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勇
PICCO監護儀監測在感染性休克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周建勇
目的 分析PICCO監護儀監測在感染性休克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擇78例感染性休克行呼吸機支持和液體復蘇達到6 h早期目標導向性治療(EGDT)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9例,分別采取常規心電監護和脈搏指示連續心排血量(PICCO)監測下繼續復蘇治療。比較2組EGDT目標參數和血流動力學參數。結果 復蘇72 h,研究組CVP低于對照組,ScvO2水平、尿量和MAP均高于對照組(P<0.05);ITBI、EVLWI低于對照組,CO、GEF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PICCO監測能敏感地反映心臟負荷和心肌收縮功能,為評估病情、制定治療策略提供準確的參考,有利于提高復蘇成功率。
感染性休克;早期目標導向治療;脈搏指示連續心排血量監護
感染性休克患者常存在明顯的液體分布障礙,有效循環血量不足,使器官組織出現進行性加重的低灌注、缺氧、血流動力學異常及代謝功能障礙。糾正血流分布異常、加強液體的監測管理是貫穿感染性休克的治療主線。早期目標導向性治療(EGDT)進行初期液體復蘇能顯著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1]。在感染性休克患者EGDT達標后采用脈搏指示連續心排血量(PICCO)監護儀監測其血流動力學,能及時反映組織代謝及器官功能[2],對EGDT后續治療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3年1月~2015年3月廣西大新縣人民醫院行呼吸機+液體復蘇治療的7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據監護方法不同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9例。研究組中男22例,女17例,年齡61~83歲,平均(66.35±10.24)歲,原發疾病:肺部感染15例,腹腔及胸腔手術后感染12例,血行感染6例,泌尿系感染5例,其他感染1例;對照組中男21例,女18例,年齡60~84歲,平均(65.87±10.46)歲,原發疾病:肺部感染14例,腹腔及胸腔手術后感染11例,血行感染6例,泌尿系感染6例,其他感染2例。2組患者性別、年齡、原發疾病方面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1)符合感染性休克診斷標準;(2)按早期目標導向性治療(EGDT)進行液體復蘇達到6 h EGDT復蘇目標。排除心肺復蘇、急性心腦血管病、嚴重顱腦外傷、惡性腫瘤及未達到6 h EGDT復蘇目標者。
1.3 方法
1.3.1 EGDT 所有患者均進行病原學檢查、積極選擇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療膿毒癥,液體復蘇對抗休克所致的組織低灌注。早期目標導向性治療(EGDT)目標:維持中心靜脈壓(CVP)8~12 mmHg、中心靜脈氧飽和度(ScvO2)≥70%、尿量≥0.5 mL/(kg·h)、平均動脈壓(MAP)≥65 mmHg。如復蘇后6 h EGDT未達標,則使用血管活性藥物、繼續液體復蘇盡快達標。
1.3.2 達標后監護 所有感染性休克患者達標后根據集束化治療的要求繼續監護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心電監護儀+中心靜脈置管監護,研究組采用德國PC8100型PICCO監護儀監測,開放頸內靜脈或鎖骨下靜脈等中心靜脈,連接PICCO監測管道監測患者血流動力學參數。
1.4 研究指標
1.4.1 EGDT指標 復蘇6 h及復蘇72 h時,觀察EGDT指標,包括中心靜脈壓(CVP)、平均動脈壓(MAP)、尿量、中心靜脈氧飽和度(ScvO2)。
1.4.2 血流動力學參數 復蘇6 h及復蘇72 h時,觀察血流動力學指標,包括容量指標(ITBI)、肺水指標(EVLWI)、心臟泵功能指標(CO、GEF)。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EGDT目標參數 復蘇6 h,2組CVP、ScvO2、尿量、MAP比較無統計學意義;復蘇72 h,研究組CVP低于對照組,ScvO2水平、尿量和MAP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EGDT目標參數比較()

表1 2組EGDT目標參數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
2.2 2組血流動力學參數比較 復蘇6 h,2組ITBI、EVLWI、CO、GEF比較無統計學意義;復蘇72 h時后,研究組容量指標ITBI、肺水指標 EVLWI均低于對照組,心臟泵功能指標CO、GEF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血流動力學參數比較(s)

表2 2組血流動力學參數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
容量復蘇下改善組織灌注和缺氧是感染性休克治療的前提,液體復蘇達到6 h EGDT是后期集束化治療的基礎,CVP、ScvO2、MAP和尿量是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救治的主要監測指標[3]。盡管EGDT在臨床廣泛開展,但成年人膿毒性休克的病死率仍高達30%~70%[4]。本結果中復蘇72 h,研究組CVP低于對照組,ScvO2水平、尿量和MAP均高于對照組,提示EGDT達標的后續治療中液體管理和監護仍不可忽視。
感染性休克患者重要臟器有效血容量不足;液體復蘇使用不當可能導致肺水腫,加重患者缺氧癥狀,甚至危及患者生命[5]。常規心電監護指標不能客觀反映組織灌注水平和臟器功能狀態,不能正確指導臨床醫生EGDT后續階段的液體治療[6]。PICCO監護是近年來開展的重癥患者的血流動力學監護技術,采用肺熱稀釋和脈搏波輪廓原理,能全面準確地獲取心功能指標、肺水及前后負荷指標等血流動力學數據,且創傷小、操作簡單、不受呼吸機等因素的影響[7]。血管外肺水(EVLW)與心功能、容量水平能預測臟器損傷程度及患者的預后[8]。
本研究中,達到6 h EGDT復蘇目標后,2組患者采用不同的監護方式進行后續復蘇。研究組復蘇72 h容量指標、肺水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心臟泵功能指標高于對照組。由此可見,PICCO監護能更敏感和準確地反映心臟前后負荷、心肌收縮功能與液體平衡量,能更好地指導EGDT后續液體治療,有利于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預后。
[1] 于大興,翁利,彭勁民,等.生理指標對容量負荷試驗結果的預測價值[J].中華醫學雜志,2010,90(41):2935-2938.
[2] 黃小洵,謝昌聯,孟繁甦,等.應用PiCCO評估參附注射液對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及預后[J].中醫臨床研究,2015,7(25):52-53,55.
[3] 吳曉燕,莊志清,鄭瑞強,等.血管外肺水指數對感染性休克合并肺毛細血管滲漏的老年患者預后的評估價值[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5,34(3):278-282.
[4] 王益華,查磊,徐前程.不同全心舒張末期容積指數對感染性休克患者預后的影響[J].醫學臨床研究,2015,32(8):1597-1600.
[5] 馮天嬌,李雪蓉,宋長春,等.PICCO在感染性休克液體復蘇中的臨床指導意義[J].淮海醫藥,2015,33(5):455-457.
[6] 鄧瑩,蔣建渝.PiCCO和FloTrac系統在血流動力學監測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0,10(6):567-569.
[7] 方明,鄧醫宇,江穩強,等.脈搏指示連續心排血量監測對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目標導向性治療后續治療的指導意義[J].廣東醫學,2013,34(7):1029-1032.
[8] 張海波.肺炎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使用脈搏指數連續心輸出量容量性指標的指導價值[J].現代實用醫學,2015,27(5):600-601.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6.019
廣西 532300 廣西大新縣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周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