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世洪
改良小切口在治療甲狀腺腺瘤中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鐘世洪
目的 比較改良小切口和傳統甲狀腺切除術對治療甲狀腺腺瘤的效果及臨床實用性。方法 選取70例被確診為甲狀腺腺瘤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35例。實驗組采用改良小切口手術治療;對照組采用傳統甲狀腺切除術治療患者。對2組的觀測指標進行比較。結果 實驗組手術時間(81.1±18.6)min、住院時間(3.7±0.9)d、手術過程中出血量(18.9±7.3)mL、瘢痕長度(3.7±0.8)cm、鎮痛藥使用率14.3%、術后并發癥發生率2.9%,對照組手術時間(118.4±23.1)min、住院時間(6.8±1.4)d、手術過程中出血量(34.6±12.4)mL、瘢痕長度(7.9±1.2)cm、鎮痛藥使用率31.4%、術后并發癥發生率14.3%,2組患者各項指標對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的滿意度91.4%,高于對照組的8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與傳統甲狀腺切除術對比,改良小切口手術治療甲狀腺腺瘤的手術效果更好,患者的滿意度更高,更安全可靠,臨床推廣的可行性高。
改良小切口手術;甲狀腺腺瘤;甲狀腺切除術;安全性
甲狀腺腺瘤是甲狀腺最常見的由甲狀腺濾泡細胞發展而成的良性腫瘤[1],有轉化為惡性的風險,治療方式通常選用手術治療。傳統切除術在甲狀腺瘤患者治療的過程中雖能夠取得一定的療效,但療效往往不佳,同時由于切口較大,不僅不美觀還會造成并發癥。近年來本研究在甲狀腺腺瘤治療過程中,對改良小切口術式進行了探索和嘗試,為分析討論改良小切口和傳統甲狀腺切除術的優缺點,本研究以70例甲狀腺腺瘤患者為研究對象,觀察改良小切口手術與傳統甲狀腺腺瘤切除術的治療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病例選自2013年1月~2014年5月江西省萬載縣人民醫院收治的70例被確診為甲狀腺腺瘤的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35例。實驗組35例,男10例,女25例,平均年齡(34.2±4.7)歲,平均病程(3.5±1.5)年,術前檢查瘤體直徑平均(3.4±1.1)cm,采用改良小切口手術治療;對照組35例,男9例,女26例,平均年齡(33.7±5.3)歲,平均病程(3.3±1.3)年,術前檢查瘤體直徑平均(3.2±0.8)cm,采用傳統甲狀腺切除術治療。比較2組患者性別構成、年齡、病程、瘤體大小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有可比性。
1.2 病例選擇 所有患者均符合甲狀腺腺瘤診斷標準;均自愿參與本次臨床研究;排除處于哺乳期、妊娠期、患有相關精神病及其他嚴重疾病的患者,胸骨后甲狀腺患者;術前患者無呼吸困難、聲音嘶啞、甲狀腺功能異常等類似甲狀腺腺瘤手術后并發癥的表現[2]。
1.3 方法 實驗組采用小切口改良甲狀腺切除術治療。麻醉頸叢局部,使患者仰臥并拉伸頸部,墊高肩部,使頸部充分暴露。在胸骨切跡上2橫指患側甲狀腺表面橫行切開2~4 cm的切口[3],切開皮膚,將頸前靜脈牽開,游離皮瓣,上至甲狀軟骨、下至胸骨柄切跡,分離肌群,暴露甲狀腺[4]。鈍性分離腺瘤,切除腺瘤,甲狀腺組織切除一般不超過周圍1 cm,切后送病理檢查。注意避免喉返神經,喉上神經的損傷。其他按常規操作進行。
對照組采用傳統甲狀腺腺瘤切除術治療。全麻或麻醉頸叢局部,患者姿勢與對照組相同。手術按常規操作。于對照組相同位置切開皮膚,長度依瘤體直徑而定。依次切開皮膚,皮下組織,頸闊肌,游離皮瓣,分離頸闊肌后疏松組織,充分暴露甲狀腺,仔細觀察瘤體形態、位置、性質、數目等[5],將腺瘤從甲狀腺中分離出來,全面切除。
常見的監測指標有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手術過程中出血量、瘢痕長度、術后鎮痛藥使用率,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及對手術療效的滿意度(分為滿意和不滿意2種)。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9.0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手術情況的觀測指標比較 2組患者在手術治療后均痊愈。觀測2組手術指標,結果顯示,實驗組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瘢痕長度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手術情況的觀測指標比較()

表1 2組患者手術情況的觀測指標比較()
?
