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國際貿易專業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莊晶瑩,吳耀珍(福州外語外貿學院經貿系,福建長樂 350200)
?
經濟轉型期大學生就業壓力與擇業取向調查研究
——以國際貿易專業為例
莊晶瑩,吳耀珍
(福州外語外貿學院經貿系,福建長樂350200)
摘要:在新經濟的條件下,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改革的深入發展,處在經濟轉型期的我國,勞動就業呈現結構性和制度性等變化的特點,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經濟健康、快速、平穩的發展。因此,文章就國貿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壓力與我國經濟轉型期就業面臨的問題、擇業取向進行淺析,并針對以上問題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經濟轉型期;國貿;就業壓力;擇業取向
2014年全國大學畢業生人數達到了727萬人,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季”。相比之下,2015年堪稱“史上更難就業季”,大學畢業生人數上升至749萬人。根據《2014典范企業人才招聘狀況報告》可知,2014年典范企業平均每家招聘683位大學應屆畢業生,比2013年錄用606人增加了12.8%。但2015年畢業的大學生人數就達到了749萬人,加上2014年尚未就業的畢業生人數,2015年的就業形勢嚴峻。
于是,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為我國就業問題中帶有戰略性的核心難題。“畢業即失業”已不再是危言聳聽,“僧多粥少”就是目前大學生就業的一種現實呈現。從就業形勢的宏觀角度上看,就業總量壓力大和結構性失衡共同存在。所謂結構性失衡,簡而言之就是從傳統工業中退出的簡單勞動力無法馬上適應知識產業的新工作崗位而造成的一種現象。很多人才涌向經濟發達的地區和城市,人才分配不均。這種“頭重腳輕”的局面,是不利于促進大學生就業的。
夏斌博士在2011年國際金融高峰論壇中表示,中國的經濟處在經濟轉型和市場困惑的時期。經濟轉型期就是說中國經濟的增長方式由粗放走向集約,增長的速度也逐漸放緩,但產業結構呈優化升級的態勢。就業結構的變化反映出產業優化升級對勞動力資源需求的變化。在這一時期,我國的對外貿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由于經濟結構的轉變,我國社會對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對國際貿易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更是對這個時代的響應。
基于我國對外貿易體制的深化改革,從事外貿方向的企業越來越多,由此產生了該方向的就業競爭并加大了業務難度和外貿人員的壓力。但就此過多對將來就業擔憂是不客觀的,作為一名國貿專業畢業生,我們應該面對經濟轉型期的就業壓力,從各方面提升自己,使自己更加適應這個社會的生存規則。因此對經濟轉型期大學生就業壓力與擇業取向進行調查研究就顯得尤為必要。
通過對此次調研結果的分析,為國貿本科畢業生提供就業指導與借鑒,結合社會實際需要提高自身素質,適應社會發展。調研對象:福建省部分高校國貿本科畢業生。

表1 國貿專業應達到的英語水平
隨著經濟發展國際化,對英語的重視不言而喻。近年來,英語四六級成為更多用人單位錄用的首要條件。如表1所示,46%國貿專業學生認為英語應達到六級水平。因為國貿畢竟是對外貿易,擁有六級證書無非是如虎添翼,為求職者增添光彩。32%國貿學生認為英語達到四級的水平即可。英語四級證書是對國貿畢業生基礎英語能力的證明。10%國貿畢業生認為應達到八級的水平。英語八級證書是對畢業生較高英語能力的肯定。12%國貿畢業生認為要達到托福、雅思的水平,如果達到這么一個水平,不但可以擴大就業范圍,還可以與國際接軌。目前不少企業仍舊以語言能力作為錄用條件,符合企業發展的要求。

表2 國貿專業畢業生對去向的考慮
如表2所示,64.71%國貿本科畢業生會選擇直接就業。21.57%國貿畢業生覺得考研更好,因為現在的大學生數量巨大,一畢業就就業毫無優勢,與其群蜂相擁,不如鶴立雞群。7.84%國貿畢業生考慮自主創業,就業的壓力一如既往,自主創業總比待業強,并且他們認為國貿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專業,與其繼續學習理論性的知識,不如早點就業,積累經驗。盡管大部分的國貿畢業生愿意選擇就業,卻對工作挑剔萬分,不愿將就。

