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婭
摘要: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我們黨歷來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中都是堅持了黨性與人民性的統一。在新時期下,我們要警惕和防止兩種錯誤情形的出現,更要繼續堅持黨性與人民性的統一、一致性。
關鍵詞:黨性;人民性;群眾路線;統一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4-000038-02
習近平同志在2013年8月19日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深刻論述了黨性和人民性的問題,突出強調“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這樣深刻而簡潔的道理是每個黨員和干部應該牢牢記住的,也是黨員和干部應該在為人民服務中致力體現的。
一、提黨性和人民性一致問題的原因
目前,隨著經濟建設的迅猛發展,我國已經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決定性新階段,迎來了發展的關鍵時期、改革的攻堅時期、矛盾的凸顯時期,短期內的矛盾與長期矛盾相結合,國際、國內問題相互影響,導致各種潛在的風險與困難,種種問題和種種矛盾下,黨性和人民性再次成為敏感話題。有些人質疑“你是替黨說話還是替老百姓說話”、“你是站在黨的一邊還是站在群眾的一邊”。這樣的疑問可以說明顯把黨性和人民性看成是對立的兩個面,有一種錯誤觀念,覺得黨性是專門對黨負責,人民性是對人民群眾負責。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指目前在我國人口中,黨員人數不及人民群眾這個大范圍的人數,因此,人民性應該大于黨性。之所以存在上述黨性與人民性是對立的、人民性高于黨性的錯誤觀念,完全是沒有把握住黨性和人民性的基本概念問題。因此,針對這些現象,習近平同志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嚴肅指出,這“都是不正確的、錯誤的,必須加以廓清和糾正”。同時強調,“從本質上說,堅持黨性就是堅持人民性,堅持人民性就是堅持黨性,黨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沒有脫離人民性的黨性,也沒有脫離黨性的人民性”。“把黨性和人民性割裂開來、對立起來、搞碎片化,在理論上是錯誤的,在實踐上也是有害的”。因此,有必要在這種錯誤觀念下提出黨性與人民性統一的問題。
二、歷史和現實都證明黨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
所謂黨性,就是一個政黨固有的本性,是階級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現。黨性通過黨的性質、宗旨、綱領、黨員黨風等所體現出來。人民性是基于人民利益的角度。一個政黨和人民的關系是否一致取決于這個政黨的性質和宗旨。不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共產黨都始終站在貫徹群眾路線的,這是與人民性中基于人民利益的角度是一致的。
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中開篇指出:“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毛澤東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什么是我們的問題的中心呢?我以為,我們的問題基本上是一個為群眾的問題和一個如何為群眾的問題”;“我們的文藝應當為千千萬萬勞動人民服務”??梢钥闯觯伯a黨的本質或本性是人民性,是與人民性一致的。共產黨是因人民而生,致力于為人民服務。
在實踐中,共產黨從一開始成立以來,都在踐行著為人民服務的觀點,都是人民利益的踐行者。共產黨成立后就開始積極組織工人,開展工人運動,為工人的權利努力。在國民革命時期,與國民黨建立聯合統一戰線,進行北伐戰爭,消除軍閥政權,為蒼生的黎民百姓謀出路,謀幸福。在北伐戰爭勝利過后,國民黨發動政權公然舉起屠刀向自己的同盟者進行殺害。經過三次起義后的失敗,轉戰到農村,建設農村根據地。為千千萬萬的農民謀利益,進行土地革命,消滅封建土地所有制,讓農民獲得最直接的利益一土地。經過八年抗日的浴血奮戰與四年的人民戰爭,在1949年這個歷史性的時刻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基本綱領中也可以明確共產黨是遵循人民利益的。綱領是一個政黨、政府、社團在一定時期內為了完成任務而制定的具體奮斗目標與行動步驟??梢哉f,如果作為一個政黨的綱領是公開樹立起來的一面旗幟,是表明一個政黨性質的重要標志。新民主主義中政治綱領表明國家是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總的來說是人民的,而不是屬于地主階級、資產階級專屬的。經濟綱領中首先是沒收封建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真正第一次實現耕者有其田的長遠理想,土地轉移到農民手中,成為農民的私有財產。這個對于當時占了全國人口大多數的農民來說,不是站在人民利益的立場上嗎?其次,沒收官僚壟斷資本歸新民主主義國家所有,使新生政權掌握國民經濟命脈,讓官僚壟斷資本不再成為以往剝削人的資本,而是為國民所有、為國民圖利的國家資本主義。最后,保護民族工商業,對于保護民族工商業的絕對性原因是基于對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利益的考慮。