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政
[摘要]抗戰勝利后,國民黨下山來摘桃子,受降時接受了100多萬日軍和幾十萬偽軍的武器裝備,大量的敵產也被沒收,控制了全國3/4以上的人口和地區,加上美國政府20億美元的經濟軍事援助,總兵力達到430萬,且武器裝備都是一流的現代化,如果加上保安團、教導隊、警察部隊等其他武裝,大約共有800萬之眾。對于僅有100多萬且武器裝備低劣的中共來講,蔣氏政權無疑占有絕對優勢。然而僅僅過了三四年的時間,蔣軍便兵敗如山倒,一路倉皇逃到了臺灣。關于國民黨政權在大陸失敗的原因,長期以來一直是人們談論的話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形成了經濟崩潰說、軍事失敗說等諸多見解。究其實質是該政權代表了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違反了時代發展的潮流,加之國民黨內部極端腐敗等一系列原因,最終導致國民黨政府失去了美蘇等國的支持,在代表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共產黨強大攻勢下迅速土崩瓦解。
[關鍵詞]國民政府 抗日戰爭 內戰 國軍 腐敗 潰敗 民心
[中圖分類號]K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0-0084-02
一、軍事原因
抗日戰爭勝利之后,關于中國未來的發展及建設大計,國共雙方在重慶進行了一次歷史性會談。從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經過43天談判,國共雙方終于達成了《雙十協定》。然而國民黨政府違背全國人民迫切要求休養生息、和平建國的意愿,第二年就悍然撕毀《雙十協定》,向解放區發起了全面進攻。當時國民黨僅正規軍就有430萬,而且都是一流的現代化裝備,如果加上保安團、教導隊、警察部隊、地方武裝、外籍雇傭兵以及私人武裝和土匪,大約總共800萬之眾,對于僅有100多萬且武器裝備低劣的中共來講,蔣介石的國民黨政府無疑占有絕對優勢。國民黨軍隊的主力部隊都是一流的美式武器,重炮都是美式榴彈炮;而中共軍隊僅僅100多萬,其主力部隊主要是步槍,另外有一部分就是繳獲的日本山炮,中共的民兵武裝更差。蔣介石曾言:“比較敵我的實力,無論就哪一方面而言,我們都占有絕對的優勢……”但在實際軍事上,國軍戰線太廣,加之作戰保守、主動性不夠,各個戰場之間、部隊與部隊之間,鮮見協同配合的成功范例,山東孟良崮戰役即為顯明例證。孟良崮戰役中,整編二十五師雖然離74師最近,甚至炮聲都聽得清楚,但援兵終不見至,陳毅稱此役為“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言不為過。而中共軍隊作戰時則能夠集中優勢兵力,進行各個擊破。尤其在三大戰役中,中共用兵靈活機動;而國軍則是能聚不能散,否則士兵就會逃跑。有的作戰計劃剛出爐,就被“共諜”傳給了中共,于是共軍就布置了“口袋陣”,等著國軍往里鉆。內戰期間國軍的高級將領薛岳的三連敗就是被共軍圍殲的。薛之首敗是宿北戰役(1946),后二敗是魯南戰役和萊蕪戰役(1947)。內戰期間由于國軍的泄密及軍事部署不當,往往造成被共軍圍殲甚至導致整個戰役潰敗。另外,國軍的保密性也差,多數高級將領身,指揮作戰期間還不忘做生意。每次戰役發起前夕,都有國軍將領先考慮如何轉移自己的財產,以免其財產遭受損失,這也就導致了軍事泄密、戰爭失敗的可能。在美國人看來,國民黨從來就沒有一次戰役的失利說是因為武器彈藥的缺乏。國民黨的潰敗是因為其指揮糟糕和道德敗壞透頂,國軍被弄得毫無戰斗意志。虛報兵員、貪污軍餉、爾虞我詐充滿了整個軍界。國軍逃到臺灣之后,蔣介石在對高級官員的講話中曾經說:“……我們革命軍隊中表現出的貪污腐敗,真是無奇不有,簡直難以想象。”“這支軍隊已經失掉了靈魂,沒有戰斗力和紀律……”“這樣的軍隊就不能不走向失敗。”
