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迪 孟凡勝
摘要:與中國經濟新常態一致,中國會展經濟也從高速發展趨于緩和增長的新常態。在此背景下,黑龍江省如何保持已有的經濟優勢并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黑龍江省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本文結合會展業的特點,對黑龍江省會展業的發展現狀與存在問題進行深度剖析,并提出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新常態;黑龍江省;會展業;對策
中圖分類號:F713.8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4-000493-02
一、引言
當前新常態經濟下最為顯著特征是經濟增長速度放緩。據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報告會(2015-2016)預估2015年全年GDP實際增速為6.9%,即GDP增速的“破7”,同時非金融性行業增速的“破6”,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的“O增長”,都標志著中國宏觀經濟進入新常態。與中國經濟新常態一致,中國會展經濟也從20年前的兩位數平均增長速度逐漸趨于緩和增長的新常態。黑龍江省作為對俄會展的關鍵樞紐,在保持現有優勢前提下,培育新的會展經濟增長點,提升自身競爭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會展品牌,是適應當前新常態經濟條件下的必經之路。
二、新常態背景下黑龍江省會展業的發展狀況
(一)黑龍江省會展業具有的優勢
1.黑龍江省的產業優勢
會展經濟發展依托于當地的產業發展水平,所謂產業優勢就是指展覽題材所涉及的產業在當地相對區域擁有優勢。一個區域產業基礎越雄厚,其產業有勢就越明顯,品牌效應就越大,展會就越容易吸引參展企業和客戶。如東莞、義烏等城市會展經濟發展就是以產業為依托的。黑龍江省在綠色食品、藥材及林果、新型農機裝備制造、生物產業、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等方面優勢明顯,為發展創辦專業性展會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2.黑龍江省的旅游優勢
會展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旅游活動,旅游業繁榮必將帶動會展經濟的發展。黑龍江省旅游資源非常豐富,冰雪游、金元文化游、中俄邊境游、中俄界江游、濕地、森林、湖泊等生態游。一些城市成為國家級旅游休閑圣地,如五大連池被譽為“東北休閑之都”,更是在2007年被評為首屆“中國十大休閑城市”;伊春有“林都”之稱,是北國避暑勝地,森林氧吧;牡丹江有“塞外江南”的美譽;哈爾濱更是“冰城”,冰雕藝術獨特等等。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提升黑龍江省會展旅游的發展。
3.黑龍江省的基礎設施優勢
展覽館與會議設施是舉辦大型會展的基礎,黑龍江省主要地市都建有規模不同的會展場館,已經基本具備接待大型國際會展的能力。以哈爾濱為例共有2個投入使用場館,展館面積共達到4.9萬m2,1個在建場館,供不同的展覽、大型活動使用。在會議設施方面,2014年黑龍江擁有會議設施的酒店總數達到284家,其中五星級酒店5家,四星級酒店42家,且據不完全統計,有舉辦會議能力的旅游度假村大約有75個左右。
(二)黑龍江省會展業具有的劣勢
1.區位劣勢
區位條件是會展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區位條件決定了會展業的輻射面積與會展活動主體的參展與觀展成本。通常交通便利、經貿發達、輻射面廣的地區,參展與觀展成本較低,愿意前來的客商數量就越多,展會更容易形成規模、提升影響力、打造展會名牌。但對于黑龍江而言,地處東北內地,從國內角度來說輻射面積窄,只能向西南吉林方向輻射,無法滿足輻射全國的展會項目需求,甚至沈陽的輻射面都遠高于黑龍江,因此,一些大型知名的國內展會項目不愿意落戶黑龍江。但如果是談跨國對俄貿易類展會,沒有那個城市的區位優勢超越黑龍江,黑龍江緊鄰俄羅斯,對俄貿易居全國首位。因此,區位優勢劣勢不是絕對的,與舉辦的展會性質有關系。
2.政策劣勢
中國的會展經濟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在堅持市場化運作同時需要政府的引導與扶持。以東北三省為例,長春是政府政策最完善、優勢最明顯的城市,最早出臺《長春市會展業管理辦法》、《長春市會展行業自律公約》,2008年更是推廣《重點展會組織服務規程》和《展會評估辦法》c相比較而言,黑龍江省會展經濟的促進政策既不完善,也不到位。目前,哈爾濱市政府對會展業的管理政策主要有:哈爾濱會展業發展意見、會展業管理辦法、會展資金管理辦法,但是這些辦法尚處于試運行階段。從優惠政策中的資金扶持力度來看,哈爾濱也是較為薄弱的。
