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生成語法中的X-階標理論呈現句法成分之間的層級關系,而層級成分又大致對應于相應的語法成分。因此,將其用于對英語專業學生的語法教學中,能有效幫助區分各類短語特征、確定成分之間的語法關系和各成分的結構位置,還能消除句法歧義等。
[關鍵詞]X-階標理論 層級成分 語法成分 英語語法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0-0194-02
一、引言
生成語法自1957年誕生以來歷經近60年的發展,雖然它研究的是內在化的語言能力,而非日常教學語法,但是生成語法模式下包含的原則具有高度概括性,將之用于英語專業本科生語法教學之中,卻是一種不錯的嘗試。生成語法在管約理論時期包含的七個基本原則之一——“X-階標理論”可用于分析短語結構、句子結構以及句子歧義等。
“X-階標理論”由生成語法的創始人喬姆斯基(1970)提出。喬姆斯基把中心語(head)引入到層次分析中,從而將層次分析法與中心語(head)分析法結合起來。該理論認為短語范疇應該分析為詞匯范疇的階標投射。階標可以分為若干個層次,處于最低層次的詞X就是中心語,是短語的核心。在X-階標理論中,喬姆斯基把英語的名詞短語(NP)、動詞短語(VP)、形容詞短語(AdjP)、介詞短語(PP)及副詞短語(AdvP)等短語結構進行了對比,并指出,這些內部層次結構存在著一些共同的特征:中心語—補語(head-complement)、中心語-附加語(head-adjunct)及標志語-中心語(specifier-head)的位置(Chomsky 2008:53)。各類短語結構改寫如下:
X-階標圖式反映出各種短語結構的共性,這里的最大投射也被稱作 X的二階投射。中心語 X可以是名詞(N)、動詞(V),形容詞(Adj)、副詞(Adv)、限定詞(D)、標句詞(C/Complementiser)等。此外,中心語X與補語的線性順序因不同語言類型而不同。在此,短語結構均為向心結構,短語中的成分總有一個核心語充當X,X決定短語的類型。X-階標理論清晰地說明了各短語中組成成分的層次關系和結構特征。事實上,XP均被視為向心結構,包含一個中心語(head),也可能存在標志語(specifier)、補語(complement)及附加語(adjunct)等層級成分。
二、X-階標理論中的標志語、補語和附加語的判斷
在將X-界標理論用于英語語法教學之中之前,需要弄清楚XP投射結構中的標志語、補語和附加語各自具有的特征。首先,標志語具有特定的語義和句法作用。它在語義上使中心語的意義更為精確,在句法上標志著整個短語的界限范圍。(戴煒棟、何兆熊 2010:47)充當標志語的一般有限定詞如冠詞、指示代詞、物主代詞、名詞所有格和不定代詞等,如表1。
限定詞一般包括冠詞(如a、an、the等)、指示代詞(如this、that,those、these等)、物主代詞(如my,your等)、名詞所有格(如Johns,yesterdays等)和不定代詞(如some,any,every,each等)。
補語則一般位于由動詞、形容詞、名詞和介詞為中心語的成分之后,相當于語法成分中的賓語或同位語成分。副詞中心語一般不帶補語,少數特例帶補語(溫賓利 2002: 85)。表中例句中的斜體部分均為中心語后的補語成分。
附加語一般充當修飾語,對于中心語來說,附加語是可選擇的成分,其句法位置也較為自由。形容詞性附加語一般為前置,修飾名詞性中心語,也有特殊的后置;介詞性附加語一般后置在中心語之后;副詞性附加語在中心語之前或之后。
由于補語和附加語位置有時看似相同,均可位于中心語的右邊,因此,有必要對補語和附加語加以區分,才能更好地理解區分短語結構中的修飾性成分和補語成分。一般情況下大概遵循以下規律:
第一,一個中心語只帶一個補語,但是可帶多個附加語。
a.the book of poems with red cover from Blackwell
in the bath.
b.*the book of essays of poems from Blackwell.
a中的中心語“book”只帶一個補語“of poems”,帶有兩個附加語“with red cover”“from Blackwell”和“in the bath”,短語合法;b中的中心語“book”帶了兩個補語“of essays”和“of poems”,短語不合法。從以上可以看出,一個中心語只帶一個補語,但是可以帶多個附加語。
第二,補語靠近中心語,而附加語可以與中心語分離。
a.the book of poems by Burns.
b.*the book by Burns of poems.
a中的補語靠近中心語“book”,附加語“the book”與中心語分離,短語合法;b中的補語與中心語分離,短語不合法。
第三,補語與補語并列出現,附加語與附加語并列出現,如下例中的a與b;補語的句法位置不能被重置,如下例中c;附加語句法位置較自由,可重置(韓景泉 2015:11),如下例中的d與e。
a.the book of poems and of essays.
b.the book with red cover and with a blue spine.
c.*the book from Blackwell of poems with the red cover on the bus.
d.the book of poems from Blackwell with the red cover on the bus.
e.the book of poems with the red cover from Blackwell on the bus.
