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摘要 201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10周年,舉國同慶這一重要時刻,全國各地紛紛掀起愛國紀念活動的浪潮。從中央到地方都制作拍攝眾多的有關抗戰的專題片,我中心提前規劃,做好部署與安排,于2012年就申報文化共享工程地方資源數據庫建設項目關于山西抗戰的專題片。該片歷時一年多,以紀實手法、虛實結合,實景拍攝與圖片、影像資料結合相一致的手法,較為真實地講述山西抗戰的歷史印跡,直觀、完整地勾勒出山西抗戰的清晰脈絡和宏大畫卷,感受山西抗戰的悲壯與豪邁。
關鍵詞 山西:抗戰;紀錄片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708(2016)158-0004-01
201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這一年又讓我們重溫了戰爭與歷史,戰爭雖已結束,但是歷史不能忘記。回想那八年之久艱苦卓絕的斗爭,我們的黨領導人民及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不惜一切代價,浴血奮戰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同時也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完全勝利。在這70年的和平歲月中,我們無時不在珍惜和捍衛這來之不易的和平,為此全國掀起一波又一波愛國紀念活動。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確定了20部重點紀錄片,其中《東方主戰場》《抗戰史上的今天》《大抗戰》《1937·南京記憶》《砥柱中流:偉大的敵后抗戰》《臺兒莊1938》等優秀紀錄片已于2015年9月底前完成并重復播出。除中央外,這股風暴也席卷各地,有關抗戰題材的專題片呈現井噴之勢,上海2015年一年就制作播出了7部抗戰專題片,成為名副其實的“紅色抗戰季”。大量抗戰專題片的出現,重申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偉大歷史意義,弘揚了愛國主義精神,反映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艱辛歷程,突出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突出中國抗日戰場的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作用,振奮民族精神,激發愛國熱情,為紀念活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山西省緊扣時代主旋律,也盡心制作完成了多部紀錄片,其中有:山西省委黨史辦公室與山西衛視合作制作系列專題片《抗戰紀事》;由五臺縣委宣傳部牽頭,縣電視臺拍攝的抗戰紀實專題片《英雄五臺》歷時8個月制作,該片深入五臺、定襄、阜平等縣的180多個村莊及北京、太原、石家莊市等地,實地采訪親歷者、見證人、知情人和專家學者200余人,翔實地紀錄了五臺人民抗戰期間的英勇事跡,展現了五臺人民頑強不屈的戰斗精神,加強了愛國主義傳統教育,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宣傳五臺優秀的紅色文化,譜寫了五臺人民用鮮血和生命反抗外宋侵略的壯麗詩篇。
此外,就連業余團隊也躍躍欲試,積極拍攝制作抗戰紀錄片。2015年9月1日,由陽泉業余電視DV創作隊伍拍攝的4集紀錄片《記錄.抗戰老兵》登錄優酷網、騰訊網和鳳凰網,該片歷時半年尋訪陽泉地區依然健在的抗日老兵,記錄他們鮮為人知的抗日故事,真實的再現歷史,樸實的講述故事,將33位抗戰老兵的經歷以時間為線索,以地區和革命分工為類別分成了4集,每集時長30min。在120min的專題片中,再現抗日遺址與歷史資料,真實還原日軍在陽泉地區的侵略暴行,展現陽泉人民英勇無畏的抗爭精神,同時也向抗戰老兵致以崇高的敬意。短短一個多月,視頻點擊率就突破3萬多人次。制作團隊隨后將該片無償捐獻給了市檔案館,該記錄片作為陽泉歷史的見證和文獻成果被檔案館永久珍藏,并及時彌補了無抗戰老兵相關影視資料的缺憾。
在這舉國同慶的大環境下,該中心(文化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山西省分中心)高瞻遠矚于2012年就申報文化共享工程地方資源數據庫建設項目專題片《熱血山西—山西抗戰史跡》,該片以“因為珍愛和平,我們回首戰爭”為綱領,結合山西抗戰史實,立項前組織專家進行了前期的論證,由山西廣大視聽傳媒有限公司負責撰稿,在拍攝過程中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對腳本不斷的進行修改,使之完美結合,形成腳本與實地、影視資料等的相對統一、腳本與視頻畫面的較好統一。并聘請中共太原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楊云龍等專家對專題片進行驗收審核,專題片既是對侵略戰爭的控訴,也是對世界和平的追求,既是對抗日先烈的告慰,也是對民族歷史的銘記。
作為中國敵后抗戰的偉大開端和重要依托,作為華北地區抗戰的主戰場,從平型關大捷到夜襲陽明堡機場,從百團大戰到反“掃蕩”、反“蠶食”、反“摩擦”斗爭,從局部攻勢作戰到舉行全面戰略反攻,山西為抗戰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付出了巨大犧牲,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和人類革命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因此,制作《熱血山西—山西抗戰史跡》專題片,對于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意義重大。
8集專題片現已全部拍攝完成,分別為:百團大戰、黃崖洞保衛戰、進軍山西、晉察冀一模范抗日根據地、呂梁英雄傳、平型關大捷、太行天下脊與左權將軍,歷時一年多的拍攝,克服了諸多困難。該片從1937年“盧溝橋事變”到1945年9月2日日本簽署無條件投降書的歷史事件為縱軸,以抗戰人物、重要戰役、敵后抗日根據地建設、太行精神、紀念舊址等為橫軸,集中展現以山西為中心的抗日戰爭,完整再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三晉兒女同仇敵愾、浴血奮戰并最終取得偉大勝利的壯美歷程,力求將圖書、雜志、報紙等傳統文獻和地圖、公文、證件、布告、日記、手稿、抗戰歌曲和抗戰影片等特種文獻全部吸納進來,使觀者可以迅速、清晰、直觀、完整地勾勒出山西抗戰的清晰脈絡和宏大畫卷,感受山西抗戰的悲壯與豪邁。本片為了避免片面的民族主義情緒,盡量采用客觀、中肯的表述方式,通過理性呈現,告知觀眾,我們紀念戰爭,不是為了延續仇恨,我們厘清歷史,是為了更好地面向未來。
專題片拍攝過程中,采用全高清錄制,利用多種輔助錄制設備,多角度、多機位拍攝,使本片形成在完整記錄的同時,藝術感染力較強,人文含量頗豐,選取八年抗戰期間山西的八個主題,以紀實手法、虛實結合,實景拍攝與圖片、影像資料結合相一致的手法,較為完整地講述山西抗戰的歷史印跡,是我中心拍攝的同類專題片的首創。
回首抗戰征程,艱苦卓絕、頑強不屈的山西抗戰畫卷仍然歷歷在目,山西在抗戰中所熔鑄的歷史輝煌將彪炳千秋,用鮮血和生命澆鑄出的高揚的愛國精神將光照萬代,讓我們在審視歷史、銘記歷史、反思戰爭的同時,更要珍愛和平、開創未來,開啟古老中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