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貞 符 天 海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 海南瓊海 571400
?
基于微課的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設計研究
王 貞 符 天 海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 海南瓊海 571400
【文章摘要】
隨著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發展趨勢,如何將微課運用到教學改革與資源建設中,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個重點。本文針對操作性很強的計算機專業課程在實際教學中存在問題,提出了基于微課的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模式,為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
微課;資源建設;教學模式;計算機網絡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高職院校在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運用相關信息技術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微課程簡稱微課,由美國高級教學設計師戴維. 彭羅斯(David Penrose)在2008年首次提出“微課程”(microlesson)概念,并將此運用到實踐教學當中,取得了巨大的反響。由于微課以視頻為依托,具有時間短、主體明確等特點,尤其是當前移動互聯網環境下深受學生青睞。微課不僅是作為課程教學的資源補充,更可將微課與課程教學內容深度整合,從而有效引導及敦促學生深入學習與掌握課程技能,但目前國內許多針對微課的研究主要是探討微課的概念與要求,很少研究如何在實踐教學中運用,尤其是沒有從某一門具體的專業課程建設角度,深入研究在實際的教學中建立合適的微課程教學模式從而保障教學質量,因此本文將重點研究如何將微課與教學有機結合,提高教學效果。
以《網絡設備安裝與調試》為例,該課程是網絡技術專業一門專業必修的核心課程,它對培養學生的計算機網絡應用能力以及后續的課程學習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經過該課程學習后,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但課程在教學過中仍主要采用傳統的“以講為主”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存在以下不足:
(1)課堂教學模式單一,傳統課程教學一般由教師先對知識點進行理論講解,然后再任務布置前通過操作演示,最后布置課程任務。而傳統的理論授課階段大多都枯燥、乏味的文字材料,不僅難以激發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還無法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需求,教師針對個性化學生的培養也造成扼制作用。
(2)教學內容受到課時影響,教學重點難點難以切片定點講授,影響學生學習效果。根據有關心理小組研究表明,成人注意力集中最佳狀態是10分鐘左右。因此長時間的講授,學生注意力難以保證,從而導致教學質量無法得到保障。
(3)學生課堂自主活動受到壓制,由于學生特征不一樣,而采用統一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活動壓制學生自主學習,久而久之滋長了學生的依賴性,從而無法提升學生探究、質疑、創新能力的發展。

圖1 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設計流程
微課的全稱為“微型視頻課程”,它是以教學視頻為主要呈現形式,圍繞學科知識點、例題習題、疑難問題、實驗操作等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以及相關資源的有機結合體。微課是一種以視頻為載體的新型教學方式,其要求視頻盡量在5~10 分鐘的時間內完整、準確地將某個典型的知識點呈現出來,其中包括知識點的引入、預備知識點、課程拓展知識點、任務描述、項目實踐操作等。
微課教學設計是以任務或問題為核心,以需要解決實際問題為目標。因此因地制宜地利用媒體技術的生動、易接受的特點開展教學活動,利用項目視頻資料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掌握課程知識點,并通過項目訓練資料引導學生對課程內容進行強化訓練,加深學習效果。這不僅能持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能得到較好的學習效果。對于不同類型、不同程度的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合適的教學資源、項目任務資源進行學習。從而滿足不同程度的學生需求。
基于微課的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設計流程如圖1所示。
該模式由三部分組成,課前學習、課程交流、評價反思。首先根據課程教學大綱,結合不同程度的學生,制定出任務目標并建立系列以知識點為基礎的微視頻資源庫,通過互聯網移動平臺發布新一節課程的學習任務與學習要求,學生利用終端接入設備如手機、Pad、PC等工具自由選擇時間進行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從而完成知識點的學習、傳授過程。由于微視頻在知識點上采取碎片化融入,并且學生能根據學習需求、學習進度自主選擇學習資源,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避免學生對大篇幅理論知識學習的厭倦。
其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課堂活動設計的目標是通過課堂活動設計來保障微課課堂教學的質量,最大程度的促進知識內化。教師通過交流探討引導學生進入項目任務,此時教師在課堂上不再是獨自講授,而是通過引導學生完成知識點學習,不僅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活躍課堂教學氣氛的同時,將內化知識的過程潛移默化地完成,提高教學質量。以此同時將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并及時調整教學,從而指導學生進行項目實踐,協助解決項目任務中遇到的各類問題。由于在課堂教學前,學生已經通過初步學習了解或掌握了教學內容的相關的知識點,從而教師在課堂上便有更多的時間指導學生進行項目實踐的訓練,同時培養學生獨立探索和協作完成制定任務目標。
由于微課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其教學評價指標有別于傳統的教學評價指標參數,微課課程教學的重點、難點是在資源建設和教學互動。因此,在最后的環節,教師通過對課程教學進行及時性總結歸納,并分析學生項目任務完成情況,從而評價課程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及學習訓練的有效結果,同時通過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反映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的情況,以及對微課教學模式的認可度。
根據前面微課教學模式的設計,并研究了相關微課教學案例,本文針對計算機專業課程的特點,以《網絡設備安裝與調試》為例,設計該課程單元教學內容,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

表1
微課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意義下的教學教研模式,使學生可以按需索取自己想要的資源,為自己制定個性化學習方案,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通過微課設計,對專業課程內容進行碎片化處理,突出重點難點。其次微課堂教學能以相對直觀的方式將復雜的知識點進行剖析給學習者,使其更容易掌握,也保障了教學質量。最后微課課程教學模式實現泛在化學習,隨著移動終端設備及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手持移動數碼設備和無線網絡將越來越普及,便于移動學習的微課教學將今后的課程教學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關中客.微課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17):16 .
[2]胡鐵生,黃明燕,李民.我國微課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研究2013(4):36-42.
[3]馬秀芳.高校微課的設計與應用[J].中國教育網絡,2013,(10).
[4]梁樂明,曹俏俏,張寶輝.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基于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1).
[5]張一川,錢揚義.國內外“微課”資源建設與應用進展[J].遠程教育雜志,2013(6):26-33.
[6]張一春.微課建設研究與思考[J].中國教育網絡,2013,(10).
基金項目:海南省教育廳教改資助項目(Hnjg2016-73)
【作者簡介】
王貞,女,碩士,研究方向:軟件技術、職業教育;第二作者:符天,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分布式計算、信息安全、計算機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