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濱麒
(中國傳媒大學 戲劇與影視學院,北京 100024)
?
奧斯卡頒獎典禮的審美價值探究
寇濱麒
(中國傳媒大學 戲劇與影視學院,北京100024)
【摘 要】有電影界諾貝爾獎之稱的奧斯卡頒獎典禮是電影界的盛會,是美國最有辨識度的文化符號之一。奧斯卡頒獎典禮是當今所有從事電影事業的工作者們從兒時就夢想能參與其中的大型行業精英聯歡。88年的發展歷程,使它從一個小型的私人聚會,演變成如今由多種媒介參與其中的集電視直播、網絡轉播、多屏實時互動于一身的全球性媒介活動。
【關鍵詞】奧斯卡頒獎典禮;審美價值
奧斯卡作為一個擁有電影藝術行業最高殊榮授予儀式之名的晚會,將頒獎與晚會完美平衡地融合在一起,在為全球所有喜愛電影以及想要了解電影藝術文化的觀眾們關注提供視覺審美奇觀和精神審美享受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延伸的商品審美價值和審美文化。
頒獎典禮,顧名思義是將頒獎形式與文藝表演結合起來,晚會是一種形式,頒獎是主題,藝術是手段。奧斯卡頒獎典禮作為頒獎典禮的先驅及成功之作,為其他同類型的晚會提供了一種思路,是一種將最好的電影和電視娛樂融合在一起的最引人矚目的方式,它為后起的頒獎典禮提供了許多值得借鑒和學習的地方,比如大牌明星的聚集、風格的幽默、制作的精美、結果的不可預測以及時裝的時尚元素等方面。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電影與世界電影藝術的發展和交流以及電視電影的迅速發展,各種主題的頒獎晚會也不斷孕育而生,例如“金鷹電視節”、“金雞百花電影節”、“感動中國”以及“CCTV慈善之夜”等,它們也日漸成為一種有穩定播出周期的審美活動。
“電視晚會是電視工作者以電視藝術手段創造出來的藝術樣式,它是表現藝術的,又受到大眾傳播媒介的影響,有著一般藝術所不同的強烈的娛樂性、大眾性,是兼具藝術與媒體屬性的藝術樣式?!保?]因此,如何處理媒介屬性與藝術屬性之間的對立矛盾,就是晚會制作者需要在電視晚會藝術創作中協調的問題。
(一)高科技視覺盛宴
王國維先生曾提出“優美及宏狀必與古雅合,然后得顯其固有之價值”[2],充分說明了藝術的意象與形式之間的關系,恰當的形式表現更好地展現晚會所需營造的氣氛。奧斯卡頒獎典禮每年都能在全球引起熱議,除了奧斯卡獎的魅力以及明星們奪人眼球的光環,典禮也有著它的獨到之處,那就是它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性的燈光舞美設計以及各種嘉賓和工作人員的調度。
晚會的編導利用舞臺的景深變化,多畫面、多角度、多維空間地展現一種宏大而不失精巧的藝術情趣。從開場短片至主持人入場方式,再到穿插于其中的獲獎影片的作品介紹,典禮緊緊圍繞著電影學院一直以來堅持的“為電影而電影”的主題,對電影的夢境空間進行著藝術化的展示。
在第83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交響樂團現場演奏經典影片的電影原聲,配合有縱深延展、有透視感、多層次拱門的舞美舞臺,追憶電影中聲音的發展歷程。背景屏幕打上事先做好的電腦光效,配合燈光的色彩變化,營造出多個有大小變化的樂手演奏時的陰影效果,帶給觀眾以浪漫化、有創意的視聽享受。
(二)文藝節目穿插其中
作為頒獎晚會,文藝類的節目表演當然是不能少的。與電影學院“為電影而電影”的口號一致,晚會的文藝節目也緊緊圍繞著晚會的主題,電影原聲金曲現場演唱、影片主題曲交響樂音效表演等等,甚至連主人的模仿短劇與嘉賓的角色扮演也都不離電影的主題。
