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民玲
摘要:歷經30年,自2015年起,我國將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第二次地名普查,其主要任務是完成地名基本情況的調查;規范地理實體名稱;設置地名標志;開發、應用普查成果;建立地名普查檔案。本文從明確基層地名普查面鄰的重點和難點以及如何做好這次普查進行了全面系統解析。
關鍵詞:地名普查;困難;對策
中圖分類號:C92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4-000094-01
地名普查同其它統計工作一樣,重點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因此基層如何做好地名普查工作,值得我們認真研究思考。從一個基層普查員的角度,本人就如何做好這次普查工作有以下幾點考慮:
首先要明確基層地名普查面鄰的重點和難點,基層普查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困難:
1.專業人才隊伍缺乏。在鎮村兩級沒有專門從事地名管理的的人才隊伍。縣級一般只在民政部門設地名科,而長期從事各類普查工作的統計部門則一般沒有專門的地名普查科室。并且長期以來不受重視,人員配備不齊,運行資金不到位。由于本次地名普查類別主要包括行政區域,非行政區域,群眾自治組織,居民點,交通運輸設施,水利、電力、通信設施,紀念地、旅游景點,建筑物,單位,陸地水系,陸地地形等11大類地名實體進行普查,工作量大,任務分散,因此單靠有限非專業人士是很難完成這么一項浩大的一項工程的。
2.經驗缺乏。由于本次地名普查是時隔30年后進行的一次全面普查,時間間隔長,很多新增要求沒有成功經驗可借鑒,即使是上次普查過的內容,現在較上次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難有現實的成果可復制。本次普查只有立足本地實際,進行切實可行的探索,才能真正達到任務目標要求。
3.所需的文獻資料缺乏。由于建國以來我國僅進行過一次專業地名普查,而且是在30年前,鑒于當時的條件限制,所編撰的地名志比較簡單,參考價值不大,而一般情況,在基層,普遍不重視歷史資料的歸集整理,沒有其他的相關圖、錄、典、志等文獻資料可供借鑒和參考,尤其是缺乏記載名稱由來、含義、歷史沿革以及相關屬性信息的文獻和資料。因此對于一些政區實體,尤其是對于一些歷史悠久的政區實體應深入調查、考證、梳理其承載的地域文化內涵。
保障不到位。一些單位領導對本次普查的認識不到位,甚至對此只是通過開幾次會的形式安排下去。沒有采取切實可行的行動:一般不會專門從相關部門抽調人員成立普查領導小組及辦公室,以及由專業技術人員和專業地名工作者成立的專家委員會。人員得不到保障;設備得不保障;所需經費不納入財政預算,經費得不到保障。
針對以上困難和實際,個人覺得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好這次普查工作:
一、加強組織領導,統籌做好本次普查工作。各地要高度重視此次普查工作,加強組織領導,統籌做好普查工作機構人員、設備、經費等保障工作;有效利用各方資源,科學安排部署,認真落實上級有關地名普查工作的要求,有序推進各項工作開展。各地要按照地名普查工作的有關政策要求和工作需求,積極爭取各方面的理解與支持,合理調配辦公室人員,購置必要的辦公設備(設施),規范編制經費預算,保障地名普查工作順利開展,有針對性的開展業務培訓,強化提高各級普查工作隊伍的業務技能。
二、建立工作機制。各級要建立普查工作機制,規范普查的內容和范圍,分解工作任務,并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措施和相關工作制度。要做好工作部署,研究、協調處理普查中遇到的問題;要實行領導分級制和數據審核崗位責任制,落實數據審核“一枝筆”,發揮政府的牽頭和紐帶作用,統籌做好協調工作,實現信息共享;要強化指導督導,發揮好專家和技術人員的特長優勢,協助解決普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加強調度和通報,有效促進工作落實;要嚴格遵守國家保密法規和有關保密紀律,認真落實保密措施,防止發生失泄密問題;要嚴格遵守軍事設施保護法律法規,普查軍事管理區所轄地名時應當征得當地軍事設施保護委員會或軍事設施管理單位的同意,并按規定做好軍事設施信息的保密。
三、注重普查實效。各級地名普查機構要嚴格貫徹執行上級的統一部署和相關技術要求,認真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統一計劃方案,縣、鎮地名普查領導小組要緊密結合當地實際,科學制定計劃方案,明確任務責任分工,按統一的時間點和任務要求推進工作。統一任務內容,細化普查地名類別,科學、合理篩選普查對象,規范地名屬性數據采集錄入,嚴格質量控制和監理,確保普查成果數據質量。(一)詳細收集地名普查資料:資料收集主要包括三類:一是有關地名屬性和圖形信息的書刊、地圖,主要包括已公開出版有關地名的圖、錄、典、志和成果檔案資料,重點圍繞地名名稱的由來與含義、歷史沿革、地理實體概述等內容組織資料收集;二是地名主管部門和其它專業部門工作中和區劃數據庫管理系統錄入的區劃地名界線信息;三是普查地區相關的基礎地理數據與遙感影像數據,以及有關部門開展相關普查獲取的成果數據。(二)是實地查證地名或地名標志的現狀、標準名稱書寫,核實預填寫內容的準確性和現勢性,并糾正其中的錯誤;二是采集登記表中缺失的內容和多媒體信息,并視情測量地理實體的相關物理參數;三是采集登記新生地名實體測量并登記相應的地理坐標;四是標注工作草圖,將地名名稱、位置的變化情況規范地標注到工作草圖上。
四、搞好宣傳報道。各地要制定宣傳工作實施方案,統籌做好普查宣傳工作。通過報刊、廣播電視和互聯網等新聞媒體以及宣傳欄、廣告欄等多種宣傳工作,廣泛宣傳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的重要意義、工作進展和先進典型,積極創造地名普查人人有責的社會氛圍。
五、嚴格地名信息審核:主要內容包括:在“數量”方面主要檢查有無漏查現象,與普查范圍內的實際地名數量是否相符;從“質量”的方面主要檢查項目要素填寫是否齊全,內容是否準確規范,圖表名稱是否相符等,審核要以搜集的有關地名檔案,資料為依據,堅持與歷史相符與現實相印的原則,確保普查信息數據真實可靠,經考證有疑問或不能確定的可由專家委員會和上級普查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