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莉
摘要:“十二五”期間,阜陽市電力行業發生了深刻變化,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的電力支撐。“十二五”全市全社會累計用電量448.6億度,比“十一五”增長約1倍,年均增速為11.9%,電力行業迎來了全新局面。
關鍵詞:十二五;電力消費;用電量
中圖分類號:F426.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4-000349-01
“十二五”以來,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全面轉型、加速崛起、富民強市為主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發展效益,重點推進電網建設,大力實施農網升級,深化供電服務,全市電力消費再創新高。
一、基本情況
“十二五”以來,隨著我市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市全社會用電量逐年擴大,至“十二五”末年,全市用電量首次突破百億度大關,創歷史最高水平。2015年,我市全社會用電量104.4億度,居全省第5位,增速達到8%,居全省第1位,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5個百分點。“十二五”期間全市全社會累計用電量448.6億度,比“十一五”增長約1倍,年均增速為11.9%。
二、主要特征
(一)電力消費結構繼續優化
“十二五”以來,國家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和工業轉型升級步伐,電力消費結構不斷優化。2015年,三次產業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分別是第一產業0.9%,第二產業57.6%,第三產業14.0%,三產和一產用電量占比分別比2010年提高3.8和0.4個百分點,而二產占比則降低了5.3個百分點,打破了傳統的用電格局。
(二)第三產業用電量延續高速增長勢頭
“十二五”期間,我市第三產業用電量基本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速度,年均增速達到19.1%。第三產業用電量較快增長充分印證了我市第三產業增加值保持較快增長,已經成為當前穩定GDP增長的主要支撐力量。2015年,第三產業用電量14.6億度,同比增長16.3%,其中,商業、住宿和餐飲業用電量5.0億度,同比增長14.3%,公共事業及管理組織用電量4.1億度,同比增長15.3%。
(三)居民生活用電量逐年攀升
隨著我市惠民生、保民生政策的不斷實施,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逐年攀升。“十二五”全市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年均增長12.9%,高于全行業用電量1.4個百分點。2015年,全市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28.7億度,比2010年增加約13億度,占全社會用量的27.5%,同比增長10.2%,高于全行業用電約3個百分點。由于近年來農網改造力度不斷加大,電能質量逐步提升,以及家電下鄉政策的繼續實施,空調、冰箱、彩電、電腦等各種家用電器大范圍普及,全市鄉村居民用電量呈現快速增長態勢。2015年,鄉村居民用電量為20.8億度,同LE.t曾長12.2%,高于城鎮居民用電量增幅5個百分點,對居民用電量增長貢獻率為85.2%,是帶動居民用電量增長的主要因素。
(四)工業用電量增速和占比逐年下降
“十二五”以來,我市工業用電量由高速度增長轉為低速度徘徊。2011年工業用電量增速和占比為“十二五”期間最高,增速為19.9%,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是61.6%,此后,增速和占比逐年下降,至2015年降至最低水平。2015年,我市工業用電量58.2億度,同比增長4.1%,增速與2014年基本持平,比2011年下降14.9個百分點;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是55.7%,比2011年下降5.9個百分點,比2014年下降2.1個百分點。
三、幾點建議
電力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性能源,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經濟發展需要電力提供能源保障。當前由于部分行業用電效率不高、公共機構用電居高不下、居民用電持續剛性增長的影響,給節能工作帶來較大壓力。因此,科學用電、節約用能,是“十三五”時期節能工作的重要抓手。
(一)做好新常態下的電力需求分析預測。現階段,經濟下行壓力大,“穩增長”、“調結構”和“惠民生”任務重,需要電力行業準確把握經濟新常態三大特點,總結歷史數據,掌握經濟社會發展與電力需求增長的普遍規律,順應電力需求增速換擋大勢,實事求是做好“十三五”及中長期電力需求預測。
(二)著力提供用得起的安全綠色電能。立足電力行業全局,統籌規劃電網發展目標、結構和布局,優化配置好能源發電品種,提高新能源發電發展質量,控制煤炭消費總量、提高電煤占煤炭消費的比重,建立分布式電源發展新機制,推進電網智能化,著力提供用得起安全綠色電能。
(三)加強對第三產業和居民用電的管理。第三產業和居民生活用電持續快速增長,加強對這兩方面的節電管理不容忽視。加大公共機構節能力度,充分發揮公共機構在社會節能中的表率作用;落實好賓館、酒店的節能管理,提高能源效率;加強公共照明管理。在加快經濟發展、改善民生、普及家電、促進消費的同時,更要大力增強節能意識,普及節能知識,推廣節能產品,引導居民合理用電。
(四)加強政府職能部門的監管和導向作用。節能主管部門對全社會的用電用能進行規范有效的監督和管理,協調各部門齊抓共管,堅決制止亂用能、高用能和隨意浪費能源的行為。相關職能部門都要負起責任引導用電單位和個人合理科學地使用電能,培養良好的節約用電習慣,在節能工作方面各盡其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