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T 1335《服裝號型兒童》等標準
涉及標準:GB/T 1335《服裝號型兒童》、QB/T 1615—2006《皮革服裝》、FZ/T 81014—2008《嬰幼兒服裝》、GB/T 31702—2015《紡織制品附件銳利性試驗方法》、GB/T 21294—2014《服裝理化性能的檢驗方法》、GB/T 14272—2012《羽絨服裝》、GB 31701—2015《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等。
問題1:機織兒童服裝男童超過160 cm或女童超過155cm是否需要標注體型代碼?
相關標準內容:GB/T 1335《服裝號型兒童》、GB/T 31900—2015《機織兒童服裝》。
解答:GB/T 1335.3《服裝號型兒童》中范圍:“本部分適用于成批生產的嬰幼兒及兒童服裝。”其中對于兒童服裝的定義在GB 31701中有明確的規定“年齡在3歲以上,14歲及以下的兒童穿著或使用的紡織產品。注:一般適用于身高100 cm以上、155 cm及以下女童或160 cm及以下男童穿著或使用的紡織產品可作為兒童紡織產品”。以上定義中,年齡是主要判定依據,身高作為輔助判定依據。
目前按照實際情況來看,兒童身高有超過160 cm或155 cm的情況,如標注的產品標準中,號型設置涵蓋成人號型,建議按成人號型標注,如標注為165/76A。
問題2:皮革服裝是否需要標注GB 18401的安全類別?
相關標準內容:QB/T 1615—2006《皮革服裝》,GB 18401—2010《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
解答:GB 18401—2010《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適用于在我國境內生產、銷售的服用、裝飾用和家用紡織產品。出口產品可依據合同的約定執行。
GB 18401—2010中的3.1規定:紡織產品是以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為主要原料,經紡、織、染等加工工藝或再經縫制、復合等工藝制成的產品,如紗線、織物及其制成品。
皮革是經脫毛和鞣制等物理、化學加工所得到的已經變性不易腐爛的動物皮。革是由天然蛋白質纖維在三維空間緊密編織構成的,其表面有一種特殊的粒面層,具有自然的粒紋和光澤,手感舒適。
故皮革不屬于紡織材料,不需要標注GB 18401的安全技術類別。皮革服裝執行皮革行業標準。
問題3:對于FZ/T 81014—2008《嬰幼兒服裝》中涉及鈕扣、拉鏈及金屬附件銳利邊緣、銳利尖端的描述,是否有相關的說明?
相關標準內容:FZ/T 81014—2008《嬰幼兒服裝》、GB/T 31702—2015《紡織制品附件銳利性試驗方法》、GB 6675.2— 2014《玩具安全第2部分:機械與物理性能》。
解答:FZ/T 81014—2008《嬰幼兒服裝》4.3.4.3中注:可觸及性銳利邊緣及尖端是在正常穿著條件下,成品上可能對人體皮膚產生傷害的銳利邊緣和尖端。
此外,銳利邊緣、銳利尖端的定義及測試方法還可參考GB/T 31702—2015《紡織制品附件銳利性試驗方法》。該標準中規定銳利邊緣指可能產生割傷危害的可觸及的附件邊緣。銳利尖端指可能產生刺傷危害的可觸及的附件尖端。
GB 6675.2—2014《玩具安全第2部分:機械與物理性能》中也有相關的術語定義可作參考。該標準中規定危險銳利邊緣指在正常使用和可預見的合理濫用過程中,可能產生不合理傷害的玩具可觸及邊緣。危險銳利尖端指在正常使用和可預見的合理濫用過程中,可能產生不合理傷害的玩具可觸及尖端。
關注:該標準已由行業標準FZ/T 81014—2008《嬰幼兒服裝》上升為國家標準《機織嬰幼兒服裝》(報批稿),目前正在報批過程中,請隨時關注標準動態。
問題4:不同的紡織產品標準對紕裂(接縫性能)要求以及判定不盡相同,有些對測試過程中出現的織物斷裂、滑脫及縫紉線斷裂等未做說明,遇到類似情況如何處理?
相關標準內容:GB/T 21294—2014《服裝理化性能的檢驗方法》、GB/T 21295—2014《服裝理化性能的技術要求》。
解答:每個標準審定時間以及產品情況不同,由此造成標準有所差異。目前,通過新修訂的GB/T 21294—2014《服裝理化性能的檢驗方法》和GB/T 21295—2014《服裝理化性能的技術要求》的規定,以及產品標準對上述標準的引用來統一關于紕裂的問題,今后進行制修訂的產品標準中涉及的紕裂問題將進行統一,但不排除特殊產品將按產品特性而有所不同。未統一前,仍按現行標準執行即可。
問題5:如何對復合纖維命名?