3.人才劣勢
黑龍江省會展業人才十分稀缺。全省僅有4所院校設有會展專業,分別為:哈爾濱商業大學、黑龍江職業學院、東方學院、黑龍江旅游職業技術學院。每年的畢業生總數大約為150人左右,留在省內的大約30人左右。同時,由于會展人才的收入與會展業的數量質量不成比例,相當一批會展人才選擇轉行或撤離黑龍江。因此,人才缺乏對黑龍江會展業的持續發展形成強大的制約。
三、黑龍省會展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展館閑置嚴重
以哈爾濱國際會展體育中心為例,2008年舉辦47個展會,展館利用率為21.15%;2009年共舉辦展會50個,展館利用率為24.07%;2010年共舉辦展會51個,展館利用率僅26.21%。各地市的展館利用率更低,如齊齊哈爾、牡丹江的展館每年舉辦的展會不超過10個,大慶的展館每年舉辦2—3個展會項目等等。于是,很多展館基本上處于閑置狀態,不僅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而且作為企業化運營的展館生存都是問題。
(二)展會數量少,規模小
以哈爾濱為例,2014年哈爾濱市在哈爾濱國際會展體育中心共舉辦的50個展會項目,其中2萬m2以下的展會數達42個,占展會總數的84%;3至4萬m2的展會項目數5個,占展會總數的10%;5萬m2以上的大型展會數量只有3個,僅占總數的6%。展會數量少和規模小,直接導致了會展中心出租率不高,有些展廳基本上常年閑置。
(三)展會項目與黑龍江經濟發展需求嚴重不符
會展經濟被譽為區域經濟發展“引擎機”,它的最大作用在于對產業與地方經濟的促進與拉動效應,也是政府重視會展經濟、扶持會展項目的所在。但是,黑龍江的會展項目與黑龍江經濟發展需要并不一致,從展會題材來看,反映地方經濟優勢產業、新興產業、特色產業的展會題材較少,銷售類展會項目依然占有很大比重。以汽車展為例,哈爾濱僅有一個哈飛制造,汽車產業并不是黑龍江的優勢和支柱產業,所以盡管車展規模很大,但對黑龍江經濟發展的貢獻并不大。因此,黑龍江急需發揮自身的優勢產業、新興產業、重點發展的行業等領域設立會展項目,以促進產業發展。
(四)會展公司數量少,實力弱
截至到2013年底,在省工商局和哈爾濱市工商局注冊的與會展行業相關的企業共計296家,有展會組織能力的企業僅有10家,有展會的企業占會展行業注冊企業總數的3.7%,且大多數會展公司都是1997年以后成立的,成立時間短,新企業多。從企業性質來看,都是家族式的民營企業;從企業資本運營情況看,注冊資本、流動資本大都在10H0萬元以下,均屬小公司。這樣的企業由于資金實力弱和人才較少,一般無力舉辦大型會展活動。
(五)黑龍江省會展項目層次低
目前,黑龍江省除中俄博覽會外影響力較大,其他展會大部分都屬于地方性展會,展會的影響力較小,更惶恐能夠吸引到較大的國內甚至國際客戶,無法發揮會展業的“助推器”作用。
四、新常態背景下黑龍江省會展業的發展對策
(一)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化運作相結合,深化改革,進一步提高會展業的市場化程度。即改變原有的以政府組織辦展為主的會展體制,讓市場機制發揮主導作用。政府以引導、服務為主,協助做好展會的指導、協調、宣傳、招商招展等工作。
(二)健全會展行業協調與自律機制,保證會展業健康發展,重視發揮會展行業協會的作用。會展行業組織要加快建立完善行業管理規范,包括服務標準、資質評定、信息發布、人才培訓和誠信建設等內容,使行業協會真正發揮企業與政府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并通過行業協會加強對會展業的服務與協調,使會展業步入分工專業化、管理規范化的軌道。
(三)建立會展統計與信息系統。為滿足黑龍江省會展業發展和管理對會展統計資料的需要,應由相關部門牽頭制定會展統計指標和具體的統計細則,制定會展統計分析制度,根據需要引入買家集成檢索分析系統、客戶關系管理系統等,建立會展統計與信息數據庫系統。
(四)培育和發展會展服務產業鏈。大力發展會展業的朝陽產業,形成以大型會展專業企業為核心,以交通運輸、通訊、旅游、餐飲、住宿業為支撐,以廣告、印刷、裝修、布展、翻譯企業為配套的產業集群,形成完整、堅實的會展產業鏈。要把會展服務產業納入城市建設規劃,合理布局配套發展。
(五)培育與引進會展專業人才。人才是會展業發展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對會展人才培養主要集中在自我培育與向外引進。首先,堅持人才的自我培育,政府與企業、高校聯手,培育一批從事會展的專業人才隊伍;其次,人才引進戰略,不僅在國內其他地區吸引會展人才,同時應努力吸引國際會展人才;最后,應當盡快建立健全的會展人才評估與使用機制,防止人才流失。
(六)依托優勢資源,擴大影響力。黑龍江省應當充分發揮中俄博覽會的影響,依托自身在優勢資源,爭取更多的展會項目與資源,提升黑龍江省展會知名度與美譽度,增強自身的競爭實力。其次,應通過合作、合資等形式積極組織國內外展覽公司聯合辦展,來黑龍江省開展會展業務,從而形成規模效益,擴大黑龍江會展業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