2.2 2組患者術后鎮痛藥使用率比較 對術后鎮痛藥使用率的比較結果顯示,實驗組有5例患者使用鎮痛藥,使用率為14.3%;對照組有11例患者使用鎮痛藥,使用率為31.4%。實驗組鎮痛藥使用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2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對患者進行3個月的隨訪,調查2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顯示,實驗組35例患者中,有1例發生聲音嘶啞,并發癥發生率為2.9%;對照組患者35例中,有2例切口粘連,有1例發生甲狀腺功能減退,有1例發生聲音嘶啞,1例發生皮下結節,并發癥發生率為14.3%。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2組患者滿意度調查 對患者滿意度的調查中,實驗組的患者有3例不滿意,32例滿意,滿意度為91.4%;對照組患者有7例不滿意,28例滿意,滿意度為80.0%。對照組滿意度顯著低于實驗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甲狀腺腺瘤患者多為女性,年齡常在40歲以下。雖然甲狀腺腺瘤是一種良性腫瘤,但也有惡變的可能,故應積極治療。因青年女性對美容的要求較高[6],而傳統甲狀腺腺瘤切除術因手術切口大,損傷部位多,術后不良反應多等缺陷,對患者創傷大,手術治療時間長,而療效不佳,已達不到患者對手術治療效果的要求[7]。改良小切口手術切口小,不損傷頸前靜脈,不切斷頸部肌群,不破壞淋巴和靜脈回流,故其術后瘢痕小,術后并發癥少,術后無需放置引流管,可顯著縮短術后愈合時間[8],減輕術后疼痛,臨床現已廣泛采用這種方法治療甲狀腺腺瘤。
本研究通過對改良小切口和傳統甲狀腺切除術治療效果的比較,結果表明改良小切口手術的手術瘢痕、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后疼痛程度、并發癥發生率等均優于傳統甲狀腺切除術,患者普遍滿意,值得臨床推廣。
[1] 劉瑞.小切口改良甲狀腺腺瘤切除術與傳統甲狀腺腺瘤切除術比較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1,6(25):64-65.
[2] 李金泉.甲狀腺瘤改良小切口術的臨床觀察[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 2012,21(11):1470-1471.
[3] 尚元春.小切口改良甲狀腺切除術與傳統甲狀腺切除術比較研究[J].當代醫學,2012,18(26):60.
[4] 周霖.改良小切口手術治療甲狀腺瘤的療效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 2012,19(17):174,177.
[5] 黃文孝,包榮華,陳杰.甲狀腺腫瘤患者采用改良小切口手術和傳統甲狀腺切除術聯合的治療效果觀察[J].中國醫學工程, 2014,22(9):102-103.
[6] 馬瑞斌,柯穎,張志剛,等.小切口改良甲狀腺切除術與傳統甲狀腺切除術的比較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1):132-134.
[7] 楊煜,單龍成.改良小切口手術治療單純性甲狀腺腺瘤的療效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14):3303-3304.
[8] 王成志,趙雪峰,韋劍.改良式小切口甲狀腺瘤切除+美容縫合66例體會[J].當代醫學,2010,16(32):78.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6.039
江西 336100 江西省萬載縣人民醫院外二科(鐘世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