相關標準內容:GB/T 29862—2013《紡織品纖維含量的標識》、GB/T 4146.1《紡織品化學纖維第1部分:屬名》。
解答:對復合纖維(包括并列型、皮芯型和海島型)的命名可按GB/T 29862—2013《紡織品纖維含量的標識》中的附錄B.1的規定“包括兩種或兩種以上聚合物組分的復合纖維,用以下方法標明纖維名稱:采用GB/T 4146.1中規定的名稱,列出每種組分名稱+復合纖維,組分之間用‘/’分開”,并給出了兩個復合纖維的名稱示例,如“丙綸/滌綸復合纖維”,“滌綸/錦綸復合纖維”。
問題6:有的樣品,大身填充物是聚酯纖維等,只有領子等小部位充有少量羽絨,這種情況下是否有必要做含絨量等檢測項目?
相關標準內容:GB/T 14272—2011《羽絨服裝》。
解答:對于該種情況,一般不做檢測。GB/T 14272—2011《羽絨服裝》適用于以紡織機織物為主要面料,以羽絨為主要填充物生產的各種服裝。大身填充物是聚酯纖維等,只有領子等小部位充有少量羽絨,該種服裝不建議執行GB/T 14272—2011《羽絨服裝》,做含絨量等檢測項目沒有實際意義,如客戶堅持要檢測,可按部位檢測,檢測報告中備注說明。
問題7:較多行業標準,例如FZ/T 81004—2012中要求按GB/T 4841.3《染料染色標準深度色卡》來進行深淺色判定,但目前市面已無法購買深度色卡,這種情況其他檢測機構如何解決?
相關標準內容:GB/T 4841.3《染料染色標準深度色卡》、ISO 105 A01∶1989 standard depths:matt。
解答:GB/T 4841.3《染料染色標準深度色卡》是由上海市染料研究所發行,主要用于在進行染色牢度和染色性能試驗時,評定染樣染色深度的一種參照。目前該深度色卡已經停產,暫時沒有其他樣照可代替,可參照ISO 105 A01∶1989 standard depths:matt。
問題8:標識標注的洗滌維護符號數量少于5個,如何判定?
相關標準內容:GB/T 8685—2008《紡織品維護標簽規范符號法》。
解答:GB/T 8685—2008《紡織品維護標簽規范符號法》中4.3規定,符號應按水洗、漂白、干燥、熨燙和專業維護的順序排序。應使用足夠的和適當的符合,以維護制品而不造成不可回復的損傷。
當標識標注的洗滌維護符號數量少于5個時,首先洗滌符號順序正確;其次即使沒有標注“不允許”處理符合的,只要能夠保證采用該方法維護時沒有給服裝造成不可恢復的損傷的產品標注即可判定為符合國家標準。
問題9:當水洗嘜標注的洗滌溫度與選用的產品標準規定的洗滌溫度不一致時,測試時該如何選擇?
相關標準內容:GB/T 8628《紡織品測定尺寸變化的試驗中織物試樣和服裝的準備、標記及測量》、GB/T 8629《紡織品試驗用家庭洗滌和干燥程序》和GB/T 8630《紡織品洗滌和干燥后尺寸變化的測定》。
解答:如果產品標準中有明確規定的試驗程序時,按照產品標準規定執行;如果產品標準中沒有明確規定試驗程序,可參考標簽上維護方法的溫度等,按照GB/T 8628、GB/ T 8629和GB/T 8630執行。
問題10:纖維含量測試中,薄膜材料如何檢測和表述?
相關標準內容:GB/T 29862《紡織品纖維含量的標識》。
解答:產品中的薄膜材料能確認具體材質的,表述為“XX薄膜”,例如:“聚酯薄膜”;不能鑒別確認成份的可統一表述為“薄膜材料”;薄膜材料在產品中屬于裝飾性材料時,建議表述為“薄膜材料除外”,薄膜材料可不進行定性鑒別與定量分析。
問題11:圖1為幼童的上衣,圖中帶子屬于領帶還是繩索?應如何判定?

