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家庭暴力(以下簡稱“家暴”)?在很多人的觀念里,“家暴”不就是丈夫打妻子嗎?這是家務事,是隱私。其實不然。那么,究竟什么是“家暴”?遭受“家暴”又該如何來維權?2016年3月1日起我國首部《反家庭暴力法》實施,對家暴維權的具體問題都有了答案。
謾罵、恐嚇屬于家庭暴力嗎?
問:我與丈夫李某2014年在西安打工時認識,婚后生下一個兒子。生完孩子后,我們就經常為家庭瑣事爭吵,每次吵架李某都對我進行各種辱罵,我想離婚,可他卻威脅我說如果我敢提離婚他就殺我全家。這種情況我能以他對我實施家庭暴力為由請求法院判決離婚嗎?
答:一直以來,雖然人人都知道家暴這個詞,但很少有人知道到底什么樣的行為屬于家暴,2016年3月1日正式實施的《反家庭暴力法》給出了家庭暴力的具體定義:“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由此,可以得出,家庭暴力除了身體暴力外,還有精神暴力、性暴力和限制人身自由等。所以如果他對你的經常性謾罵、恐嚇,給你造成了精神傷害,無疑也應屬于家暴行為的范疇。
面對家庭暴力,應該如何收集、保存證據?
問:我和林某是自由戀愛,戀愛期間林某一直對我呵護有加,一年后我們登記結婚,可是結婚后不久林某就露出了真面目,動不動就跟我發火、毆打我,開始打完了還會向我道歉,后來就肆無忌憚了,經常把我打得傷痕累累。我對他徹底絕望了,向法院起訴離婚,可是法院說我沒有證據證明林某實施了家暴,判決不準予離婚。請問,我應當如何收集林某實施暴力的證據?
答:在發生家庭暴力后,作為受害方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收集、保全證據:1、發生家暴時,應及時報警。公安機關的出警記錄、詢問筆錄可作為認定當事人一方實施家庭暴力的重要證據。2、遭受“家暴”不要一味地忍耐,要通過呼救等方法讓鄰里都能看到,一方面能當場獲得幫助,另一方面這些目擊者將來可以作為目擊證人提供證據。3、就診記錄。醫院開具的收據、檢查報告、就診記錄等材料也是證明“家暴”的有力證據。4、加害人在訴訟前出于愧疚、維持婚姻關系等原因向受害方出具的《悔過書》、《保證書》等也可以作為書面證據直接向法院提交。此外,受害人還可以通過給傷痕拍照、錄像等方式及時固定證據。
婚內遭遇家暴,可以獲得賠償嗎?
問:我和張某結婚有4年半的時間了,從去年5月開始到現在,他經常無緣無故地打我,最近一個月就打了我兩次,使我身上多處受傷,經醫院診斷為頭面部閉合傷、鼻骨骨折、鼻根部骨質缺失、左眼部損傷、雙側膝關節下損傷等綜合癥狀。我想問一下,他把我打成這樣,我可以要求賠償嗎?
答:若因遭受家庭暴力,是可以向另一方主張賠償的。然而,在司法實踐中,有個前置條件,就是只有在雙方離婚的情況下才可以要求施暴方賠償。雖然實施家庭暴力的行為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不過大多數法官堅持的還是《婚姻法》第46條的規定,即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是不能主張婚內賠償的。
同時,家庭暴力是應準予離婚的法定情形之一,家暴受害人提起離婚訴訟的,法院應準許離婚。在離婚訴訟中,無論受害人是原告還是被告,都有權因家庭暴力而獲得離婚損害賠償,賠償不僅包括物質損失、治療費用,也包括精神損害賠償。
戀愛同居期間實施的暴力行為屬于家庭暴力嗎?
問:我和趙某在2013年10月經人介紹認識,經過半年的相處,確定戀愛關系后開始一起生活,最初相處還可以,但是近半年來,趙某總是酗酒,一不順心就對我拳打腳踢,我想擺脫這種生活,我提了幾次分手,他都以傷害我的家人來威脅我,聽說新出臺了《反家庭暴力法》,像我這種情況受法律保護嗎?
答:在現實生活中,未婚同居的現象已經較為常見,也有的因家庭住房或其他原因,許多人“離婚不離家”。為了保護廣大女性的合法權益,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反家庭暴力法》做出了明確規定,家庭成員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間實施的暴力行為,參照本法規定執行。因此在你同居期間遭受暴力行為的,你也可以參照《反家庭暴力法》中的規定采取例如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等方式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施暴者應承擔什么法律責任?
問:我有個朋友的老公張某一直有暴力傾向,經常會因瑣事對她拳打腳踢,但是她考慮到孩子不想離婚,我們想先借助《反家庭暴力法》的出臺對張某進行勸誡警告,用法律來震懾一下他。請問像他這種行為應當承擔哪些責任呢?
答:“家暴”不是家務事,是違法行為。根據施暴程度差異,施暴者可能承擔民事、行政、刑事責任。在離婚訴訟中,無論受害人是原告還是被告,都有權因“家暴”而獲得離婚損害賠償,包括物質損失、治療費用、精神損害賠償等。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規定,對實施“家暴”尚未構成犯罪的,可處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當“家暴”達到一定的嚴重程度,即當這種暴力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和依法應受《刑法》處罰時,就構成了犯罪。嚴重的還會構成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故意傷害罪、侮辱罪、故意殺人罪等。
柴瑜河北冀華律師事務所律師,以誠信為本,以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為執業承諾,擅長處理傳統家事糾紛、債權債務糾紛等法律事務。
聯系電話:15933622028。
陳淑琴河北冀華律師事務所律師,以熱心接待客戶、耐心分析案件、細心發現問題為特長,為客戶提供全面的最佳解決方案。
聯系電話:13932123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