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美
綜合護理干預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生活質量影響
陳 美
目的 觀察綜合護理干預對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生活質量影響。方法 回顧性分析124例RE患者臨床資料,根據不同護理方案均分為2組,各62例,對照組予常規護理,研究組予綜合護理干預,觀察并比較2組心理狀態評分及SF-36評分。結果 研究組SAS(37.82±6.14)分、SDS(39.24±6.50)分,均比對照組(45.43±7.14)分、(46.52±7.42)分低(P<0.05);研究組護理后生存質量指標評分(76.85±7.11)分、(77.98±6.88)分、(78.95±7.14)分、(78.47±7.23)分均比對照組(62.23±6.74)分、(61.95±6.88)分、(63.85±6.74)分、(62.95±6.78)分高(P<0.05)。結論 綜合護理干預應用于RE患者,可有效緩解其不良情緒,并提高其生活質量。
綜合護理干預;反流性食管炎;生活質量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消化系統常見的疾病,具有發病率高、病程長、復發率高等特點,不僅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況,而且嚴重降低其生活質量,因此,加強RE患者的心理狀況測試與護理干預,對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與生活質量顯得尤為重要[1]。本研究針對確診的62例RE患者予以綜合護理干預,取得滿意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中醫醫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4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臨床資料,按照隨機數字分為2組,各62例。對照組男38例,女24例,年齡31~53歲,平均(42.53±6.71)歲,病程2~19 m,平均(11.63±3.31)m。研究組男39例,女23例,年齡31~56歲,平均(42.65±6.74)歲,病程2~21 m,平均(11.53±3.13)m。2組上述各項基線因素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護理,并于出院前給予健康教育與相應指導;研究組患者于對照組基礎上予以綜合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1)健康教育:護理人員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用溫和的語氣作自我介紹,并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介紹醫院與科室的具體情況以及實際病況。(2)心理護理:針對不同患者及其家屬現狀,及時與患者進行心理交流,以及時了解其心理變化,向患者詳細講解RE相關知識,以更好糾正患者不良心理狀態,讓患者對待疾病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緩解其心理負擔,并予以患者精神支持,多與其家屬進行心理溝通,從而有效消除家屬的悲觀情緒。(3)飲食護理:勸說有煙酒史者戒煙酒,并對患者進行飲食介紹,囑其一日三餐、飲食規律等。(4)健康指導:患者出院時護理人員向其詳細解釋回家時需注意的相關事宜,并針對預防反流性食管炎的復發方案進行認真講解,囑其飲食規律,增強體育鍛煉。
1.3 觀察指標與判定標準 心理狀態評定:采用Zung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綜合心理狀態評定[2]。生活質量評分:采用(SF-36量表)評定測評2組生活質量,此量表包括社會職能(SF)、生理機能(PF)、情感職能(RE)及精神健康(MH),得分與健康狀況成正比[3]。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22.1統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心理評分對比 研究組護理后心理評分均比對照組低(P<0.05)。見表1。
表1 2組SAS、SDS評分對比s,分)

表1 2組SAS、SDS評分對比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
2.2 2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指標評分 2組護理后各項生存質量指標評分均顯著高于護理前,但研究組提高幅度更大(P<0.05)。見表2。
表2 2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指標評分,分)

表2 2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指標評分,分)
注:與對照組護理后比較,t=11.7504,aP<0.05;t=12.9726,bP<0.05;t=12.1093,cP<0.05;t=12.3294,dP<0.05
?
RE是一種慢性疾病,高齡患者為該病的主要人群,RE患者的外界感知力、記憶力等均顯示出逐漸衰弱狀態,加之病情的反復發作與治療時間延長,導致大多數患者表現出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從而導致病情不斷加重,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4]。相關報道顯示,有效的綜合護理干預措施應用于RE患者可有效緩解其負面情緒,提高臨床治療效果[5-6]。為此,本研究針對本院124例RE患者予以不同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以期為日后臨床實施護理措施提供依據。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護理后SAS、SDS評分均比對照組低(P<0.05),提示綜合護理干預應用于RE患者,可有效緩解其不良情緒,提高護理質量。推測可能與下列因素相關:護理人員通過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并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屬詳解介紹醫院與科室的具體情況;針對性的向患者詳細講解RE疾病相關知識,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使患者能正確認識與對待疾病,減輕心理負擔。護理人員采用溫和、耐心溝通方式于患者交流,充分了解其心理壓力來源,并給予針對性疏導;同時告知患者關心疾病治療護理的必要性,盡可能緩解其負性情緒。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護理后生存質量評分得到顯著提高,但是研究組提高幅度更大,具體表現在SF、PF、RE、MH等方面,這與程玉娥研究成果類似,進一步驗證綜合護理干預應用于RE患者的臨床有效性[7]。出現該結果原因可能為:(1)護理干預可提高患者自我護理的知識,且對不利于疾病緩解行為的次數減少,使得RE發病的幾率下降,提高生活質量。(2)綜合護理干預中實施的健康教育這項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對RE疾病的認知度,使其能夠自覺增強預防疾病相關工作,加之囑其調節飲食習慣等均可使患者的社會活動能力得以提高。(3)護理人員積極引導患者的家屬參與到整個護理過程中,進而提高家屬對患者支持力度,進而控制疾病的發生頻次[8]。受時間短、樣本少等因素制約,本研究未對2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還有待于臨床進一步研究予以驗證。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應用于RE患者治療中,可有效改善其不良情緒,提高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李林麗.高齡老人反流性食管炎的護理[J].中國美容醫學,2012, 21(14):429-430.
[2] 程紅彥.護理干預對5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3,8(7):251-252.
[3] 鄧小紅,潘麗榮,盧喜娥,等.護理干預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治療依從性和療效的影響[J].現代醫藥衛生,2014,30(13):2033-2035.
[4] 黃紅艷,呂金.護理干預對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30):88-90.
[5] 張春紅.護理干預在老年反流性食管炎中的作用[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2,25(3):326-327.
[6] 胡美英,姜凌,張艷燕.系統護理干預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療效、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5,22(30):180-183,185.
[7] 程玉娥.整體護理在高齡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應用及對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安徽醫藥,2014,18(2):389-390.
[8] 申秀梅.綜合護理干預對提高胃食管反流患者生活質量和滿意度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13):35-37.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6.076
山東 276200 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中醫醫院內一科(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