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桂花 歐陽花 黃瑞蓮
廣東省河源市源城區(qū)人民醫(yī)院,廣東 河源 517000
護理干預在術后粘連性腸梗阻應用中頻導藥儀治療21例中的應用
古桂花歐陽花黃瑞蓮
廣東省河源市源城區(qū)人民醫(yī)院,廣東河源517000
【摘要】目的:評價分析在術后粘連性腸梗阻中應用中頻導藥儀的臨床護理作用。方法:選取42例術后粘連性腸梗阻患者,根據隨機原則分為兩組,每組各21例,對照組實行基本治療和護理,試驗組同時實行中頻導藥儀護理,比對兩組相關指標改善時間和臨床作用效果。結果:試驗組排氣時間、第一次腸鳴音時間、胃腸恢復時間和排水樣便、胃液變清亮緩解時間顯著少于對照組;試驗組患者的總有效(95.24%)與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71.43%)相比較高,差別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頻導藥儀在術后粘連性腸梗阻中起著關鍵性作用,進一步提高臨床護理效果,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胃腸功能,在臨床應用上具有一定優(yōu)勢。
【關鍵詞】粘連性腸梗阻;護理干預;中頻導藥儀
臨床上術后較為常見的并發(fā)癥的其中之一就是粘連性腸梗阻,病情發(fā)展嚴重就會引發(fā)壞死、穿孔等不同程度其他病變,給患者帶來生命安全帶來威脅[1]。在臨床上早期粘連性腸梗阻治療主要使用藥物和輔助護理,但不同的方式也會對患者的預后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中頻導藥儀是現在臨床上新興的藥物使用方式,為了分析其在術后粘連性腸梗阻中的臨床應用效果,特選我院患者為研究對象,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6月到2015年12月我院治療的42例腸梗阻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21例,男11例,女10例,年齡10~74歲,平均年齡(45.34±15.14)歲;試驗組21例,男10例,女11例,年齡11~73歲,平均年齡(44.49±14.83)歲。入選標準:①患者臨床表現為排便不暢、排氣減少、腹痛、腹脹等,且具有排便習慣改變、大便帶血等病史;②患者均進行接受治療前進行X線、螺旋CT和腹部B超檢查,臨床分析聯合病理檢驗確診為粘連性腸梗阻;③該項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調查研究,所有治療方案均獲得患者和家屬知情同意,且已簽署知情同意書,依從性較好。在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方面,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進行抗炎治療,包括禁食、禁飲,胃腸抗炎、減壓,靜脈注射體液糾正患者電解質紊亂以及酸堿失衡情況。試驗組同時加用中頻導藥儀(儀器型號:MC-TD-01型;批準文號:遼食藥監(jiān)械(準)字2010第2230029號;生產廠家:沈陽美辰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治療,取平臥位,暴露腹部,連接導藥儀的治療頭和電源線,接通電源,清理治療部位,將貼片放在治療部位,然后開始治療,每次20min[2]。
1.2.2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一般護理,禁食水并給予持續(xù)的胃腸減壓,同時觀察胃管內的液體性質。
試驗組患者采用綜合護理,①心理護理: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溝通,認真對待患者的問題,詳細告知必要的解決方法,對于情緒十分不穩(wěn)者,給予精神和肢體安撫,也可使用鎮(zhèn)靜藥物[3]。②灌腸護理:完全排出胃內物質,進行適當的沖洗,再灌入藥物。③飲食護理:48 h內未解決問題需要禁食,已解決者可服用半流質食物。④胃腸減壓護理:保持引流管順暢度,觀察引流液的量、顏色和形態(tài),及時觀察和記錄。⑤體位護理:取半臥位,避免對病變部位施壓;適當進行床上簡單運動。
1.3評價標準一般情況包括排氣時間、第一次腸鳴音時間、胃腸恢復時間。相關癥狀包括排水樣便、胃液變清亮。
臨床作用效果評價[4]:接受治療的24h內相關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可以正常通氣和排便為基本痊愈;接受治療在48h內相關臨床癥狀大部分消失,可以正常通氣和排便為顯效;接受治療的48h內相關臨床癥狀部分消失,可以進行通氣但排便費勁為有效;接受治療48 h 以外任何指標和臨床表現均沒發(fā)生任何變化,必須采用手術解決。總有效為基本治愈與顯效以及有效的總和。

2結果
2.1兩組一般情況改善時間對比試驗組排氣時間、第一次腸鳴音時間、胃腸恢復時間顯著少于對照組的,差異相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情況改善時間對比 ±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2 兩組癥狀相關指標緩解情況對比 ±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兩組癥狀相關指標緩解情況對比試驗組患者排水樣便、胃液變清亮緩解時間與對照組患者相比明顯較少,差異相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2.3兩組臨床療效對比兩組患者經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總有效(95.24%)與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71.43%)相比顯著較高,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3討論
粘連性腸梗阻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腸梗阻類型,也是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高的疾病。若在腸梗阻發(fā)生早期給予及時治療和有效的護理,可以對病況進展進行有效地控制。超聲中頻導藥儀是一種集合多種先進技術,如離子導入、電致孔、超聲空化等來使脂質顆粒呈有序狀態(tài)進行重新排列,產生可逆性生物通道并增加通透性,使得藥物分子進行轉運的儀器。該種用藥方式可以增加藥物粒子的動能,從而可以沿著聲波傳播方向運動,最終到達病變部位,可以顯著提高藥物的生物利用率,可以加快患者的康復速度,提高臨床作用效果[5]。在治療的同時實行有效的護理干預針對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問題進行相關的護理,滿足患者需要,護理內容更全面和完整,逐步提高患者的信心,達到實施護理的目的。本研究證實,試驗組的肛門排氣時間、第一次腸鳴音時間、胃腸恢復時間和排水樣便、胃液變清亮緩解時間顯著少于對照組;試驗組總有效與對照組相比顯著較高,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于倩等人的研究結果[6]在一定程度與本文研究結果相同,具有一定的臨床參考依據。
綜上所述,應用中頻導藥儀的臨床護理在術后粘連性腸梗阻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價值,值得臨床進一步深入了解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霞.護理干預在預防胃腸道術后粘連性腸梗阻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8):41-42.
[2]徐慧.結直腸癌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的中西醫(yī)結合護理[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3,22(11):1982-1983.
[3]譚愛平.術后粘連性腸梗阻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的護理體會[J]. 中醫(yī)藥導報,2010,16(4):97-98.
[4]劉麗芳.護理干預在預防胃腸道術后粘連性腸梗阻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10(2):117-118.
[5]盧丹. 1例老年患者術后粘連性腸梗阻應用腸梗阻導管置入術治療的護理體會[J].醫(y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5,15(2):578-579.
[6]于倩,葉朝. 超聲中頻導藥儀促進婦科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效果觀察[J]. 護士進修雜志,2015,3(6):568-568.
【中圖分類號】R248.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8-0117-02
(收稿日期:2016.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