圖1 幼童樣衣
相關標準內容:GB/T 22705—2008、GB 31701—2015《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
解答:GB/T 22705—2008《童裝繩索和拉帶安全要求》第1章規定,本標準規定了在14歲以下兒童服裝上使用繩索和拉帶的安全要求。本標準不包括繩索和拉帶的規格。
本標準不適用于以下情況:
——兒童使用及護理用品中,比如圍兜、尿片或奶嘴拉手;
——鞋子、靴子和類似的腳部穿著物;
——手套、帽子、圍巾;
——襯衣或T恤上的領帶;
——腰帶和護腕;
——宗教服裝和節慶服裝;
——只在特定時期和監護下才穿著的專業運動服和運動時穿的服裝,比如橄欖球短褲、西服、戲服和舞衣,但不包括經常白天穿著和晚上穿著的服裝;
——演出時穿著的戲服;
——圍裙。
3.1幼童young child
從出生到7歲(身高130cm及以下)的兒童根據圖中的款式,帶子建議作為裝飾性繩索考核,根據GB/T 22705—2008《童裝繩索和拉帶安全要求》中3.1規定,“幼童為從出生到7歲(身高130cm及以下)的兒童”。該標準4.2.1規定,幼童服裝的風帽和頸部不得設計、生產或使用拉帶、繩索。GB 31701—2015《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4.4.3表3規定嬰幼兒及7歲以下兒童服裝的頭部和頸部不應有任何繩帶。該款式易造成拉住、夾住等風險,應高度關注,不建議企業設計該款式服裝。
問題12:牛角扣屬于立體裝飾物嗎?能用在童裝上嗎?
相關標準內容:GB 31701—2015《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
解答:因為GB 31701—2015規定:“繩帶的自由末端不允許打結或使用立體裝飾物”,牛角扣及其扣袢屬于有立體裝飾物的繩帶,所以不能用在嬰幼兒及兒童服裝上。
問題13:GB 31701—2015《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對于牛仔面料耐濕摩擦色牢度的影響,如何應對?
相關標準內容:GB 31701—2015《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對耐濕摩擦色牢度技術要求:對于嬰幼兒紡織產品(A類),要求耐濕摩擦色牢度≥3級(深色≥2~3級),對于直接接觸皮膚的兒童紡織產品(B類),要求耐濕摩擦色牢度≥2~3級。
解答:按照現行的牛仔服裝產品標準FZ/T 81006—2007的規定,包括嬰幼兒牛仔服裝,只考核耐干摩擦色牢度,嬰幼兒牛仔服裝的要求會更高。但將于2016年6月1日實施(過渡期兩年)的強制性標準GB 31701—2015《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中對嬰幼兒紡織產品和直接接觸皮膚兒童紡織產品提出了耐濕摩擦色牢度的考核指標,即嬰幼兒穿著用的牛仔服裝以及貼身穿著(直接接觸皮膚)的兒童牛仔服裝,也必須考核耐濕摩擦色牢度。
因此,嬰幼兒兒童服裝品牌,在生產牛仔服裝時,必須充分考慮是否能滿足耐濕摩擦的要求。
問題14:如何理解GB 31701《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表3中第3項的“固著點”?如何測量束腰類的繩帶?
相關標準內容:GB 31701《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表3規定:嬰幼兒及7歲以下兒童服裝要求固著在腰部的繩帶,從固著點伸出的長度不應超過360 mm,且不應超出服裝底邊。
解答:固著點是指繩帶固定在服裝上的點。對于腰部抽繩(通常是后部中間有固著點),從服裝上伸出的繩道孔作為固著點。對于穿在繩道里、長度很長(用于打蝴蝶結)且未固著的繩帶而言,因無固著點而無法滿足該項要求。
測量固著在束腰類服裝腰部的繩帶長度時,應以服裝平攤至合適的穿著尺寸時從固著點伸出的長度為繩帶長度。
問題15:當嬰幼兒及7歲以下兒童服裝的背帶一端用扣子系著或者兩頭都用扣子連接但可解開時符合服裝的繩帶要求嗎?
相關標準內容:GB 31701《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表3規定:嬰幼兒及7歲以下兒童服裝的肩帶應是固定的、連續且無自由端的。肩帶上的裝飾性繩帶不應有長度超過75 mm的自由端或周長超過75 mm的繩圈。
解答:如果嬰幼兒及7歲以下兒童服裝背帶用扣子系住但可解開,屬于有未固定的端,按照表3第2項判定為不符合標準。
問題16:可以出具“導電纖維”名稱嗎?
