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策
小時候,我渾身都是缺點,膽子小、性子慢、記憶力差……為此,媽媽出了不少的“鬼點子”。
孩提時候,媽媽教我走路。一開始,媽媽兩只手扶著我;過了一段時間,就讓我自己走。跌倒是免不了的。每次摔倒了,我不是哭,就是耍賴,不敢站起來再走。于是,媽媽眼珠一轉,想出了一個鬼點子。拿著我最喜歡的皮球,遠遠地站在前面。我看見了,馬上站起來奔過去。我拿到了皮球,媽媽笑著鼓鼓掌:“寶寶真勇敢,寶寶好樣兒的!”就這樣,一次又一次的訓練,我不僅學會了走路,還克服了膽小懦弱的缺點。
小時候,我的性子慢,人送外號“小蝸牛”。主要表現在吃飯上,總是慢慢吞吞。有時候,飯沒吃完就涼了,媽媽再溫一次,經常耽誤媽媽上班。一次,媽媽有事,必須早到單位,可我還是像往常一樣磨磨蹭蹭。媽媽急了,眉頭一皺,又想出了一個鬼點子——和我比賽喝粥。她假裝喝得很快,筷子急促地敲打碗,嘴里還發出呼嚕聲。我一看媽媽的架勢,就風卷殘云般喝了起來。我喝完了,媽媽才喝了半碗。媽媽笑著鼓掌:“兒子好樣兒的,兒子真棒!”就這樣,時間長了,我的慢性子也不見了。
上三年級時,我的英語成績很差,那些單詞怎么也記不住。媽媽一撓頭皮,又想了一個鬼點子——用玩石頭、剪刀、布的游戲記單詞。說來也奇怪,每局比賽總是我輸。輸了就乖乖地背一個單詞。當時,我很想贏媽媽,可總不能如愿。即使勝了,也是偶爾一次。那時,我只認為是媽媽聰明。沒想到,在一次不經意的回憶時,我才找到了答案——媽媽劃拳時總是用眼瞟著我,而且出拳總是慢了一瞬間。至今想起來,我真的佩服媽媽的良苦用心。
啊!媽媽的鬼點子實在太多了。可我清楚地知道,媽媽為我操的心實在太多了。每一個鬼點子里,都飽含著媽媽濃濃的愛;每個鬼點子,都是塑造我成才的靈丹妙藥哇!
(指導教師:盧新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