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濤 劉西貝
摘要:本文從藝術現象學的理念出發,對藝術現象學與綠色文化發展關系進行闡述,指出了目前國內文化產業發展所出現的問題,針對國內文化產業每個層面所的問題筆者從不同角度提出了綠色文化轉型發展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藝術現象學;文化產業;綠色文化產業;產業轉型
中圖分類號:1253.4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4-000460-02
文化是一個民族獨特的印記,是區別于其他民族最獨特的內涵。一個國家要想在世界民族之林自立不息,必須要有其優秀的民族文化;一個國家要想持續發展,也必須要以文化為軟實力作保證。本文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研究是基于藝術現象學的理論角度,這不僅對藝術現象學理論的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而且對我國文化產業的優化及發展也具有十分積極的現實指導意義。
一、藝術現象學與綠色文化產業發展的關系
理解藝術現象學的涵義首先要對“現象學”這一概念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現象學可以理解為一個哲學流派或一種哲學思潮,其是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于20世紀初創造的哲學流派。但隨著現象學的發展,現象學已經不只是單純的一個哲學流派,其所提出的思維方式、創作方式以及思想觀點被藝術、美學等眾多人文學科所接受,現象學也衍生出很多新的理論學科,比如藝術現象學、精神現象學、知覺現象學等等。
藝術現象學可以說是當代西方人文及藝術領域的前沿思潮,是藝術思想哲學化的思考,其主要探索一種新的思考與創作方式,其研究對深入理解當代哲學、藝術及整個人文學科的發展趨勢及其思想基礎具有重要意義。在藝術現象學思潮下,人們對當代文化、藝術的發展必然會產生新的認識。藝術的本質就是顯現真實世界之美,讓人類更好地生活與發展,這本身就是一種科學的發展觀,與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發展精神相契合。文化產業是國家藝術文化活動高度繁榮而延伸發展起來的產業形態,推動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對我國經濟結構的優化、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會精神文明建設都有十分積極的意義。但從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現狀來看,雖然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比如文化產業發展水平低、管理機制落后、文化產業各領域關聯度低、法律體系不完善等等。要想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必須要對文化產業的發展有科學的認識,不僅要看清其表象,更要認識其實質,需要多種理論思考模式,而藝術現象學正好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考方式,在藝術現象學理論思潮下,我國當今階段文化產業的發展是一種粗放式的發展方式,要解決當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必然需要加快我國文化產業的綠色轉型。
二、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011年,十七屆六中全會正式提出“文化興國戰略”,這也使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邁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但在我國文化產業高速發展的同時,我國文化產業存在的問題也日益顯現,這些問題已經嚴重制約了我國文化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任何產業形態的發展都必須以產品為基礎,提供豐富、優秀的文化產品或服務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前提,但從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現狀來看,我國文化產業產品質量水平低,缺乏創新與科學發展的意識。首先,我國文化產業產品日趨低俗化與功利化,與文化產業文化屬性要求相背離。受市場經濟環境的影響,人們的思想也發生著巨大變化,功利主義已經成為行為辦事的一大宗旨。以我國影視文化市場為例,一些影視制作廠商為了商業目的過度使用商業營銷手段,依靠人氣明星來支撐票房收入,而不是用心來做影視,違反了影視藝術的初衷,不僅劇情夸張、不符合邏輯,制作低下,意義粗俗,演員也是毫無節操與下限,使得整個影視固骯臟不堪、烏煙瘴氣。其次,缺乏創新意識。從目前來看,我國文化產業主體缺乏創新意識與科學發展意識所導致的對國外文化產業產品內容與形式的模仿已經成為制約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持續發展的源動力。最后,文化產業產品缺乏正確價值導向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很多人不能正確認識文化意識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在發展文化產業過程中不自信,缺乏文化自覺,甚至存在著背棄我國優秀文化、文化產業價值導向偏離國家意識形態的嚴重問題,這不僅不利于我國文化產業的科學發展,而且也會是我國文化受到嚴重的侵蝕。
雖然我國政府十分強調文化產業的發展,但我國大部分文化產業主體及相關產業部門對文化產業的認識仍存在不到位、不全面、不系統的問題,而且國家主流媒體對發展文化產業的宣傳也遠遠不夠,使我國大眾對文化產業的發展及與經濟發展的融合性不能科學的認識。
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管理機制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文化產業管理依然存在體制性的障礙,我國政府現在仍處于“辦”文化的自身定位,而不是真正發揮政府管理職能,存在著嚴重的行業分割、壁壘現象,不能把發展文化產業的角色任務真正交給市場主體;第二,文化產業的發展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階段過程,國家需要設置相應的保證機制去保證其順利發展實施,但我國目前仍沒有建立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政策與制度保證機制,在政府機構設置及職能設計方面也存在著缺失,從而不能充分發揮政府在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的職能作用。
三、綠色文化產業轉型的策略
從產業經濟學理論角度來分析,產品策略是其他一切市場營銷策略的基礎,針對我國文化產業產品質量水平低,缺乏創新與科學發展意識等問題,促進我國綠色文化產業產品優化升級,提高我國文化產業創新發展意識是實現我國綠色文化產業轉型的重中之重。對于文化產業主體來說,一定要守住道德底線,承擔其相應的社會責任,用心做文化,懷抱對文化之敬畏之心,本著認真、求實、尊重之態度,為社會生產更多優秀、高質、能傳播社會正能量的文化產品。
文化產業的發展是一項長期、復雜而系統的工程,其不僅需要優秀的文化產品、服務做支撐,更需要良好的運行機制為保障,我國應當優化文化產業發展運行機制,以科學、合理的機制促進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我國文化產業相關部門應當充分認識文化產業的內涵以及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意義,將“文化興國”真正當成國家發展之重大戰略,全力發展文化產業。我國主流媒體應發揮輿論導向作用,加大對發展文化產業的宣傳,使國民以不同的姿態與身份主體都參與進文化產業發展中來,在全國掀起發展文化產業的熱潮。
促進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是政府職能重要的內容,我國政府應當積極創新政府管理,增強政府的宏觀調控,構建政府文化產業發展新職能,努力推動我國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我國政府應樹立科學的文化產業發展觀念,調整文化產業的發展戰略,深化文化管理體制改革,引導文化產業的價值導向,完善市場管理機制,加大各類文化產品市場的建設和管理,為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管理條件。
四、小結
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前進的方向,其對社會的繁榮發展及穩定以及市場經濟結構調整、國家綜合經濟實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藝術現象學不僅為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考方式,也為我國綠色文化產業的發展指明的改革的道路。我們應該樹立科學的文化產業觀,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政府與社會、企業、公民共同攜手,促進我國文化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