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瑜
摘要:自新世紀以來,我國農村經濟持續發展,逐漸朝著“現代化、工業化、城鎮化”道路。農業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首要前提,“三農”問題已成為新時期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新時代下,由于受到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農村會計工作存在各種問題,需要采用多樣化措施,規范農村財務管理,不斷提高農村會計人員的綜合素養。以此,不斷促進新時期農村經濟持續發展,維護農村的和諧穩定。
關鍵詞:農村;會計隊伍;建設;管理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4-000234-02
隨著社會不斷呢進步,經濟持續發展,我國農村已迎來新面貌。在村級集體經營管理中,農村財務管理是其核心組成要素,關乎農民的切身利益,農村財務管理已成為新時期廣大農民群眾關注的焦點。在建設“新農村”道路上,需要多角度、多層次分析不同地區農村財務管理現狀,加強管理,健全農村財務管理制度,注重農村會計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水平。以此,不斷促進農村經濟持續發展,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
一、新時期農村會計隊伍管理現狀
1.重視程度不夠,頻繁變動
就我國而言,大部分地區都沒有意識到會計隊伍建設的重要性,相關部門沒有結合該地區會計隊伍建設現狀,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措施,層層劃分責任,落實到具體的工作崗位中。同時,在農村會計隊伍建設過程中,由于受到各種主客觀因素,需要面對各種問題,嚴重阻礙隊伍建設。同時,在日常工作中,業務主管部門只是對村會計進行個別業務指導,沒有健全相關的管理制度,規范村會計工作,村會計隊伍極其不穩定,存在各種問題,導致大量人才流失。在增加管理難度的同時,村級各項業務工作也無法正常開展,嚴重影響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
2.缺乏系統化的培訓
就村會計而言,在農村生存發展道路上,它扮演著關鍵性角色,比如,全縣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農村經濟統計等業務工作。由于這些業務工作具有鮮明的“政策性、專業性”特點,必須加強農村會計隊伍建設,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但在日常工作中,農村會計人員并沒有得到系統而全面的培訓,會計人員不具備必備的專業會計理論知識,專業技能,無法有效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導致會計工作無法順利開展。同時,在會計人員培訓中,并沒有把村會計培訓納入到村級干部免費培訓計劃中,導致人員培訓沒有充足的經費做保障,一系列業務培訓工作也無法順利開展。
3.會計隊伍老齡化,報酬待遇參差不齊
在農村會計隊伍建設中,老齡化現象日益嚴重,50以上的占據較大比例,甚至還有70歲以上的會計人員,會計人員比例嚴重不協調,人員結構存在較大問題。會計人員大都不具備較高的文化素質,業務水平也比較低,大專以上學歷的人員非常少,嚴重影響村級會計隊伍整體水平的提高。在薪酬方面,農村沒有統一的參照標準,參差不齊,不利于調動員IX.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人員流動大。
二、新時期農村會計隊伍建設與管理措施
1.深化開展法制教育
在建設、管理農村會計隊伍過程中,需要不斷加強會計信息法律責任。在日常工作中,必須明確會計信息失真負責人,監督管理會計工作,造成過失、過錯者必須依法承擔相關責任,使工作人員意識到會計工作的重要性,注重自身行為規范。在此基礎上,要通過不同渠道,開展多方面的普法宣傳活動,做好農村會計法規宣傳教育工作。農村干部、法定代表人需要起到帶頭作用,引導會計工作人員學習必要的法律法規以及財會專業知識,不斷改善新時期農村會計工作現狀,加強農村會計隊伍建設。還要在農民群眾、農村職工中不斷宣傳會計法規知識,為建設農村會計隊伍營造一種良好的環境氛圍,充分發揮農民群眾作用,動態監督農村會計人員。此外,對于農村會計人員來說,必須具備具備的職業素養,能夠學法、守法,愛崗敬業,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具備基本的職業道德、職業紀律,使我國農村會計的優良作風得到更好地傳承,不斷加快新時期新農村建設步伐。
2.加強農村會計人員培訓
在社會市場經濟條件下,需要以社會市場為導向,對農村會計人員進行系統而全面的培訓,逐漸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在培訓過程中,要對會計人員是進行再教育學習,學習重要的法律法規、財會專業知識,不斷完善他們已有的知識結構體系,提高他們的綜合知識能力,比如,文字表達能力、經濟活動分析能力。要結合當下會計人員現狀,通過不同渠道采取可行的措施不斷提高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能夠熟練操作計算機,具備必要的會計核算技能等。隨著社會市場不斷變化,農村會計人員還需要具備較強的工作應變能力,能夠有效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確保各項業務工作順利開展。還要具備必要的社會交往能力,確保各項會計業務有序進行。為了更好地提高農村會計的綜合能力,在進行系統化培訓的同時,還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業余輔導。各地區相關部門需要以定期、不定期形式舉辦培訓班,優化利用會計輔導網,結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特征,社會市場動態變化,學習最新的會計制度,電子計算機知識等,考核發證,評定職稱。以此,不斷調動農村會計人員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注重自身各方面技能的提高,更好地勝任對應工作崗位。
3.優化農村會計考核制度、薪酬制度
在實際工作中,需要結合自身發展特點,不斷健全已有的考核制度,構建以“德、能、勤、績”結合的全新考核制度。并根據考核制度特點,明確考核細則,層層落實,為提高農村會計人員的職業素養、綜合工作能力提供有利的保障。在此過程中,需要采用量化的考核方法,全面了解當下會計任務完成情況,客觀地考核算賬、記賬等環節。要采用精神和物質獎勵相結合的方法,表揚日常工作中業務能力強,表現突出的會計人員。同樣地,對于那些表現差,不認真工作,業務水平低下的會計人員,要根據具體情況,結合群眾意見,予以批評教育。還要采用末位淘汰的方法,不斷激勵會計人員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注重自身各方面技能的提高,為提高農村會計隊伍整體素質做好鋪墊。此外,還要完善薪酬制度,制定統一的標準,有效防止農村會計人員大量流失。
4.實行農村會計人員委派制度
在提高農村會計人員綜合素質方面,委派制度發揮著關鍵性作用。在委派制作用下,能夠有效打破各方面的限制,比如,地域,動態管理農村會計人員,不斷規范他們各方面行為,需要制定責任制,層層劃分,使會計人員明確自身職責、是獎懲等,優化會計人員選拔,不斷提高農村會計人員工作主動性,有效改善當下農村財務管理現狀,不斷提高農村財務管理水平,確保會計數據信息更加準確,能夠為相關工作的順利開展埋下伏筆。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農村流動資金利用率,避免大量集體資產流失,減少各方面的開支,防止各種違紀現象的出現,比如,貪污挪用、公款私用,有效解決基層各方面矛盾。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要把農村會計人員隊伍建設與管理工作放在首要位置,要全面而客觀地分析不同地區實際情況,采取可行的措施,健全已有的各種制度,注重農村會計人員的培訓,優化重組農村會計人員結構,解決老齡化問題。以此,不斷提高農村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成為新時期需要的高素質專業人才,具備較高的會計水平,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管理,促進新時期農村經濟穩定發展,走上長遠的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