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章節 本報記者 劉揚

在珠海航展上飛行表演的運-20
來自中國互聯網的消息稱,兩架運-20大型運輸機似乎于近日交付部隊。中國軍事專家認為,如果這一消息屬實,那對于運-20以及中國空軍而言是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件。這是中國空軍向強國空軍、戰略空軍轉型的重要一步。下一步,中國需要進一步完善運-20的設計,并綜合考量需要裝備多少架運-20。
傳運-20低調交付
多家網絡媒體報道稱,6月15日下午,首批兩架運-20交付部隊使用儀式在中航工業某試飛中心舉行。網上圖片顯示該機采用不同于以往解放軍運輸機涂裝的深灰色涂裝,外觀上顯得更現代。和海軍方面幾乎新型艦艇交付均公開報道的做法不同,空軍方面對新型裝備的交付很少公開報道。不過,專家認為,作為一種運輸機,運-20的首飛甚至進行了現場直播。人們有理由期待軍方公布更多信息。專家稱,對于網絡消息不予置評,但運-20確實已經到了開花結果的關鍵節點。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國專家1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運-20于2007年立項,2013年1月首飛,截至目前只進行了3年多的試飛,如果互聯網的說法是真實的,那么在這么短的試飛周期內就可以交付部隊,對于中國這樣一個幾乎是從零開始,缺乏大型運輸機研制經驗的國家來說實屬不易。不過,目前運-20還不完美。未來技術人員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進一步完善該機設計甚至家族化方面。 比如,其使用的發動機可以用新型的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替代,運-20的氣動布局也有完善的潛力,比如為其增加翼梢小翼降低阻力,提高飛行經濟性等。另外,是否可以發展民用型號,至少應該考慮讓其獲取中國民用適航證的問題。
空軍戰略轉型的標志
專家認為,運-20將讓中國空軍真正成為一支能夠全球到達的戰略空軍。一支空軍能否被稱為戰略空軍,一個重要指標在于力量投送的距離。在運-20服役之前,中國國產主力運輸機是運-8和在其基礎上改進的運-9,屬于中型戰術運輸機,據估計其最大巡航速度大約550公里/小時,最大載荷20噸。總體而言,該機飛行速度較慢,航程和載荷都有限,無法擔任遠程大規模投送的重任。進口的伊爾-76雖然具有較大的運載量和較遠的航程,但由于數量極為有限,加之貨艙尺寸較小,同樣無法承擔兵力的大規模遠程投送任務。國產運-20的研發成功和服役,未來將實現常態化遠程戰略輸送,確保中國空軍能夠實現“哪里有國家利益,就能出現在哪里”的全球到達能力。從近處看,該機可從大陸直飛南海任何一個島嶼機場,也能完成海外撤僑等非戰爭軍事行動。
力量投送需要一系列保障飛機實施保障。但目前空軍的特種飛機,缺乏大型飛機平臺。預警機只能依托運-8、加油機只能依靠轟-6,這兩者的最大起飛重量在70噸左右,難以支持遠距離的力量投送。基于轟-6平臺的轟油6由于起飛重量、油耗、載荷限制,基本上無法為重型戰斗機加油。而作為一款大型運輸平臺,運-20未來的主要用途不僅是戰略和戰術運輸任務,還將是重要的特種作戰飛機改裝平臺,通過這個大型空中平臺,中國可在運-20基礎上研制出包括空中加油機、預警機等多型特種飛機。
“大運”并非越大越多越好
目前,關于要制造或者裝備多少架運-20可謂見仁見智,到目前為止有1000架、400架和100架以上等多種說法。專家認為,這需要綜合考慮本國經濟承受能力和軍事戰略需求。大型運輸機不是越多越好,太多了閑置不用是巨大的浪費。1000架是一個不可想象的數字,400架也是非常大的數字。有人說美國空軍有1000多架大型運輸機,那實際上是把KC-135、KC-10大型加油機以及C-130運輸機都算上的結果,目前美國起飛重量超過100噸的專職運輸機只有C-17和C-5,它們加到一起大致300架左右,而這是一支在全球劃分戰區、要求空軍全球到達的軍隊。中國軍事專家徐勇凌最近接受采訪時談到的一個數據是100多架,業內人士較為認同這個數據。當然,運-20肯定會改裝為加油機、預警機,其改裝平臺需要造多少架,也要嚴謹論證。
另外還要考慮運輸機機隊配置問題。美國空軍裝備的運輸機中,C-130最多,因為這個級別的飛機使用率較高。中國也要優化運輸機的配置,充分把運-9這個級別的飛機用起來。▲
環球時報2016-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