至于歌曲演唱、吉他彈唱等文藝表演也都是從當年熱映的優秀影片、動畫片等的主題曲中進行挑選。在第79屆的典禮中,好萊塢電影特效團以口技演出重現了電影片段中的各種聲音效果,如模仿動物叫聲、噴頭的淋浴聲、尖叫聲、心跳聲、剎車聲等等,在給人們帶來驚奇的視聽感官審美享受的同時,也引出了最佳音效剪輯的頒獎項目。文藝表演節目多以功能性銜接的作用出現。
(三)真人秀與懸念制造
奧斯卡獎頒獎典禮中的保密設置,也是它贏得全球關注的重要原因之一,當然這種關注力的核心在于奧斯卡獎的價值和影響力。嚴密的計票過程以及在典禮當場由頒獎人打開并公布獲獎結果的方式,增加了典禮的趣味性和刺激性。當頒獎人說出:“The Oscar goes to……”,數十臺高清的攝像機對著被提名的獲獎者,舞臺的LED大屏幕上顯示出多畫面,每個明星細微的表情都是一版最有看頭的真人秀。偶爾還會有調皮的頒獎者,故意繞遠話題,久久不肯公布最終的獲獎名單,使得全場的提名者甚至全球的觀眾都屏氣凝神地等待,這種懸念的制造與真人秀的結合,使得晚會頒獎環節的可看性大大增強。
奧斯卡頒獎典禮反映出以好萊塢電影及文化為代表的美國精神。美國文化精神沿襲了十七世紀人文主義中“以人為本”的人本主義:尊重人的價值、重視個人的精神生活、推崇人在社會世俗中尋找現實幸福。支持個人盡情地展現自我,表達自己獨特的個性。除此之外,美國精神與美國夢也代表著一種平等為主導的自由主義,由于美國的歷史因素,多民族文化在這個國家里不斷地交流融合。從奧斯卡往屆最佳影片中獲獎跨國影片的比例,也可以看出它對于跨國題材影片的推崇,這也從某種程度上體現著奧斯卡對于人的個性和多樣化風格的推崇。電視晚會作為一種綜合性的藝術形式,它的語言表達主要通過人聲、音樂、音響、色彩、鏡頭等一系列方法得以呈現,而其中作為傳遞信息最主要角色的主持人、嘉賓等,在傳遞語言信息的同時,也需要跟觀眾進行情感上的交流。因而,高度生活化的口語性表達與隨意幽默的自然氛圍的把握,就成為了奧斯卡晚會傳遞時代精神的重要手段。
(一)嘉賓
奧斯卡典禮的頒獎嘉賓基本上是往屆奧斯卡獎的獲得者以及為美國的電影事業做出過卓越貢獻的人。他們的出場方式都顯出濃重的儀式感,在主持人報幕請出嘉賓之后,恢宏的交響樂響起,嘉賓身著華麗的服飾,以優雅的姿勢從舞臺深處款款走出。臺下的被提名者目光跟隨著、內心等待著,顯示出對頒獎嘉賓的尊重。同時,嘉賓除了在奧斯卡設定的通用儀式感之外,還被鼓勵在頒獎前展現他們個人的性格,有的頒獎嘉賓以同伴打趣,有的則故意自嘲,更有的準備搞笑表演。第8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本斯蒂勒在頒發最佳化妝獎時,裝扮成電影《阿凡達》中的角色登臺,并表演起了外星語言。
(二)獲獎人
明星在獲獎登臺之后,需要發表獲獎感言,所以大部分提名者不僅得在臺下焦急地等待最終結果的揭曉,還要擔心一旦獲獎能否在臺上順利地發表獲獎感言,甚至有的獲獎人在臺上過度興奮,以至于口不擇言,爆出粗口。第83屆頒獎典禮上,作為最佳女配角的MelissaLeo登臺發表獲獎感言,表達興奮的心情時爆了粗口,典禮制作者對其使用消音的處理方式,也成為一個搞笑的亮點,大家將其看作獲獎者真性情的表現、無傷大雅的玩笑而一笑置之。
(三)主持人
主持人除了完成開場的致辭之外,還起著調節現場緊張氣氛以及串場的作用。奧斯卡的主持人多選擇喜劇演員或脫口秀主持人,因為他們能說會逗,且能很好地把握現場的氣氛。
最近幾年由于受到收視率的壓力,主持人有向年輕化發展的趨勢。第83屆的奧斯卡主持人由深受年輕人喜愛的演員安妮和詹姆斯擔任,制作團隊巧妙地運用剪輯點,將二人放入當年優秀影片的場景之中,并與電影角色有或詼諧或激烈的對話,之后二人乘坐時光電車穿越到頒獎典禮的現場,仿佛真的從電影世界穿越至現實世界,將晚會的主題電影很好地體現了出來,電影就是現實世界的夢境。
