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這樣的感受,橫筆和豎筆都寫得不錯,也很重視,當寫到轉折處就有些懈怠了。千萬別小看了轉折,你在這里很容易露餡呢。
古人認為草書最難,因為草書如開快車,速度飛快還要做到安全駕駛,駕輕就熟才能不出亂子。所謂的“亂子”,就是指轉折失當,草書常常依賴轉折來表現字內筆畫的銜接以及上下字的貫氣,可以說,轉折是草書的基礎。
孫過庭在《書譜》中說,因為要達到持續、暢快的效果,草書的轉折是以圓轉為主導,兼以方折。方折不容易控制力度,圓轉則難以把握方向。想要依賴著力不深的、簡單的劃、拉、甩這三板斧來實現轉折,就會寫得浮、滑、薄、脆,字形松散。可見,轉折對體現草書的酣暢淋漓多么重要。
王羲之的折筆上挑、翻筆時上時下,看著就靈動自如,優美嫻熟。行草書書寫速度較快,在保證速度的同時還要保證轉折處用筆清晰肯定,力道不減,要用轉、換、翻、折的動作來保證折筆線形的優雅婉轉、厚實不單薄,又不能因動作過度夸張而導致犄角突出,難度很大。
蘇軾的折筆也要好好地揣摩,值得下工夫反復練習,因為他的折筆寫得厚實,就像家具的銜接套鉚,做工精細又結實耐用。寫到瓷實,必定不致發軟發虛,胡亂糊弄一下就過去。古人對筆畫比我們重視得多、講究得多。
米芾外號“米顛”,但寫字拐彎絕對不是癲狂無道,他的折筆的結實和精細程度宋以后無人望其項背,請大家好好品讀。
書法的基礎訓練就是這樣:有的筆畫,也許上萬遍的練習也沒有達到完美,就像折筆,太暢快容易滑出,太過著力又容易生犄角,影響關聯。寫行草是帶速度的,而速度就會考驗你轉彎的能力。對于書家而言,終生臨帖尤其重要。臨摹時會經過“慢慢寫”和“正常速度書寫”兩個階段,最大限度地把帖上的用筆細節還原到筆端,這樣的臨摹才有價值。轉折更需這樣來錘煉。
萬丈高樓平地起,談基礎,轉折就是基礎的一部分。這里列舉了不少古代大書法家的折筆范例,供大家好好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