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文厚
要想真正從過去依靠投資和出口支撐的增長模式,轉到用消費拉動、效率提高、技術進步、人才支撐的可持續發展模式上來,沒有勞動者素質的大力提高,國內產業升級將是“鏡中花,水中月”。
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必須有大批工業和信息化人才的創造實踐來支撐,必須有掌握現代發展意識和市場服務能力的公共管理人才,會領導善創造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懂趨勢重品質的創新型科研人才、精心盡心耐心細心的現代制造業技能人才。
一、培養什么樣的人才
一是加快培養造就一批戰略型企業家。遵循企業家成長規律,按照職業化、市場化、現代化的要求,不拘一格地培養優秀企業家人才,著力增強企業家開拓國際國內市場的能力。鼓勵企業家參加經濟學、管理學等碩士、博士學位的在職學習。
二是加快培養造就一批創新型高級專家。加大創新型高級專業人才的資助、培訓和引進,大力培養各行業高級科技專家、工程師和學科帶頭人。實施創新型高級領軍人才引進計劃,著力引進一批掌握產業核心、前沿技術的人才。做好企業博士點、博士后流動站和科研工作站以及國家重點科研項目的爭取工作,努力造就一批富有創新創造活力的高層次工業科技專家。
三是加快培養造就一批緊缺型人才。根據現代生產性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的發展需要,培養引進大批工業設計、軟件開發、市場營銷、文化創意、資本運作、融資投資、物流服務、信息咨詢、商務會展、品牌傳播、安全生產、質量管理等緊缺型人才,增強中國工業的競爭力。
四是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工業和信息化人才開發。把非公有制工業經濟組織中的人才開發作為整個工業和信息化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對各類人才堅持一視同仁,政策上統一安排,公共資源的運用上平等開放,提供同等服務,給予同樣保護。
二、打造什么樣的環境
一是營造用好工業和信息化人才的新環境。創造人才有所值的新環境。高度重視解決人才待遇問題,建立競爭性的報酬體系,鼓勵人才大膽創新,追求新技術,創造高效益。創造人才脫穎而出的新環境。引導企業創造和諧寬松的工作環境,激勵人才努力創造、超越和競爭。建立工業企業人才保護新環境。加強對工業企業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的工資福利、知識產權、科技成果等合法權益依法加以保護。
二是建立科學合理的工業和信息化人才激勵機制。完善企業薪酬制度,建立健全按崗位、任務和貢獻定酬的分配制度,對關鍵崗位的技術和管理骨干、承擔重點工程和科研項目的帶頭人,實行特殊優惠政策。進一步完善企業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實現形式和辦法,在有條件的企業推行股票期權制、技術和知識產權入股等多種分配形式。建立必要的人才工作專項基金,用于資助拔尖人才科技項目研究、解決專業技術人才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有突出成績人才的獎勵等。
三是完善工業和信息化人才流動的市場服務體系。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推進工業和信息化人才專業市場建設,發揮人力資源中介組織作用,重點拓展工業和信息化人才人事代理業務,開發人才派遣、測評、租賃、獵頭、轉讓以及薪酬設計、管理咨詢、技能培訓等專業化程度較高的服務項目。
四是加大海外工業和信息化人才引進力度。采取團隊引進、核心人才帶動引進、項目開發引進等多種方式引進人才。大力倡導和推行高層次人才柔性流動,鼓勵企業以崗位聘用、項目聘用、任務聘用和人才租賃等靈活方式引進高層次急需人才和智力。落實各項優惠政策,加大對留學人員和海外人才的支持力度。加強工業園區、創業園區、創業基地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建設,為留學人員和海外人才搭建創業平臺。
三、提供什么樣的保障
一是大力拓寬人才培育渠道。建立政府引導、行業指導、企業自主、個人自愿的人才培育機制,形成種類齊全、層次多樣的人才培育體系。立足實際,選擇重點,鼓勵企業與培訓學校聯合,有針對性地進行定向教育。借助本地高等學校優勢,以聯合辦學、進修交流等形式,構建人才培養培訓網絡,定向培養適用專業人才。
二是加強拔尖人才的培育。創新中青年專家等高層次拔尖人才的使用管理機制,建立必要的高層次人才協會,并圍繞工業企業發展中的各種難題,通過學術交流、專家會診等方式,組織科技人員集體攻關。重點對經營管理人才加強專業知識、外語、電子商務、現代人力資源開發理論以及企業戰略規劃能力的培訓,提高人才的能力水平。
三是加強和發展終身教育體系。以建立學習型企業為突破口,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調控、行業指導、單位自主繼續學習教育運行機制,并把非公有企業人才及流動人才等納入繼續教育制度的實施范圍,將專業技術人員、高級技工人員繼續接受教育作為專業技術職務晉升的必備條件。
(作者系中國人才科學研究發展基金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