二、精神墮落
在抗日戰爭期間,國民黨相當一部分的高級將領,為了民族利益同日本侵略者敢打敢拼,甚至誓死不屈,然而抗戰勝利后他們便陷入了迷茫,三年內戰期間,部分國民黨的將士都開始疑慮自己究竟是為誰而戰,為什么而戰。接收敵產后獲益的國民黨將領更是花天酒地,產生了嚴重的精神墮落現象,而士兵早已厭倦了打仗。蔣介石在1948年的一次軍事檢討會議上曾說:“現在我們大多數高級將領精神墮落、生活腐化,革命的信心根本動搖,責任觀念完全消失……”這是蔣介石的原話。國民黨政府雖然口頭上也高喊“革命”,聲稱自己是“三民主義”的信徒,但壓根就沒有認真實行過“三民主義”,先是答應實行土地改革,分配土地給農民,但直到最后也沒有給農民兌現。這種失信于民的政府還怎么能讓人民相信呢?在共產黨方面來講,每場戰斗傷亡都很大,但是越打人越多,其中很多連隊多數都是“解放戰士”,其實就是被俘虜的國民黨士兵,甚至有的還當上了排長、連長。經過教育,他們知道是在為誰而戰,戰斗中他們敢打敢沖,因為他們要保護家里剛剛分得的土地和財產等勝利果實,他們堅信自己從事的是正義的事業,愿為民族的解放、繁榮貢獻自己的一生,這就是信仰。
三、黨心分裂
國民黨內部的派系斗爭歷來是最嚴重的,如直系、桂系、東北軍、晉綏軍、西北軍、滇軍和特務系等,各個派系實際上就是一個私利集團,對于政治集團來說這就是最大的腐敗,各派系之間只知爭權奪利,每當大禍臨頭首先想到自保。1947年5月,孟良崮戰役期間,張靈甫的74師眼看就撐不住了,外圍的國軍五個整編師近在咫尺,但黃伯韜就是不去支援。張靈甫高呼:“快救救兄弟!”而黃伯韜回電竟然一律是:“我們請張軍長增援!”最后,整編74師及整編83師一個團共3.2萬人被全殲。其實在抗戰時期,國民黨就已經黨心分裂,汪精衛投日就是最好的例證。解放戰爭后期,特別是直系和桂系的矛盾更加突出,直接導致了1949年初蔣介石的再次下野。再看看現在臺灣國民黨的現狀,由一黨分裂成三黨,這實際上是由國民黨的階級基礎決定的,內部的分化瓦解必然導致最后的失敗,因此,與其說國民黨是被共產黨打倒的,倒不如說是被自己打倒的。
四、經濟凋敝
抗戰剛勝利的時候,國民政府擁有黃金600萬盎司,美元9個億,接收的敵偽產業折合法幣大約10萬億元,這在當時是法幣發行額5569億元的20倍。加之美國給予的救濟物資及美軍剩余物資約20億美元,這些都為政府用來理財抑制通貨膨脹提供了極好的機會。但是,國民政府的決策失誤卻喪失了這種機會。隨著內戰的爆發,國民政府為了彌補巨大財政赤字,就大量印刷紙幣,這就造成了進一步的惡性通貨膨脹。1946年3月4日,南京正式開放外匯市場,不合理的匯率、進出口政策使得外國貨排山倒海般地涌入中國市場,形成了外匯的有出無進,國際收支急劇惡化,外匯儲備逐漸枯竭。為了支持全面內戰,國民經濟仍以重工業為主,工農業的生產衰落自然導致稅源枯竭,民生領域百業蕭條;而在農村地區,大量農田成為戰場,青壯年被成批地抓了壯丁,造成糧食產量持續下滑,農村生產力被破壞到了極點。加之解放軍每奪取一地,國統區工廠的原料供應頓成難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糧棉、牲畜和銅鐵金屬,邊區政府對此實行了嚴格的商品禁運措施,以至后來蔣介石不得不讓杜月笙以30萬公斤大米來換取北方地區的10萬噸鋼材用以維持生產。1948年8月金圓券的發行,更是進一步加劇了通貨膨脹的爆發,使國統區的民眾進一步陷入了悲慘的境地:即使是在南京,依舊有沿街的乞丐、難民與傷兵,在六朝金粉之地,悲慘地呼號著;馬路上,不時有搶米的饑民被打死在路邊,還有餓殍橫尸街頭;公教人員、工人、小市民啼饑號寒,惶惶不可終日。昔日繁華的十里秦淮早已不見。民眾“反內戰”“反饑餓”的呼聲使國民黨在國統區的管制也難以維持。有的人認為國民黨的潰敗是由經濟基礎引起的,實則不然,應當說是軍事政治上的失敗帶來了經濟危機和恐慌,而經濟凋敝又促使了軍事政治上的失敗。
