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永鑫 林麗如
深圳市寶安區石巖人民醫院塘頭社康中心,廣東 深圳 518108
衛生管理
全科醫生簽約服務管理在社區高血壓48例中的應用
盧永鑫林麗如
深圳市寶安區石巖人民醫院塘頭社康中心,廣東深圳518108
【摘要】目的:觀察全科醫生簽約服務管理對社區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效果。方法:選取社區登記的高血壓患者96例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8例,對照組接受常規社區管理,觀察組實施全科醫生簽約服務管理模式,對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壓情況進行觀察。結果:干預前兩組患者血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1年兩組患者均有改善,觀察組干預后舒張壓與收縮壓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血壓控制達標率為83.33%,高血壓危險因素知曉率89.58%,與對照組64.58%、72.92%相比,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全科醫生簽約服務管理模式能有效控制社區高血壓患者血壓水平,也能提高血壓患者的認知度,利于患者預后,值得推廣。
【關鍵詞】社區高血壓患者;全科醫生;簽約服務管理;血壓控制
高血壓為常見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為心力衰竭、腦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高血壓患者大多需接受藥物長期治療,社區患者由于未接受有效監督,或者不知曉疾病危險因素,而導致血壓控制率較低,從而增加了心腦血管疾病發病風險[1]。全科醫生為基層慢病防治的主力軍,可有效進行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促使患者加強自我管理,是目前全科醫生工作的重點內容。有學者認為[2],社區高血壓患者接受全科醫生簽約服務模式可提高血壓控制效果,但是相關研究較少,對其應用可行性尚未證實。本研究對社區高血壓患者應用全科醫生簽約服務管理模式,對其血壓情況進行觀察,判斷其管理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社區登記的高血壓患者96例為研究對象,均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年修訂版)》[3]中制定的診斷標準。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8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齡48~79歲,平均年齡(60.8±6.2)歲,病程2~13年,平均病程(6.2±1.3)年。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9例,年齡42~73歲,平均年齡(60.1±6.8)歲;病程1~15年,平均病程(6.8±1.5)年。納入標準:符合高血壓診斷標準;簽署合約;簽署知情同意書者;可正常交流者。排除標準:合并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合并精神疾病、智力障礙及意識障礙者;妊娠期女性。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健康于信息收集后建立檔案,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健康宣教、飲食指導、運動指導等。健康宣教:以口頭宣教、宣傳欄宣教及開設健康知識講座等方式增加患者對高血壓相關知識的了解;飲食指導:告知患者高血壓飲食相關注意事項,嚴格控制肉食及食鹽攝取量,飲食以清淡為主,多進食新鮮蔬果;運動指導:每日飯后1h散步30min左右,根據身體耐受程度制定運動計劃,堅持每日鍛煉。觀察組由全科醫生簽約管理,詳細措施如下。
1.2.1制定管理方案由全科醫生與高血壓患者簽約,收集患者健康信息進行健康評估,分析患者的相關危險因素,制定個性化健康管理方案,指導患者積極與團隊配合,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并實現健康計劃目標[4]。團隊首席醫生需要不定期舉辦高血壓健康知識講座,向患者傳授疾病相關的保健知識。也需要對患者進行動態管理,根據健康情況變化再次調整計劃,促使健康狀態與管理方案協調,從而提高血壓控制達標率。
1.2.2信息系統規范化管理應用社區健康檔案管理系統記錄高血壓患者健康狀態及服藥、住院、合并癥等情況,經過管理軟件分級執行管理。1級管理主要為診斷輕度高血壓患者,無其他合并癥;需每3個月隨訪一次,若經非藥物治療6個月后效果不佳時,需增加藥物治療;2級管理主要針對中輕度患者,或同時伴有其他心血管病危險因素者,需1~2個月隨訪一次,給予適當藥物控制病情,并及時進行藥物效果評估;3級管理為高血壓伴有其他心血管病危險因素者,或者存在靶器官損傷者,需20~30d隨訪一次,監督患者按時服藥,密切注意用藥情況及副作用、并發癥等情況,一旦病情異常需立即轉入上級醫院治療。
