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羅紅
1 引言
檔案是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個人在各種社會活動中形成和保留下來的可被查閱的語言、圖表、聲音及各種記錄。歷史記錄性是檔案的基本屬性之一,傅榮校認為具有實用效力的現行文件,不是檔案范疇;只有當文件發生時空變化,文件活動內容結束,活動目的完成,失去現行效力后,才能成為供查閱的檔案。
歷史記錄性是一種動態概念,現在看之前的事物具有歷史性,以后看現在的事物同樣具有歷史性;因此檔案不但包含現在看到的失去現行效力的文件,也應當包括有預見性地整理保存的具有特殊價值的文件和材料,主動系統整理收集瀕臨消失的事物形成的文件同樣具有重要的檔案學價值。比如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第三條就強調“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采取認定、記錄、建檔等措施予以保存”。為保護尚存但瀕臨消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產生的系列文件當然是具有重要價值的檔案材料。采用有聲文件保存現有的方言材料也是檔案學的重要課題,浙江、天津、杭州等地的檔案部門已經開始對當地方言建設有聲檔案;河南方言的有聲保存還十分零散,只見于侯精一先生主編的《現代漢語方言音庫(鄭州)》音檔。
2 河南方言概況
河南省處于我國中東部,位于黃河中下游,由于大部分地區位于黃河以南,故稱“河南”,因是古代豫州之地,因此簡稱“豫”。河南省東連山東、安徽,西接山西、陜西,南與湖北相鄰,北與河北交界。京廣、京九、焦枝鐵路干線縱貫南北,隴海鐵路橫穿東西,是我國鐵路、公路、航空的重要樞紐。河南省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活動生息的核心地帶,從夏到北宋,先后有20個朝代建都或遷都于此,長期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八大古都中的洛陽、開封、鄭州、安陽均是河南省的主要城市。嵩山少林寺、洛陽白馬寺、龍門石窟、安陽殷墟構成了河南豐富的人文景觀;信陽雞公山、太行大峽谷、焦作云臺山、駐馬店堯山組成了河南獨特的自然風景;林州紅旗渠、鄭州二七紀念塔、黃河小浪底展現了河南人民英勇拼搏的壯志情懷。河南省轄18個省轄市,總面積16.7萬平方公里,人口1.06億是全國人口第一大省。
據中國社科院《方言地圖集》,河南話大部分屬于北方官話中的中原官話;河南黃河以北地區的安陽、新鄉、焦作屬晉語;河南南部信陽地區屬于江淮官話。河南方言與普通話在語音、詞匯、語法上有很高的一致性,存在許多共同點,以致許多河南人認為河南話就是普通話,其實河南方言與普通話存在許多差異。
語音方法:(1)普通話有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四個音調,河南方言的洛陽話(洛寧、澠池、義馬)只有陰平、陽平和去聲三個音調;安陽、焦作、新鄉、鶴壁等豫北地區屬晉語,保留入聲,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和入聲五個音調,且入聲不以塞音[p/t/k]收尾,而收喉塞音[?]。(2)普通話中尖團音不分,“修=休”、“想=響”,河南方言普遍區分尖團音,“修≠休”、“想≠響”。(3)古音聲母的“知系字”在河南方言中讀法與普通話不同,“見系字”在河南方言中韻母讀[yo],例如:腳、略、確、削。另外,河南方言還保留有古開口韻,例如“牛”河南話一般讀作[?ou],普通話中不能組合的音節在河南方言中可以組合。
詞匯方面:河南方言詞匯與普通話詞匯基本一致,但是也存在不同。例如,普通話中肯定應答用“行”,河南方言用“中”;普通話的“太陽”河南方言有“太陽、日頭”等說法;普通話的“冰雹”河南方言中有“冰雹、冷子、冷的”等說法;普通話的“膝蓋”河南方言中常稱為“膝蓋、不老蓋、波歲蓋”等;河南方言的稱謂系統也與普通話系統存在很大的差異。
語法方面:河南語法的基本結構與普通話相同。但河南方言存在大量普通話所沒有的虛詞和標記。比如,豫北的安陽、鶴壁、濮陽等地的存在“Z-變韻”,普通話中的詞綴“子”全部變為“的”。例如:“筷子——筷的”“屋子——屋的”。再比如,河南方言的疑問系統與普通話系統不同,河南方言中不存在以“嗎”結尾的是非問句。例如:“你吃飯了嗎?——你吃飯冇?”河南方言的虛詞系統與普通話也存在不同之處,這里不再一一舉例。
3 河南方言研究概況
