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玉 黃宙品 何 艷 黎 陽 黃秀紅
廣東省湛江中心人民醫院檢驗科,廣東 湛江 524037
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85例臨床檢驗結果分析
唐家玉黃宙品何艷黎陽黃秀紅
廣東省湛江中心人民醫院檢驗科,廣東湛江524037
【摘要】目的:探討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不同臨床檢驗方法及效果。方法:選取85例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別給予微生物培養法及血清學檢驗法進行檢驗,對檢驗結果進行分析。結果:血清學檢驗1次檢驗陽性率為44.71%,明顯低于2次檢驗陽性率(P<0.05);微生物培養檢測中,咽拭子檢驗陽性率明顯低于痰液檢測陽性率(P<0.05);微生物培養檢測肺炎支原體陽性率為87.06%,明顯高于血清學檢驗陽性率(P<0.05);<1歲患兒血清學檢驗支原體檢出陽性率明顯低于其他年齡段患兒(P<0.05)。結論:在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臨床檢驗中,微生物培養法相對于血清學檢驗法診斷準確性更高。
【關鍵詞】小兒; 肺炎支原體;感染;臨床檢驗
肺炎支原體(M.Pneumonia)是人類支原體肺炎的病原體。支原體肺炎的病理改變以間質性肺炎為主,有時并發支氣管肺炎, 主要經飛沫傳染,潛伏期2~3周,發病率以青少年最高。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多見于秋冬時節。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為常見兒童呼吸道感染疾病[1],以頭痛、咳痰、胸痛、渾身無力為主要臨床表現,感染后易引發咽炎、扁桃體炎等疾病,病情嚴重時可致臟器損傷或死亡。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是肺部感染性疾病的一種,其臨床癥狀與其他肺部感染并無明顯差異,故診斷結果會存在誤差。肺炎支原體是傳染性、耐藥性均強的一種致病菌,若未能及時治療[2],后期病情很難控制,患兒預后較差。近年來,隨著醫療水平的的進步,臨床檢驗手段也在不斷改進。為探討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不同臨床檢驗方法對診斷結果的影響,筆者對85例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分別給予微生物培養法及血清學檢驗法進行檢驗,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85例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兒均符合《實用兒科學》中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診斷標準[3]。分別給予微生物培養檢測及血清學檢驗。其中男46例,女39例,年齡0.5~12歲,平均年齡(3.9±0.8)歲,病程5d至2個月,平均病程(16.24±2.5)d。所有患兒均伴有不同程度呼吸系統癥狀,主要以頭痛、咳痰、胸痛、渾身無力等臨床癥狀為主。
1.2方法微生物培養檢測,方法如下:采用無菌棉拭子在患兒的口腔、咽喉等部位反復捻轉采集標本,將標本放入已經融化處理后的肺炎支原體鑒定培養基中,痰液放置于無菌痰液收集器。將其置于恒溫狀態(37℃)下的培養箱中,連續培養約24h后,觀察培養基的顏色變化。若顏色由紅色轉為清亮黃色,則為陽性;若顏色依舊為紅色,則為陰性,若呈現渾濁或者絮狀等黃色則為無效檢測,應重新檢測。
血清學檢驗,方法如下:在患兒入院后第2日早晨,在空腹條件下抽取2ml靜脈血,進行離心處理,分離血清,并檢測血清中肺炎支原體特異性免疫球蛋白M抗體,檢測步驟嚴格依據試劑盒說明書進行。若檢測值>1∶160,則為陽性;若檢測為陰性的患兒,則一周后進行復查。
1.3觀察指標觀察不同檢測方法下肺炎支原體的陽性率以及不同年齡患兒經血清學檢驗后肺炎支原體的陽性率差異。
1.4統計分析采用SPSS21.0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取χ2檢驗,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有意義。
2結果
2.1血清學檢驗下肺炎支原體陽性率比較血清學檢驗1次檢驗陽性率為44.71%;7d后再次檢驗時第1次檢驗為陰性的患兒又檢出23例陽性。兩次檢驗陽性率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血清學檢驗下肺炎支
注:與1次檢驗比較,*P<0.05。
2.2微生物培養檢測下肺炎支原體陽性率比較微生物培養檢測:咽拭子檢驗陽性率為72.94%;痰液檢測陽性率為87.06%。咽拭子檢驗陽性率明顯低于痰液檢測陽性率,兩者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微生物培養檢測下肺炎
注:與咽拭子比較,*P<0.05。
2.3微生物培養檢測與血清學檢驗下肺炎支原體陽性率比較微生物培養檢測肺炎支原體陽性率為87.06%,血清學檢驗肺炎支原體陽性率為71.76%,微生物培養檢測陽性率明顯高于血清學檢驗(P<0.05),見表3。

表3 微生物培養檢測與血清學檢驗下肺炎
注:與血清學檢驗比較,*P<0.05。
2.4 不同年齡患兒血清學檢驗結果比較 <1歲患兒血清學檢驗肺炎支原體檢出陽性率明顯低于其他年齡段患兒(P<0.05),見表4。

表4 不同年齡段患兒肺炎
注:與其他年齡段比較,*P<0.05。
3討論
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為兒科常見呼吸道感染疾病,近年來,其發病率呈逐漸上升趨勢。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以頭痛、咳痰、胸痛、渾身無力為主要臨床表現,因其臨床特征缺乏特異性,容易造成誤診[4]。肺炎支原體感染若治療不及時,可引起腦炎、腎炎等一些臟器損傷,甚至死亡,嚴重影響患兒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因此,對本病盡早做出準確診斷,可使患兒及時得到有效治療,改善患兒預后。為提高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診斷結果的準確率,有效的檢驗、檢測方法尤為重要[5]。
目前臨床大多采用血清學檢驗,此方法主要是利用肺炎支原體抗原在固相狀態下直接與被檢測的患兒血清內肺炎支原體抗體發生反應。該檢測方法只需抽取患兒2ml靜脈血,故操作簡單,對患兒的創傷小,更易于被患兒及患兒家屬接受。目前該方法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6]。微生物培養檢測法主要在培養基內加入生長因子,加快其中病原微生物分解增殖速度,進而產生大量氫離子,促使培養基內PH值降低,指示劑顏色可隨之發生變化,針對顏色變化即可對檢驗結果做出診斷。該方法也是肺炎支原體鑒定的一種有效檢驗方法。