相關標準內容:GB/T 29862《紡織品纖維含量的標識》。
解答:導電纖維、防靜電織物建議分別采用表面(或體積等)比電阻、防靜電性能等項目的檢測證明其功能。由于目前GB/T 29862—2013《紡織品纖維含量的標識》及標準引用文件中沒有導電纖維的名稱和定義,因此不建議在纖維含量檢測時出具該名稱。
問題17:蝴蝶結屬于繩帶嗎?
相關標準內容:GB 31701—2015《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
解答:蝴蝶結若全部縫貼在服裝上,則不屬于繩帶。否則,屬于繩帶。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如果蝴蝶結不屬于繩帶且對其尺寸沒有具體要求的話,縫制在服裝頸部或背部的蝴蝶結,可能成為兒童活動的羈絆,其形成的繩圈一旦被物體套住將會是兒童人身安全的重大隱患。(注:標準要求“除腰帶外,背部不應有繩帶伸出或系著”)
問題18:以紡織產品為主要原料的嬰幼兒及兒童的內衣內褲、帽子、圍巾、手套、床上用品和雙面穿服裝,這些產品是否適用于考核燃燒性能?
相關標準內容:GB 31701—2015《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
解答:GB 31701—2015規定了對紡織產品的外層面料需要考核燃燒性能,這些產品都適用于考核燃燒性能。對于使用說明上聲稱雙面穿服裝,則服裝兩面都適用于考核。但標準中也做出了豁免規定,羊毛、腈綸、改性腈綸、錦綸、丙綸和聚酯纖維的純紡織物,以及由這些纖維混紡的織物不考核;單位面積質量大于90 g/m2的織物不考核。
問題19:怎么辨別活性印染和涂料染料?
相關標準內容:GB 31701《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
解答:布料印染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傳統的涂料印染,另一種則是與涂料印染相對的活性印染。活性印染是染料在一定條件下,染料的活性基因與纖維分子結合,染料滲透入織物當中,染料和織物發生化學反應使染料與纖維形成一個整體;涂料印染是染料通過粘合劑和織物物理結合的印染方式。
活性印染與涂料印染的區別在于活性印染的手感滑軟,普通的說法就是活性印染的面料看起來像絲光棉,從正反兩方面看印染的效果都很好;而涂料印染的面料手感僵硬,看起來有點像油墨畫效果。
識顏色:涂料印花顏色不鮮亮,色彩暗淡,給人一種顏色是浮在布面上的感覺。就像在墻上刷了一層涂料。
看光澤:涂料印花布料在出廠前都經過“軋光”工序,所以大家看到布面有種油亮的感覺,可能是涂料印花,這種通過軋光獲得的光潔度,是一次性的,水洗之后就會消失。
聞味道:涂料印花加了很多粘合劑,沒有經過水洗處理就直接定型,所以成品布料當中會有股較濃的味道。
摸手感:涂料印花手感硬,布料商為了遮蓋這個缺點,在定型時加了柔軟劑,且成品經過“軋光”后手感會再軟些,經過水洗后大部分都會脫落。
最終判定結果建議采用專業檢測手段獲得。
問題20:如何選用QB/T 1615—2006《皮革服裝》、QB/T 2822—2006《毛皮服裝》、QB/T 2856—2007《毛革服裝》三個產品標準?
相關標準內容:QB/T 1615—2006《皮革服裝》、QB/T 2822—2006《毛皮服裝》、QB/T 2856—2007《毛革服裝》。
解答:QB/T 1615—2006《皮革服裝》,適用以各種天然皮革為主要面料(毛革服裝參照使用),不適用于各種毛皮服裝。就是我們常說的皮衣,以牛皮、羊皮居多,但請記住啊,必須是真皮的,人造革不能選用。
QB/T 2822—2006《毛皮服裝》,適用于以毛皮為主要原料,或以毛皮為內膽、紡織品為面料的服裝。主要指我們一般說的裘皮服裝,表面是帶毛的,像兔毛皮、水貂毛皮、青根貂毛皮等等。另外,服裝制造企業俗稱的尼克服(以紡織品為面料,毛皮為內膽),也可以選用此標準。
QB/T 2856—2007《毛革服裝》,適用于以各種毛革為主要原料的服裝。毛革這詞很多人會比較陌生,換個詞大家可能就了解了,毛皮一體,就是一面是光面,另外一面是毛面,目前市面上主要以羊皮毛革做服裝產品。
自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