表3 國貿專業畢業生對就業地的向往
如表3所示,43%國貿畢業生選擇回家鄉就業。回家鄉就業優勢在于:大城市就業壓力大、競爭激烈,對于外地畢業生來說,還要承受房貸等的壓力。與其同時,對于獨生子女的90后畢業生而言,“盡孝”也是將他們留在家鄉的原因之一。23%國貿畢業生會去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就業。他們認為在一線大城市,就業機會比較多、收入廣、視野廣闊,可以盡情施展才華。13%國貿畢業生選擇在沿海地區就業。隨著自貿區的開設,沿海地區的發展前景較好,對人才的需求緊迫。較少的國貿畢業生會選擇去西部地區就業,盡管政府對去西部就業的大學生提供了優惠政策,但由于優惠政策的地域性問題,難以吸引畢業生前往就業。這一點導致了“區域結構失衡”:一方面,學生扎堆在大城市和東部發達地區,致使局部人才過剩;另一方面,盡管欠發達地區存在著大量就業機會,但是大學生仍有顧忌。大學生就業的地域結構失衡不僅不利于緩解就業壓力,而且造成了人才的浪費,遏制了區域平衡發展,更是會對社會穩定產生影響。

表4 國貿專業畢業生首選就業方向
如表4所示,37.25%國貿畢業生進入外資企業就業。因為外資企業與國貿專業對口,部分畢業生還是不甘愿所學無用武之地。17.65%國貿畢業生選擇到國有企業就業,國有企業是較多畢業生的向往,向往那種穩定的就業。除了專業對口外,外企制度也相對完善,薪資福利較好,符合畢業生的期望。
如表5所示,86.27%國貿畢業生對工作環境的要求大,好的工作氛圍能將能力發揮到最大化。76.47%國貿畢業生在意用人單位所給的薪資問題,一份好的收入更能留住求職者。同時,那些眼高手低的畢業生還一直處于待業狀態。一個公司吸引更多大學生的優勢在于有好的工作環境、好的發展前景,不過這也表明了,現在大學畢業生在選擇用人單位時更注重的是能否滿足自己的要求,而不是考慮在這一職業上的發展空間。

表5 國貿專業畢業生考慮的就業因素
表6 影響國貿專業畢業生就業的因素

表6 影響國貿專業畢業生就業的因素
學校知名度專業知識時間與工作經驗社會關系溝通與表達能力學科優勢外語能力其他影響因素比重52.94%62.75% 84.31%50.98%74.51%27.45 % 54.90 % 11.76 %
如表6所示,84.31%國貿畢業生認為實踐經驗的缺乏是影響自己就業的重要因素,更多的企業對求職者有工作經驗的要求,這是扼殺畢業生就業的一個因素。其次就是溝通與表達能力,對外貿易也就是一種商務談判,如何有效溝通和正確表達也是一門學問。再者就是語言能力,對外貿易對語言要求較多,掌握好一門語言在外貿界更吃香,而這一能力使許多畢業生對外貿企業望而卻步。企業在選擇國貿本科畢業生時,更多的是注重大學生的實操性和人際交往溝通能力,所以國貿專業大學生應著重提高自己這幾方面的能力。

表7 國貿專業畢業生對薪資的要求
大部分的國貿畢業生對于工作的要求比較高,特別是在薪資方面。盡管一些小型企業可以提供相應的職位,但是低薪資使得畢業生們難以接受,造成了“結構性”失業的形勢。另一方面,大部分待業的大學生,由于沒有合適的薪資而放棄就業,出現了“自愿失業”的現象。如表7所示,49.02%國貿畢業生奢求擁有3001~5000元的工資,25.49%希望薪資達到5001~8000元,甚至有15.69%渴望8000元以上的薪資。對薪資的期望因人而異,畢竟對于剛步入社會的國貿畢業生們來說,3000元的工資還是不錯的,也符合社會企業的工薪設置,畢業生們的職位選擇范圍廣。沒有人可以一步登天,一步一個腳印的步伐才能使自己人生路走得更穩,更踏實。有多少的能力,做多少的事,為自己設定一個符合自己的目標與道路。