第四,代詞“one”須代替包括補語的成分,不能與補語并置,但是能與附加語并置,如下例。
a.the book from Blackwell not the [one] from Oxford.
b.*the book of poems not the [one] of essays.
在X-階標理論中,標志語是X的姊妹節,XP的女兒節;附加語是X的姊妹節,X的女兒節;補語是X的姊妹節,X的女兒節。我們可以利用短語結構的層級性幫助了解和分析短語成分間的語法關系,解讀短語的意義。
三、X階標理論在英語語法教學中的運用
(一)短語結構的類別判斷與成分分解
X-階標理論中,X為變項,可以代表任何一種作中心語的語類范疇,即可以是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介詞等單詞語類,也可以是分句或一個完整的句子。XP是中心語X的最大投射。所有的短語都起始于一個中心語節點X,都是向心結構(溫賓利,2002:87)。英語語法教學中,常見的短語結構包含NP、VP、AdjP、AdvP及PP等。X-階標理論作為一條普遍語法規則,視所有短語為向心結構,都有一個中心語,而該中心語的性質決定整個短語的性質。因此,將該理論運用到英語語法教學中,有助于習得者發現英語語法中蘊含的規律,并較輕松地掌握英語短語語法成分關系和結構特征。如圖2:
以圖2中的短句為例,a中的“student”是中心語,其名詞性決定該短語是NP;“the”是標志語,在句法上限制該短語的界限范圍;“of philosophy”在這里的結構層次上是補語,相當于語法上的賓語成分;“from Italy”是附加語,起著修飾作用,是可選擇成分,如果去掉的話,短語整體結構仍然完整。b中的中心語“across”的介詞詞項確定該短語為PP,“the street”為結構層次上的補語,相當與語法上的動詞賓語。從以上可以看出,利用短語層次結構可以達到分析英語語法成分的目的。而語法成分判斷是英語學習者面臨的一個很大的難題,其準確性直接影響語言理解和表達的準確性。因此,X-階標理論可以幫助學生梳理層次結構成分,并消除語法困惑,達到正確判斷成分之間的語法關系的目的,實現語言理解和表達的準確性。
(二)消除歧義分析
歧義是語法分析中常見的問題之一,它影響語言使用者對語義的理解。X階標理論幫助解決某些帶有歧義的短語,從而對具有相同表層結構特征的短語進行深層結構上的區分。如:
圖3中,左圖中的“English”被分析為補語,“an English teacher”的意思是“a teacher of English”(一位教英語的老師);右圖中的“English”被分析為附加語,相當于語法上的修飾性狀語,那么“an English teacher”的意思是“a teacher from England”(一位來自英國的老師)。
但是,歧義現象不僅僅源于句法結構,還可能來自詞的意義本身。X階標理論只適應于消除句法結構上的歧義,對于一詞多義導致的歧義為無力消除,只能依靠語境。例如,在“Ted is lying about meditating”中,“lying”有兩種解讀,一種是“躺”的意思,另一種是“撒謊”的意思。對于這類歧義現象,純粹的句法分析無法解決問題。
四、結論
X-階標理論展現的短語層次結構成分包含中心語、標志語、補語和附加語,大致對應于語法成分分析中的相應的中心語、限制性成分、賓語/同位語和修飾性成分/狀語。該理論吸取了層次分析法和中心語分析法的優點,清晰地展現了短語結構的句法特征。將其用于英語語法教學,不僅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解決語法成分辨析的難題,而且能夠輕松地分析短語結構特征,并能消除某些具有相同表層結構但含有不同深層結構和語義的短語的歧義。英語語法教學涉及方方面面,X-階標理論的高度概括性使其適應分析的范圍不僅僅包含短語結構范疇,還可用于分句結構分析。比如,它有利于判斷各分句的時態和一致性特征,便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時態的結構; 有助于確定非時態分句中的非謂語動詞與其邏輯主語之間的關系,從而選擇合適的謂語動詞形式(傅順華 2013:164)。但是,由于X-界標理論比較抽象,需要具有一定語言學基礎的學生才能掌握,因此,該理論適合用于英語專業本科生及以上的英語語法教學之中,對于沒有一定語法基礎的學生來說可能教學效果并不明顯。總之,該理論可用于分析各類短語、甚至包括單句和復句的句法層次結構,能幫助學生清晰地梳理各類語法結構。
【參考文獻】
[1]Chomsky,N.Remarks on Nominalization[A].R.Jacobs & P. Rosenbaum,eds.,Readings in English Transformational Grammar[C].Waltham,Mass.Ginn & Company,1970:184-221.
[2]Chomsky,N.The Minimalist Program[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
[3]戴煒棟,何兆熊.新編簡明英語語言學教程[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47-49.
[4]傅順華.X-階標理論在英語分句教學中的應用[J].凱里學院學報,2013(02):161-164.
[5]韓景泉.X-階標理論作為普遍語法組件的興起與衰落[M].社會科學家,2015(02):7-13.
[6]溫賓利.當代句法學導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責任編輯: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