1.2.3激勵模式對高血壓患者實行簽約服務積分獎勵制度,為患者建立健康儲值卡,可根據患者接受不同的服務內容及完成情況獲取健康幣,可通過健康幣獲取相應服務項目,以此提高患者依從性[4]。
1.3觀察指標記錄兩組患者干預前及干預后1年的舒張壓及收縮壓水平變化。通過發放調查問卷,了解患者高血壓危險因素知曉情況。調查問卷總分為100分,80分以上為知曉,80分以下為不知曉;高血壓經早中晚三次測量,均為130/90mmHg,平均波動幅度≤5mmHg為達標,反之為不達標[5]。

2結果
2.1血壓水平變化干預前兩組患者血壓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1年兩組患者均有改善,觀察組患者干預后舒張壓與收縮壓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血壓控制達標率及高血壓危險因素知曉率對比觀察組患者的血壓控制達標率為83.33%,高血壓危險因素知曉率89.58%,與對照組64.58%、72.92%相比,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干預前后血壓水平變化情況 ±s)
注:與對照組干預后1年比較,*P<0.05。

表2 兩組血壓控制達標率及高血壓危險因素知曉率對比 [例(%)]
注:與對照組干預后1年比較,*P<0.05。
3討論
健康管理為新型衛生服務模式,可通過最小投入獲取最大健康收益。社區健康管理不僅能幫助居民改變不良生活方式,也是降低醫療費用、維護居民健康的主要手段。高血壓為社區常見慢性疾病,高發于中老年人群,是影響人類生活質量的主要疾病之一[6]。有學者研究發現[7],高血壓患者接受全科醫生簽約管理對控制高血壓水平,降低心腦血管發病率具有顯著效果。但是國內針對全科醫生簽約管理高血壓的可行性尚處于探討階段,尚無確切依據。
本研究對社區高血壓患者48例應用全科醫生簽約服務管理模式,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1年后血壓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全科醫生簽約服務管理模式對控制血壓水平具有可行性。全科醫生簽約管理模式更加注重個性化及精細化,通過對不同危險程度患者進行不同的管理,可以實現個性化管理及治療,也能劃分醫生職責,充分發揮預防、治療、保健作用[8]。通過激勵制度,可向患者推廣更多的優惠,也能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獲得更為滿意的管理效果[9-10]。本研究顯示,觀察組血壓控制達標率及高血壓危險因素知曉率較對照組高(P<0.05),可知全科簽約服務模式更易被患者所接受,使患者能夠更多的了解相關知識,獲取更為科學的管理方法。
綜上所述,全科醫生簽約服務管理模式能有效控制社區高血壓患者血壓水平,也能提高血壓患者的認知度,利于患者預后,是高血壓行之有效的綜合防治方案,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胡娟.社區全科醫生開展高血壓綜合防治干預的效果分析[J].河北醫藥,2013,35(6):900-901.
[2] 杜兆輝,梁穎.全科醫生簽約服務在社區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管理中的作用[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13,12(10):844-846.
[3] 常永智,王少彬.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在實施老年高血壓患者社區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10):98-100.
[4] 馮晶晶,王增武,王馨,等.江蘇省社區高血壓規范化管理效果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循環雜志,2014,29(5):352-355.
[5] 王會奇,李東升,何松明,等.社區高血壓流行病調查和綜合預防干預效果分析[J].中國臨床醫生,2013,41(4):26-28.
[6] 王秋英,鐘華,鄭曉英,等.家庭醫生責任制的實施對社區高血壓管理的影響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10):156-157.
[7] 丁平俊,張華,王春梅,等.家庭責任醫生簽約模式下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6):410-413.
[8] 吳仿東,彭惠容,李淑清,等.家庭醫生式服務對社區高血壓患者管理的效果[J].職業與健康,2015,31(21):3001-3003.
[9] 俞蕾蕾,陳利群,王敬麗,等.群組管理對社區高血壓早期腎損害患者健康狀況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8):677-681.
[10] 李黎,申曉芬,王浩宇,等.慢病管理團隊主導的高血壓控制效果評價[J].西部醫學,2015,27(10):1522-1525.
作者簡介:盧永鑫:E-mail:yzy_288@sina.com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8-0143-02
(收稿日期:2016.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