河南現代方言研究從20世紀初高本漢《中國音韻學研究》和趙元任先生的《中國言語字調底實驗研究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取得了傲人成績,保存了大量的文獻和資料,特別是近三十年間,隨著大量河南籍語言學家的研究,河南方言研究的廣度和深度都進入高規格范疇。主要研究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論著類:河南方言論著首推河南省和各地的地方志,河南省和各地的地方志大都對當地方言有介紹和記錄。河南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1995年編撰的《河南省志·方言志》最全面最系統地將河南省方言進行了記錄和研究。盧甲文、胡曜汀、賈文三人編著的《河南方言資料》1985年在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主要研究了河南的方言詞匯,并且進一步考證了南陽的方言詞語。各地市縣的地方志如《鄭州志》《開封志》《鄧州志》等也都有當地方言的記載。隨著方言研究的不斷深入,專門研究河南方言的專著也逐年增多,張啟煥、陳天福、程儀1993年出版的《河南方言研究》是系統研究河南方言的重要材料,著作對河南各個縣區的方言語音進行了細致描寫和對比。賀巍先生的《獲嘉方言研究》、《洛陽方言研究》和盧甲文《鄭州方言志》全面研究了當地方言,對之后的河南方言研究有很大影響。新時期河南方言研究著作首推辛永芬的《浚縣方言語法研究》,該書運用現代語法研究理論對浚縣方言的語法特點進行發掘、揭示和分析,從理論框架到資料匯編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論文類:對河南方言研究最深入的當數賀巍先生,四十年間在《中國語文》和《方言》等權威期刊發表論文19篇,研究內容包括河南方言的分區、語音、詞匯、語法等層面。此外,丁聲樹對遂平方言的研究、李宇明對泌陽話的研究、張邱林對豫西方言的研究、劉冬冰對開封方言的研究等都獲得了學界的認可。另外還有許多研究河南方言特殊語音現象、特殊語法現象的單篇論文。例如郭熙的《河南境內中原官話的“哩”》對河南方言常用的語氣詞“哩”進行了細致描寫。王素改《河南濮陽方言中的前置性話題標記“都”》第一次找到了漢語中的前置性話題標記。這些論文不但推動了河南方言研究,而且對我國的語言研究都產生了影響。除了發表在各種期刊上的單篇論文外,研究河南方言的碩士論文、博士論文數量和質量也在突飛猛進,這些學位論文有的對某一地區的方言進行系統描寫,有的對河南方言的某一現象進行深入研究。
4 河南方言有聲建設的意義
河南方言的有關著作和論文代表了河南方言研究的整體水平,雖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有的在學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但這些研究對方言多是文字記錄,常采用語音相似的方法進行描述;部分研究采用記音符號記錄,對單個詞語的記錄十分精確,但語句層面的記錄難免力不從心。隨著科技進步,通過錄音和視頻記錄實際語音逐漸變得可行,建立語言的有聲檔案在國外早已啟動,國內天津、浙江、杭州等地方言的語音檔案建設也已穩步推進,建設記錄河南方言的有聲檔案也十分必要和可行。
建立河南方言有聲檔案有利于推廣普通話,有利于保存河南方言。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普通話以北京音為標準音,以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漢民族的共同語。普通話在我國的日常交際中占有主導地位。建立河南方言有聲檔案,對比河南方言與普通話,可以找出兩者的異同,發現河南人學習普通話中的難點和易錯點,提高推廣普通話的效率,減小推廣普通話的阻力。推廣普通話不是消滅方言,方言在一定的范圍內還具有交際能力,隨著普通話的推廣,方言的使用空間逐漸減小,受到普通話的影響方言也逐漸變化,建立河南方言有聲檔案,直接記錄河南方言,保存河南方言可為之后的研究提供直觀材料。
建立河南方言有聲檔案有利于河南文化事業的發展。語言是交際工具,同時也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河南方言是中原文化特別是河南文化的主要載體,許多河南的語言類非物質文化都是由河南方言創作。如河南豫劇、曲劇、越調、河洛大鼓、河南墜子等的唱詞和唱腔都使用河南方言,創作為河南人民所喜愛的文化作品必須使用河南方言,建立河南方言有聲檔案有利于創作更多為河南百姓喜聞樂道的文化作品,增強河南人的認同感。
建立河南方言有聲檔案可以為公安偵破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通過語音識別技術能夠對比音頻,發現音頻之間的異同,雖然這一技術尚不能成為訴訟階段的證據,但在案件偵破階段有重要的輔助作用。建立大規模的方言語音檔案,同時也是建立了不同地區方言的對比庫,能對說話人的身份進行初步判定,有助于縮小偵破范圍。
5 結語
河南方言研究已經取得了豐碩成果,但這些成果形式多是通過文字手段對河南方言進行描寫,鮮有語音材料的直接記錄。隨著存儲設備和錄音技術的不斷進步,建立河南方言的有聲檔案變得可行,建立河南方言有聲檔案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具體地說,有利于推廣普通話保存河南方言,有利于發展河南文化事業,能夠為案件偵破提供重要的輔助參考。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文學院
來稿日期:2016-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