本研究中,主要采取了血清學檢驗和微生物培養兩種檢驗方法來檢測兩組患兒支原體陽性情況。其中微生物培養檢測肺炎支原體陽性率為87.06%,明顯高于血清學檢驗陽性率。表明,微生物培養檢測方法相對于血清學檢驗準確性更高。這與沈鋒等人研究結果相符[7]。此外,微生物培養檢測所需時間較短,能有效減少臨床確診時間,使得患兒能盡早接受治療[8]。
本研究中,通過對比不同年齡患兒血清學檢驗結果發現,<1歲的患兒支原體陽性率相比于其他年齡段較低,其原因多與1歲以下患兒免疫器官及組織功能發育不全有關[9],被感染后無明顯癥狀、抗體的效價更低,故影響了檢驗結果[10]。
綜上所述,血清學檢驗和微生物培養都可以對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給予有效的診斷,通過對比顯示,肺炎支原體培養具有方便、準確,且可以用于早期檢測等優點, 所以微生物培養對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診斷的準確性更高。
參考文獻
[1] 李文松,韓玲芝,李玉,等.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臨床特點及其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25):53-55.
[2] 樓蘭芳,李小兵,張蘭青.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后血清免疫球蛋白、紅細胞免疫及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的變化情況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5,3(30):385-387.
[3] 何澄,郭慧.不同髖關節置換方法治療髖臼骨折術后創傷性關節炎的遠期療效對比[J].現代預防醫學,2012,39(11):2887-2889.
[4] 王敏,康云凱,鄭業煥,等.微生物敏感性檢測在肺炎支原體肺炎治療中的應用[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4,11(1):25-27.
[5] 胡建國,謝于鵬.肺炎支原體感染與咳嗽變異性哮喘發病關系的臨床探討[J].國際呼吸雜志. 2012, 32(21):1605-1606.
[6] 王曉斌.小兒哮喘急性發作期肺炎支原體、肺炎衣原體感染血清學變化研究[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3,36(36):32-33.
[7] 沈鋒,邱輝,王錦霞,等.快速鑒定培養法及直接藥敏試驗檢測小兒感染肺炎支原體的臨床應用[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4,3(35):350-351.
[8] 梁世業.Autobact全自動微生物分離培養儀在痰培養中的應用[J].臨床軍醫雜志,2013, 41(11):1155-1157.
[9] 陳詠麗,嚴曉娟.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肺外消化系統損害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重慶醫學, 2014, 43(7):863-866.
[10] 金春明,劉廣勤,張華艷.ELISA法在檢測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中的應用[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14(22):3191-3192.
Analysis of Clinical Test Results of 85 Cases of Children with Mycoplasma Pneumonia Infection
TANG JiayuHUANG ZhoupinHE yanLI YangHUANG Xiuhong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The People’s Central Hospital of Zhanjiang, Guangdong Province,Zhangjiang 524037,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different clinical examination method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 infection in children and its results. Methods 85 cases of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85 cases were examined by microbiological cultivation and serological test, and the test resul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the first serological test was 44.71%,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tested for the second time (P<0.05). In microbiological cultivation detection, the positive rate of throat swab tes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sputum detection (P<0.05). The positive rate of mycoplasma pneumonia by microbiological cultivation detection was 87.06%,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y serological test (P<0.05). The positive rate of serological test for children less than one year old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other age groups (P<0.05). Conclusion In the clinical examination of children with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the accuracy of microbiological cultivation method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erological test.
Key words:Children;Mycoplasma Pneumonia;Infection;Clinical Examination
【中圖分類號】R446.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8-0055-02
(收稿日期:2016.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