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弛
摘要:本文主要討論主要討論資本外逃出現的誘因和具體機制。這些因素主要分為經濟因素和非經濟因素。其中,經濟因素包括如利差,貶值預期,金融壓抑等,非經濟因素包括腐敗,政治風險等因素。
關鍵詞:資本外逃;貶值預期;金融壓抑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4-000082-01
2014年四季度以來,中國出現大規模的凈資本流出,引起眾多學者對資本外逃的關注。要應對資本外逃,首先要搞清資本外逃的原因。本文主要討論主要討論資本外逃出現的誘因和具體機制。這些因素主要分為經濟因素和非經濟因素。其中,經濟因素包括如利差,貶值預期,金融壓抑等,非經濟因素包括腐敗,政治風險等因素。
一、經濟指標變化
(一)境內外利差縮小
由于新興經濟體普遍存在金融管制,國內金融市場建設也欠發達,因此新興經濟體國內融資成本和無風險利率都要高于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此時,外國投資者可以在國際市場上以較低的利率融入資本,然后將資本投資到新興經濟體來獲取利差收益。因此,當一國內部或外部各種因素發生變化,如國內央行降息,導致本國境內外利差縮小時,此前旨在獲取利差的外國資本就會對此做出反應,迅速撤離國內,從而引發資本外逃。
(二)貨幣貶值預期
根據經典的國際金融理論,在無套利機會的前提下,兩國的利率之差與匯率波動之間應該存在一一對應的關系。這意味著當觀察到或可以預期到境內外利差縮小時,本國貨幣在未來會出現貶值以滿足平價關系。因此,境內外利差縮小會導致貨幣貶值預期。一旦投資者普遍預期本國貨幣貶值,國內投資者就會通過各種渠道將資本轉移到國外,兌換成相對堅挺的貨幣來規避貶值風險或獲取貶值收益,從而引發資本外逃。另一方面,如果預期未來本國貨幣匯率會大幅貶值,那么外商直接投資的收益就會被貶值所吞噬,從而誘使直接投資的主體也撤離。
(三)激增的通貨膨脹率
一般而言,溫和的通貨膨脹并不會完全抵消企業投資利潤,甚至在部分情況下可以促進企業的定價能力從而增加企業利潤。但是,在通貨膨脹率激增的情況下,FDI的收益就會被抵消。因此,與匯率的貶值預期相同,激增的通貨膨脹率會使FDI減少。阿根廷和俄羅斯都在經歷惡性通貨膨脹的同時,出現了大規模的資本外逃。
二、環境制度因素
(一)金融壓抑
金融壓抑的概念首先由麥金農提出,是指在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的政府干預金融市場的做法。金融壓抑造成的直接后果主要體現為兩方面,一是國內利率被人為壓低,過低的信貸資本價格會催生低效率的投資行為。二是居民可選擇的投資產品數量較少,只能將收入轉為銀行儲蓄,并獲取較低收益。在面臨多重金融管制的情況下,國內投資者缺乏有效的投資產品來實行分散化投資并獲取最大收益,此時就會發生資本外逃。
(二)外資特權
發展中國家大多希望通過引入國外資本來彌補國內的資本不足,同時引入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因此,為了更好地引入外資,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都曾實施一系列的優惠政策以鼓勵外資流入。正是由于外資享有眾多的特權,國內資本會試圖首先逃到國外獲取外資身份,然后以外資的幌子繞回本國進行投資。雖然這類資本最終回到國內,但是資本的所有權已經轉移到國外,已經形成實質上的資本外逃。一旦外資特權被削弱,國內資本繞道國外的動力也就消失,由外資特權引起的資本外逃規模也會相應減少。
(三)錯誤或不穩定的宏觀政策
經濟政策是影響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一旦出現重大政策失誤,經濟發展將受到巨大沖擊,國內經濟容易在短期內出現的劇烈波動。宏觀經濟波動意味著風險的提高,從而誘使資本逃離本國。
除上述提到的國內因素之外,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也會引發新興經濟體的資本外流。一些重大的國際經濟事件,如歐債危機和美國的財政懸崖危機,都會帶來國際投資者對全球經濟的風險預期增加,大量國際資本會選擇從新興經濟體撤離,從而引發新興經濟體出現資本外逃。
三、國內政治風險
國內政治風險包括政權的頻繁更替和國家體制的變革等。這些風險很容易造成社會動亂,對經濟造成極大傷害。在蘇聯解體之后,俄羅斯開始實行經濟體制轉軌。這一時期,經濟政策表現出典型的易變性和隨意性,大大增加了國內的社會風險和政治風險。俄羅斯的企業在不合理的稅收制度,有組織的犯罪和腐敗行為以及不健全的法制體系下,亟需將資本轉移到國外避險。國內政治風險誘發資本外逃的例子還有阿根廷。1981年,Jorge Rafael Videla將軍成為為阿根廷總統,但同年12月就被陸軍元帥Roberto Viola驅逐。1985年,阿根廷出兵鎮壓了國內右翼勢力的暴動。1987年阿根廷總統Raul Alfosin鎮壓軍隊反叛。1989年5月,卡洛斯總統的緊縮政策引發了全國性的暴亂。在這一時期內,阿根廷資本外逃規模年均占GDP之比為3.4%,這一比例在1989年達到10%的頂峰。
四、腐敗
腐敗與資本外逃的關系是近幾年來學術界關注的熱點。腐敗與資本外逃之間主要存在三種作用機制。一是腐敗會導致社會尋租行為增加,惡化國內投資環境,刺激資本逃出國外。二是腐敗會給資本外逃提供更多的渠道,促進資本外逃。三是利用腐敗獲得的非法收入需要轉移出國,或者繞道國外之后返回再國內,或者直接留在國外進行投資和消費。上述三種機制都會促進資本外逃,目前的學術研究很難確定那種機制是最主要的,更多時候要視具體國家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