五、失去民心
經過8年抗戰或者說是14年抗戰,經過顛沛流離、流血犧牲的人民,其時迫切要求和平建國、休養生息,對于當時中國社會大眾來講這是最主要訴求。但蔣介石不顧這一主流民意,自恃強大的現代化武器裝備,悍然發動了全面內戰,這讓人民徹底失望了。孫中山提出“耕者有其田”,思路也很正確,要改善人民生活,解決土地問題是根本之計。然而鑒于國民黨與舊勢力千絲萬縷的聯系及其政黨的性質,要蔣介石在大陸推行土改是不可能的。承諾土改只是給農民畫餅充饑,因此,直到國民黨敗亡也沒有兌現自己的承諾。抗戰勝利后,國民黨的接收大員們借機貪污賄賂、大發其財,無數的名人字畫和古玩都落入了國民黨權貴手中,其“接收”變成了“劫收”,當時流行一句話“想中央,盼中央,中央來了更遭殃”,就是民眾對其現狀的直白。民眾對此恨之入骨,這就是抗戰勝利后國民黨政權喪失民心的開始。同時,對民眾巧取豪奪,生活上也腐化墮落到了極點。人民大眾在對舊政權的失望之余,最后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在淮海戰場上,百萬民眾推著小車支援共軍,人心向背由此可見一斑。淮海戰役勝利后,陳毅曾經感慨地說:“淮海戰場上的國民黨反動派,是被老百姓用手推車推倒的。”國民黨潰退到臺灣后,蔣介石進行了多次總結檢討,什么精神墮落、指揮作戰不力,以及知識分子都成了共產黨的外圍等等,但就是不肯承認失去民心這一點。
六、歷史啟示
現今的中國經濟騰飛速度,這是13億中國人當年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鑒于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的歷史教訓,我們一定要警醒:“得民心者昌,失民心者亡。”共產黨人要始終站在大多數人的利益一邊,必須倡導共同致富,切不可形成嚴重的兩極分化。要始終牢記“為人民服務”這一崇高宗旨,堅持馬列主義信念,堅決抵制西方的所謂“普世價值觀”,不斷加強民主和法制建設,促進國家政治、經濟的大發展,堅決懲治腐敗,紅色政權才能不斷得到鞏固,國家才能實現長治久安。
【參考文獻】
[1]操申斌,黃延敏.論“華北事變”前南京國民政府的抗戰準備[J].安徽大學學報,2005(06).
[2]馬軍.國民黨政權在滬糧政的演變及后果(1945年8月至1949年5月)[D].復旦大學,2004.
[3]許月明.得民心者昌,失民心者亡——抗戰后國民黨政權迅速崩潰的歷史考證[J].天中學刊,2012(05).
[4]左雙文,劉少和.對《觀察》周刊的再觀察——兼論中國自由知識分子政治態度的變化和國民黨政權在大陸迅速崩潰的關系[J].南京社會科學,1992(01).
[5]武端利.國民黨政權秘密會社策略研究[D].西北大學,2005.
[6]王小強.試論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的原因及其啟示[D].西北大學,2010.
[7]孫桂珍.國民革命軍政工制度研究(1924-1949)[D].南開大學,2010.
[8]張家飛.國民黨危亡之秋的應對與反省[D].華中師范大學,2011.
[9]馮定學.民國時期安徽地方銀行研究[D].安徽大學,2011.
責任編輯: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