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曉莉
摘要 21世紀是科技生產力時代,科技發展迅速。科技在各行各業申不斷的滲入,并使之發生了深刻的變革。新媒介的出現,給媒體行業帶來了機遇與挑戰。新時代背景之下,新聞編輯者應科學的調整自身,使自己更適應于時代。本文分析了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編輯面臨的挑戰,并就傳統媒體新聞編輯的轉型提出相關策略,希望能為相關者提供幫助。
關鍵詞 媒介融合;傳統媒體;新聞編輯;轉型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58-0066-01
網絡的盛行便捷了我們的生活也豐富了我們的生活.與傳統媒體相比,立足于網絡的新媒體具備明顯的優勢,這也就使得傳統媒體“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沖擊。雖然現階段傳統媒介的境況十分的“尷尬”,但受制于客觀條件,傳統媒介不會消亡更不會被取代。在全新的媒介融合背景之下,新聞編輯者應正視新環境給自身工作帶來的沖擊,并以此為激勵,不斷創新自己的思維,提升自身能力,為媒體行業的發展添磚加瓦。
1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聞編輯面臨的挑戰分析
1.1變化的新聞編輯生態環境
新媒體方便了人們的生活,更改變了人們的習慣,新媒體在諸多方面都要優于傳統媒體,這就使得原本屬于傳統媒體下的一部分受眾轉投各類迅速崛起的新媒體“門下”,傳統媒體喪失了自己的觀眾,市場競爭力大幅度下降。在這種客觀條件之下,如果傳統媒體不懂得及時的整合,仍舊固步自封的維持著原先單一的媒體層面,媒體形態無法發生變革,也就很難融洽、科學的進入媒介融合時代,落實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1.2變化的新聞編輯內涵
首先,從報紙新聞編輯角度分析。新媒體時代下,諸如計算機、數碼相機、掃描儀等先進器械被應用進了新聞編輯的整個過程,這使得新聞編輯的內涵得到了豐富。網絡的便捷性使得新聞編輯不再受到地域、空間的制約,新聞編輯的質量以及新聞編輯的速度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其次,從廣播新聞編輯角度分析。廣播新聞經歷了播報報紙新聞、獨立的新聞發展階段、現場報導、專業化報導這4個階段,新聞編輯者的工作量變得更大,為了節省工作時間,主持人與新聞編輯這兩個身份科有機地結合了起來,然而這對編輯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后,從電視新聞編輯角度分析。電視新聞的最開始是復制廣播,隨后變成了“文字+視頻”編輯,直到現在的現場直播時代,可提供給新聞編輯者的編輯時間逐漸縮短,編輯們需要具備在事件發生現場即時完成電視節目的制作,并落實直播的能力。
1.3變化的新聞編輯工作流程
傳統的新聞編輯流程主要指新聞編輯工作者對新聞相關的圖片文字等信息進行加工的過程。媒介融合時代,報紙與網絡有機結合,素材獲取的渠道變得更加的寬泛,這就給信息的表達形式提供了可選擇的余地,新聞編輯工作可以落實分類加工(圖片、視頻、音頻)。總的來說,廣播編輯與電視編輯工作流程較為相似,兩者都重視現場的聲像,因為依賴線索說理,因此對于線索有著強的依賴性。在媒介融合后,從多個渠道反映出的人民心聲也成為了編輯人員說理的“證據”,因此新聞編輯的過程也還應對網友的評論進行篩選和控制。
2媒介融合背景下傳統媒體新聞編輯的轉型策略分析
2.1調整編輯的觀念
隨著媒介融合的加深,“報紙即將消亡”“電視沒有未來”的言論不絕于耳。為了生存,各個新聞媒體都在努力實現自身的轉型發展,于是全媒體發展戰略受到人們廣泛關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編輯的傳播觀念受到網絡化的傳播環境和傳媒市場的激烈競爭影響,正遭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與挑戰,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新聞編輯必須進行調整與改革。首先,調整信息觀念。當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混合共存,在信息的接收方面,受眾更具備選擇權利,這在某種意義上就給傳統媒體帶來了更大的壓力。想要保證受眾不流失,新聞編輯者不僅要保障快速供給新聞,更要及時的對信息進行梳理分類,從對信息把關的角度向著信息全方位管理的方向不斷地發展。現階段,新聞的信息量越來越巨大,要保證新聞的質量,編輯必須嚴把質量關。與此同時,相關者也應該加強交流,配合工作。其次,調整受眾觀念。傳統的新聞媒體缺乏及時的反饋機制,但是新媒體給受眾提供了數字化的反饋方式。新時代下,編輯者應該改變思維模式,調整受眾的觀念,從媒體人決定新聞形態的模式向著市場導向新聞產品形態的角度發展。新聞編輯應樹立大編輯理念,跟廣告、發行、經營等部門協同配合,全面展示“受眾為本”的受眾觀念,為電視新聞爭取增值點,添加持續發展的動力。最后,調整品牌觀念。品牌競爭指新聞編輯應該具備打造品牌、維護品牌的思路和意識,改變過去的“只注意打造某一個名牌欄目、某一個名牌版面”的樸素的品牌觀念,提升媒體的品牌形象。
2.2轉型編輯的行為
采取有效的措施讓編輯主動適應現階段的市場模式,符合現階段的社會特點,優化編輯的傳播方式和行為。在具體的落實上,新聞編輯首先要從宏觀層面出發,主動的做好媒體與受眾之間的中介,加強受眾反饋意見的收集或建議編輯部調整欄目設置、媒體定位等。例如,題目是新聞節目給人的第一印象,編輯人員要注重電視新聞標題的加工,善于從新媒體中吸收經典的詞匯,賦予電視新聞時代的活力。再例如,在落實編輯工作的時候,突破傳統思維,另辟蹊徑,用新的形象吸引觀眾,將媒體報道的“檔次”下調,在關注重大新聞事件的同時多關注基層,關注那些大家都關注的問題。其次,從中觀層面出發考慮,做好總編、編輯部主任和記者之間的中介。加強新聞策劃和編輯選題策劃,搞好預測性新聞和解釋性新聞等深度報道,落實以人為本的編輯思想,用敏銳的眼光挖掘獨家新聞,增加新聞編輯的競爭能力。
2.3培養編輯的能力
培養編輯的能力主要是要培養其勝任編輯角色的能力,使編輯更符合時代的要求和社會的要求。具體的落實可以包括如下5個方面:第一,普及多媒體、計算機網絡技術。第二,熟悉網絡新聞傳播的相關知識。第三,掌握網絡閱讀方法。第四,掌握新型的網絡寫作手法。第五,培養良好的判斷力,能對新聞信息進行甄別、挑選。
2.4轉變編輯預備人才的培養模式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聞傳播人才應具備更為先進的思想,更豐富的知識以及更熟練的技能。而想要保證人才具備上述這些特征,就必須從教育角度出發,完善學校的教師隊伍,優化學校的課程體系,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復合型人才。因為教育者的能力決定了教學的質量,因此高校方面應該有意識的對師資隊伍進行知識體系的重構,科學的融合媒介技術,完善教師團隊。合理的設計教學內容,落實科學教育,為培養復合型人才夯實基礎。
3結論
新聞編輯是推動新聞媒體行業發展的最主要的力量。在媒介融合背景之下,新聞編輯被社會提以更高的要求,編輯們只有完成自身的科學轉型,全面的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才能為新聞媒體行業帶來創新的思路,也才能使新聞媒體走上可持續發展的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