表8 國貿專業在職人士對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的見解
如表8所示,雖然此問題的調查人員不多,數據上會存在偏差,但是以此形勢來看,已在職的國貿畢業生們認為自己在實際工作中所需的知識與在校所學知識的差異還是比較大的。學校所教的知識偏重于理論性,實際操作不多,而像信用證之類的教學知識則與社會脫節,每家公司所用的信用證都有自己的模板,與教科書上所呈現的有所區別。
(1)區域對國際貿易學生的影響。地區差異性大。內陸地區發展與沿海城市有所不同,提供的貿易職位也就不同。目前國家出臺了多項政策鼓勵大學生走向中西部,但仍舊有大部分的學生選擇大城市,10%的大學生選擇中西部或者鄉鎮基層。
(2)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自身素質。第一,國貿專業畢業生對薪資、工作地點、工作時間與環境都有較高的期望。在我們的調查中,國貿類畢業生對薪金的要求漸歸于理性。第二,外貿行業對員工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很是注重,而國貿專業畢業生的外語能力比起外語專業畢業生稍有遜色。導致在同一就業機會前,外語專業畢業生更具優勢。
(3)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脫節。目前福建省各高校國貿專業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及外貿業務實際操作能力的教育還尚有欠缺。盡管每所高校都會提供實習的時間,但是很少有公司愿意讓實習生插手相關業務,實習與不實習也就沒有實質區別。更何況,社會變化速度如此之快,對適用的東西更新換代也快,而教科書上的知識從撰寫到出版已經耗去多年時間,等到真正出版上市,學生們在其中只能學到理論性知識,操作能力仍有待考察。
4.1幫助國貿畢業生確立職業方向
國家和學校雙雙支持并引導大學生走向農村,扎根于基層,為人民服務,不僅可以磨練意志,提高自身能力,加快新農村建設,也可以解大學生就業矛盾的燃眉之急。目前國家、各地區、各高校都推行“三支一扶”(支教、支農、支醫和扶貧)、選拔大學生“村官”等計劃。
4.2國貿畢業生自我綜合素質的提高
國貿畢業生在校期間要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練就一身過硬本領,如學好一門外語、具備溝通表達能力等;擇業時要正確認識自我,準確定位,不眼高手低;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和各項專業技能,不斷充實自己的大腦,不斷強化自身素質和綜合能力的提高為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4.3各高校增強實際教學和就業指導
各高校要加強對學生職業素養和創業意識的教育,多開展實踐活動,加強就業信息服務與就業指導。
(1)增設實踐課程。眾所周知,國際貿易專業講究學生的實踐能力,而不是知識理論。建議各高校利用現有的條件為學生創造一個實習操作的機會,讓有外貿工作經驗的老師對學生進行該方面的輔導。基于此,福建省許多高校建立了企業仿真模擬實驗室,模擬公司商業談判、簽訂合同、貨款結算、內部員工薪資結算等各環節,提供給學生真正操作的機會。
(2)加強信息服務和就業指導。高校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目的在于增強大學生的自主性,使之具有實用性、可操作性等特點。高校應該組織和舉辦各種教育和宣傳活動,幫助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做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各高校應該利用多種渠道和媒介,多方面、寬領域、全方位地給大學生提供及時、準確的就業信息,特別是相關的、大型的、權威的就業網站。
通過本次調研發現,在經濟轉型期,要讓畢業生更好地面對就業難的困境,就是要通過調研收集一手資料,調查國貿畢業生在面臨就業存在哪些問題,通過總結發現規律,形成調查報告。從大學生自身、高校、企業、社會多方面入手尋求解決方案,為廣大畢業生創造良好的就業條件,最終形成多方共同參與、共同助力大學畢業生就業的機制,從而解決就業難題,使畢業生順利走向就業道路。
參考文獻
[1]文厚潤,張斌.大學生就業實用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姜納斯.大學生就業指導教程[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1.
[3]中國大學生就業[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3.
Investigation on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and Occupation Preferenc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During the Period of Economic Transformation——Taking the International Trademajor Students as an Example
ZHUANG Jing-ying,WU Yao-zhen
(Economic and Trade Department,Fuzhou College of Foreign Studies and Trade,Changle,Fujian 350200,China)
Abstract:Under the new economic conditions,the employmen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uctural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s,which in a certain extent,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of our country.Therefore,this paper analyzes employment pressur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major graduatesand problems in employment during 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period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Key words:economic transformation period;international trade;employment pressure;occupation preference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80X(2016)05-0115-03
收稿日期:2016-04-02
基金項目:2014年福建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1413762029,項目組成員莊晶瑩,吳耀珍,曹可依,章立,卓蔚啟;指導老師:莒萍,林順義
作者簡介:莊晶瑩(1993-),女,福建晉江人,大學本科,主要研究方向:國際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