(一)引領消費文化
奧斯卡紅毯給了明星提名者一個展現角色外的真實自我的機會,他們從角色的設定中走出來,身著盛裝、妝容優雅,展現著源源不斷的光芒。而這些明星服飾在發揮著時尚作用的同時,也在生活中引領著一股時尚的消費潮流。
觀眾通過關注明星的衣著、妝容扮相,并根據自己的審美眼光進行評論,有助于把他們從日常的瑣事中解脫出來,釋放壓力、轉化心情,甚至通過消費和購買獲得心理的滿足,普通人也想像明星一般受人關注和歡迎。
(二)引導票房收入
如果說贏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是所有好萊塢電影公司的夢想,贏得奧斯卡男女主角則是所有演員的夢想。奧斯卡帶給影片的價值,已經超過了看得見摸得著的票房成績,它還可以為制作者們帶來聲望、提升演員的身價。這種金錢上的回報雖然沒有被公開討論過,不過大家對此也是心照不宣的。
在互聯網風行的時代背景之下,社交軟件在影響與選擇社會熱點話題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奧斯卡頒獎典禮看到了社交網絡帶來的“注意力經濟”,并積極地聯合“臉譜”和“推特”等社交軟件,加強與觀眾特別是年輕觀眾的互動和溝通。奧斯卡就曾與“臉譜”合作推出了一項新功能,用戶在網站上評選心目中的最佳電影和演員,并與朋友們分享自己的預測結果。
而這些全媒體傳播的方式確實為典禮的收視率提供了不少幫助,據統計,第87屆典禮中,主持人艾倫在“推特”發布的與安吉麗娜·朱莉、布拉德·皮特、凱特·布蘭切特等眾影星的“自拍照”,“累計轉發量達到295萬條,更有157萬用戶為照片點‘贊’?!保?]如此成功的全媒體傳播,也為之后的晚會全媒體合作提供了典范。
轉眼間,奧斯卡頒獎典禮已歷經88年,在不斷的成長中也為更多觀眾所熟知。對奧斯卡頒獎典禮這一世界性盛會的研究,也將為我國的頒獎典禮帶來更多的啟示。在儀式感的塑造方面,近些年來,隨著國內電視晚會制作水平的攀升,制作者們也開始慢慢關注頒獎典禮中儀式感的巧妙塑造。在塑造儀式感的同時,增加典禮的可視性效果。
例如央視的《慈善之夜》頒獎典禮,在舞美的設置上就顯得很有儀式感。嘉賓在被授獎之后,需要走過一段較長的延展臺,到達另一個大屏幕前,進行點亮儀式。大屏幕、延展臺與采訪區的設置,將典禮現場劃分成了多維空間,同時也充分地達到了儀式感的效果。
而在雅與俗的平衡方面,電視頒獎晚會是行業精英們的聚會,用以嘉獎好的作品以及鞭策稍顯不足的作品,那么通俗的形式則是高雅的內容不可或缺的保證。希望通過對國外優秀頒獎典禮的審美價值的探究,能對我國頒獎典禮從形式到內容的改進與創新產生更多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胡智鋒.電視美的探尋[M].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8.
[2]王國維.古雅之在美學上之位置[D].1907.
[3]張文生.愛你一生一世—2014年第86屆奧斯卡頒獎禮札記[J].世界文化,2012(04).
中圖分類號:J99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5-0119-02
作者簡介:
寇濱麒,中國傳媒大學戲劇與影視學院,廣播電視藝術學電視文藝方向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