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羽
摘要:本文以土地整理項目空間分異及其與經濟發展的耦合關系為題展開論述。首先,介紹了重慶市土地整改項目的實施情況。然后,從土地整改項目數量、類型上出發,探討土地整理項目實施情況的空間分異。根據以上分析,研究土地整理項目空間分異與經濟發展的耦合性關系。研究表明,土地整理能夠對占用土地進行調控,緩解土地時序上的矛盾,從而促進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土地整理;項目空間;耦合性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4-000001-01
我國是土地資源非常豐富,但是利用率普遍不高。鑒于此,很有必要開展土地整理工作。實踐證明,通過土地整理可以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帶動區域經濟的快速增長。在此基礎上,促進農村事業的發展。近年來,很多專家發現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存在著耦合性的規律,并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但是,這方面的理論卻比較少。鑒于此,本文以重慶市土地整理項目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土地整理項目的空間分異,然后對土地整理項目空間分異與經濟發展的耦合性進行深入研究。
一、重慶市土地整改項目實施情況
在全國土地整理區域中,重慶市被列為重點。該地實施土地整理后,其具體的實施情況表現為這幾個方面:第一,對田地、林地、公路、水資源,以及村莊進行合理整治,擴大了耕地面積,提高了耕地質量。在此基礎上,使農民朋友獲得了更多的經濟收益,并提高了他們的生活質量與水平。第二,在城市建設中產生的土地賠償費、開墾費被用于遠郊區農業發展中,促進了土地的整理與復墾。在此基礎上,增加了10萬農民的經濟收入。第三,采用簽訂協議的方式,在八角村、千秋村,以及雙溪村建立了土地整理公共項目。第四,建設了土地整理試點,以此來推進農村生產的順利發展。
二、重慶土地整理項目實施情況的空間分異
本文從土地整理項目數量、類型兩個方面出發,來探討重慶土地整理項目實施情況的空間分異。
1.土地整理項目數量的空間分異
從地域上來劃分,可以將重慶土地整理項目分為三個區域,分別是一小時經濟圈、渝東北、渝東南。這三個地區的國家級、市級項目分別是:1個、2個,4個。其次,在縣區項目上,重慶市近年來實施完成的項目已經超過800個。渝東南地區在100個以上,一小時經濟區在300個以上,渝北區不足100個。渝東北地區的土地整理項目也超過了300個。在渝東北地區中,萬州區最多。
2.土地整理項目類型空間分異
在重慶縣級投資土地整理中,根據不同的新增耕地率,將其劃分為4個類型。分別是(整理型、整理開發型、開發整理型、開發型)。采用SPSS軟件分析方法、測算距離方法進行聚類分析,來計算新增耕地率。結果顯示:開發性的新增耕地率≥70%。開發整理型的新增耕地率為50%-70%之間。整理開發型的新增耕地率為30%-50%之間。整理型的新增耕地率為不足30%。另外,根據新增面積的投資額的大小,也可以將土地整理分為不同的類型,包括高投資型、中等投資型、投資偏低型,以及低投資型。
三、土地整理項目空間分異與經濟發展的耦合性
1.經濟發展與土地整理項目的耦合機理
本文的土地整理項目主要為農用地整理。研究表明,土地整理項目與經濟發展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存在一定的耦合關系。主要表現在這幾個方面:第一,實施土地整理項目的目的不僅僅在于關注新增土地面積,更注重改善區域耕地的質量,以及生態環境的維護等。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后,可以充分發揮土地資源的功能。在此基礎上,提高土地耕作質量,實現糧食增產、增收的目的。第二,在土地整理工程中,改善了群眾的生活條件,增加了土地資源的社會福利,從而為土地經濟功能的發揮創造了基礎條件。當前,針對用地時序方面的矛盾,國家相關部門建立了一系列制度、規范,以此來對占用耕地的數量進行調整,從而滿足了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可以看出,在保護耕地的同時,也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只有充分發揮土地的生產功能,才能推動社會的建設與發展。可以看出,土地整理是連接城鄉經濟發展的重要紐帶,與經濟的發展有很大耦合性。一方面,提高了耕地資源的利用率,表現了在經濟方面的適用性。另一方面,對土地資源的結構進行調整,也促進了土地整理項目的可持續發展。
2.經濟發展與土地整理項目空間耦合關系的研究
耦合度指的是:在一個系統當中,各個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產生的作用。當前,國內外很多專家利用功效函數、容量耦合,以及幾何分析方法等,對社會現象之間的耦合性做了大量的分析、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績。當前,在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耦合性研究中,越來越多的學者采用了曲線軌跡規律。結果表明,該辦法的成效更大。由于土地項目整理與經濟的發展關系比較特殊,因此本文利用SPSS軟件中的曲線回歸模型,在比較各模型優劣的基礎上,來尋求經濟發展與土地整理項目的耦合性規律。結果顯示,隨著縣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土地整理的重心更加偏向整理、復墾。從單位面積的投資額上來講,每年GDP增長率、人均GDP增長率的耦合規律可以用復合曲線來表示。在該曲線中可以看出,縣級土地整理項目往往以單個項目開發為主,而且這些項目的規模都比較小。當項目規模不斷增大時,就會造成單位面積投資率增加的表象。其次,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導致單位面積投資額減小的趨勢。以上結論與土地整理工程中的標準是一致的,并且已經得到了驗證。
四、結束語
本文以重慶市為研究對象,在分析土地實施概況與空間分異系統的基礎上,選出幾組重要的指標。然后,將這些指標帶入到SPSS曲線經驗回歸函數當中,從而得出了經濟發展與土地整理項目之間的耦合規律。首先,在耕地占補平平衡指標上,該地存在“異地代補”現象。縣區經濟發展與土地整理項目工程之間的關系不顯著。其次,每年GDP增長率、人均GDP增長率與新增耕地面積的投資情況進行比較,呈現出s型的發展趨勢。最后,當農用地整改力度加大時,由于單個項目規模的影響,很容易出現投資額降低的表象。希望以上研究成果可以在土地項目整理中起到參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