通過健康宣教使老年人了解更多的老年常見病防治與保健知識;而為老年人提供文娛表演則能豐富老年人的生活。所以,在以后的志愿服務活動中,應積極推行多樣化服務,為老年人提供更合理、更豐富、更符合其內心需求的服務。
3.2建立健全養老服務機制
3.2.1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障制度老年人的醫療保障問題是一個即將面臨高速老齡化社會不能回避的重大問題,為使有限的醫療資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建立健全醫療保障和社會保障制度很有必要。醫學生志愿者可延伸服務,如向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就醫條件和健康保健服務,細化為陪送看病、代辦取藥、掛號、巡診、康復鍛煉等。調查發現,大部分老年人對自身利益的期望較高,尤其是在社會保障、康復保障等方面。在濟南市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中發現,許多經濟收入少、生活困難的老年人迫切希望能住進養老機構,享受機構養老,而由于達不到“五保供養”的條件或拿不出足夠的養老費用,他們只能望而卻步[3]。這說明老年人需要政府在醫療資源方面的支持,需要政府建立健全醫療保障和社會保障制度,完善相關衛生保健的政策法規和醫療保險制度。
3.2.2完善養老機構硬件設施,提升服務效率和質量本次走訪的11家養老機構的設備水平、醫療服務質量參差不齊。調查發現,有一定比例的老年人期望養老事業醫養結合,因此,應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及老年人社會福利需求狀況統籌制訂發展計劃,建立財政支持機制,從經濟上保證老年人老有所養,提升其生活質量和幸福感[4]。養老機構也要根據自身情況合理分配資源,提高老年人生活條件。此外,借鑒國外養老制度,并結合我國實際不斷探索與規范養老機構,也是積極滿足老年人內心需求的舉措之一。
參考文獻:
[1]張曉娜,劉國蓮,馬義南,等.銀川市社區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調查分析[J].哈爾濱醫藥,2013,33(5):353-354.
[2]田奇恒,孟傳慧.城鎮空巢老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探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28(1):30-33.
[3]朱冬梅.養老服務需求多元化視角下的社會組織建設[J].山東社會科學,2013(4):48-51.
[4]李文君.城市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及洛陽市養老機構的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3):2541-2543.
(*通訊作者:張開利)
中圖分類號:R161.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1246(2016)09-01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