試想如果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甚至在新民主主義社會當中,不發展民族工商業,不保護民族資本主義,人民日常生活用品的供給會受到影響,工人會受到失業的威脅,而且社會秩序會發生混亂以至于給敵人造成可乘之機,影響新生的人民政權的鞏固,不利于國民經濟的向前發展,給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造成不利的影響。當時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在接管城市工作時,毛澤東特別強調接受工作要“原封原樣,原封不動”,讓他們開工,恢復生產,可以看這些種種舉動都是站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之上,對廣大人民都是有益的。新民主主義文化綱領強調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其中大眾的文化強調的是為全國90%的廣大工農大眾服務。這就要求做文化事業的知識分子站到人民大眾特別是工農兵的立場,用工農兵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代表工農兵群眾根本利益的革命思想,使文化和文學藝術為工農兵服務??梢哉f,毛澤東思想當中活的靈魂里“群眾路線”在共產黨領導下發揮得淋漓盡致。
無論國際國內環境如何,我們黨始終都能克服困難,取得一個一個的勝利,靠的就是群眾的力量。正是因為我們黨性與人民性是一致的,才能一直以來深得人民群眾對黨的支持與擁護。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鄧小平實事求是地遵循了群眾路線的方針,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國民經濟,使人民群眾的真正沐浴到改革開放的春風,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鄧小平一直強調要大力加強黨的組織、黨員同群眾的聯系,要把國家的形勢和困難、黨的工作和政策經常真實地告訴群眾。要堅決批評和糾正各種脫離群眾、對群眾疾苦不聞不問的錯誤。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
三、新時期下繼續把體現黨的主張和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
新時期下,繼續做到黨的主張與反映人民心聲的統一就是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的統一。
(一)堅持黨性
堅持黨性,核心就是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站穩政治立場,通過體現黨性的路線方針政策、重大決策部署一定要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立場上堅持人民性。黨的一切大政方針政策一定要經得起實踐的檢驗。毛澤東早在《反對本本主義》里提過:“你對于某個問題沒有調查,就停止你對于某個問題的發言權”、“邁開你的兩腳,到你的工作范圍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學個孔夫子的‘每事問,任憑什么才力小也能解決問題,因為你未出門時腦子是空的,歸來時腦子已經不是空的了,已經載來了解決問題的各種必要材料,問題就是這樣子解決了”。毛澤東在這篇文章中已經給黨指明方向,任何問題都是從基層出來的,必須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黨始終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為整體利益不斷開拓、積極奮進,已實現人民利益為己任。致力于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正確理念,強調以民為本、以人為本,這就是黨出發的基本點。
(二)堅持人民性
新時期下,堅持人民性,就要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起點,大力真真切切改進工作作風,克服高處不勝寒、不接地氣的問題,主動深入基層一線調研、調查,從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致力于基層問題的解決,滿足人民意愿呼聲。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不僅顧老百姓物質層面,還要兼顧老百姓的精神層面。不斷推出清新樸實、生動鮮活的文學、文藝作品.讓文藝作品體現出絕大多數人的社會效益,而不是只顧沾滿銅臭味的經濟效益。讓老百姓不僅在基礎的物質層面得到滿足,更能在精神層面分享到新時期的快樂、愉悅。讓廣大人民在滿足需求的同時提高自身的素養,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動力,凝聚人民的精神力量,形成一派生氣勃勃的社會積極朝氣,自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出自己的才智。
在新時期下,做到黨性和人民性的有機統一,堅持黨性也就是堅持人民性,堅持人民性也就是堅持了黨性,黨性是寓于人民性之中的,人民性映襯黨性,沒有脫離人民性的黨性,也沒有脫離黨性的人民性。黨性和人民性是互動相通的,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