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雷,韓東道,李方勇
(1.象山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浙江象山 315700;2.寧波龍興生態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浙江象山 315700)
?
有機液肥作基肥對單季晚稻甬優12產量的影響
李國雷1,韓東道2,李方勇1
(1.象山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浙江象山 315700;2.寧波龍興生態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浙江象山 315700)
摘 要:進行單季晚稻甬優12以水稻有機液肥作基肥的試驗。結果表明,以一定量的水稻有機液肥作基肥,與不施基肥相比,可增加有效穗數、結實率和千粒重,從而提高產量;與常規基肥施用法相比,產量相仿。
關鍵詞:水稻有機液肥;基肥;單季晚稻;甬優12;產量
文獻著錄格式:李國雷,韓東道,李方勇.有機液肥作基肥對單季晚稻甬優12產量的影響[J].浙江農業科學,2016,57(6): 816-818.
單季晚稻是象山縣水稻最主要的生產方式,甬優12是象山縣單季晚稻的當家品種,研究如何通過肥料品種結構的調整,進一步提高單季晚稻甬優12的產量受到當地政府和種糧大戶的重視。水稻有機液肥是以濃縮沼液為基礎原料,經科學配方研制而成的一種含腐殖酸的水溶肥料,產品技術指標符合NY1106—2010要求。該肥料不但秉持了濃縮沼液富含養分和生理活性物質的特性,而且還添加了無機鹽類營養元素和腐殖酸鉀、黃腐殖酸、肥料增效劑及其他有機活性物質,營養元素以螯合態存在,肥料利用率高,既能誘導水稻微觀生物活性,又能提高水稻根系養分吸收能力,促進水稻生長發育。進行本研究,一方面能促進水稻有機液肥的推廣,另一方面更是為達到依靠稻田生態系統大量消納沼液,實現沼液的資源化深度開發利用,普及農牧結合的生態循環施肥方式。
1.1 材料
試驗于2015年在象山縣賢庠鎮珠溪塘鐘亞春農戶田里進行。試驗田土壤肥力中等、田面平整、排灌方便,前茬為冬閑田。試驗所用水稻有機液肥由象山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和寧波龍興生態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共同研制,有機質含量(重量比,下同)2.5%,養分含量24.0%(其中N12.0%,P2O56.0%,K2O6.0%);水稻專用復混肥由象山龍邦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生產,有機質20%,養分15.0%(其中N7.5%,P2O53.0%,K2O4.5%);脲銨由江蘇華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系緩釋肥料,含N 30%(其中銨態氮15%,酰胺態氮15%,Zn 0.1%);尿素和氯化鉀等其他肥料為市售。水稻供試品種甬優12。
1.2 處理設計
試驗設6個處理:處理1,基肥水稻有機液肥375 kg·hm-2,苗肥尿素75 kg·hm-2,穗肥尿素75 kg·hm-2+氯化鉀75 kg·hm-2,粒肥尿素75 kg·hm-2;處理2,基肥水稻有機液肥375 kg· hm-2,苗肥脲銨75 kg·hm-2,穗肥脲銨150 kg· hm-2+氯化鉀75 kg·hm-2;處理3,不施基肥為對照(CK),3次追肥同處理1;處理4,基肥水稻有機液肥750 kg·hm-2,3次追肥同處理1;處理5,基肥水稻專用復混肥1 200 kg·hm-2,3次追肥同處理1;處理6,基肥水稻有機液肥1 125 kg·hm-2,3次追肥同處理1。大區試驗,每處理面積200 m2,不設重復。試驗田各處理間筑田埂,并用黑膜包裹,防止肥水滲漏,各處理單獨排灌。四周設保護行。各處理除試驗因素外的其他栽培管理措施均相同。
5月16日播種,6月3日人工插種,秧齡18 d,葉齡3.1,密度15萬叢·hm-2,每叢播種2本。各處理插種前2 d(6月1日)施用基肥,水稻有機液肥采用噴施,水稻專用復混肥人工撒施,施肥后耥耙田面。追肥苗肥插種后8 d拌除草劑撒施,穗肥7月23日撒施,粒肥8月11日撒施。
1.3 考查項目
各處理插種后選擇有代表性植株5叢作為觀察記載分蘗消長動態的對象,共觀察記載9次;11 月20日取樣考查經濟性狀,11月22日收割測定產量。
2.1 莖蘗動態
從表1可以看出,插種后10 d,除不施基肥的對照處理未發生分蘗外,其余各處理莖蘗數相同,均為60萬·hm-2。插種后19 d,各處理莖蘗數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以處理5增加最多,其次是處理6,再次是處理1,4,2,對照增加最少,且這種趨勢一直延續至最高峰苗時的7月12日。分蘗高峰期過后,由于小分蘗的陸續死亡,各處理莖蘗數均有不同程度減少,莖蘗數下降幅度與莖蘗數上升幅度成負相關,且這種趨勢一直延續至9月13日莖蘗基本穩定期。從7月12日莖蘗高峰期至9月13日莖蘗基本穩定期,莖蘗減少數量處理5 為183萬·hm-2,減幅88.4%;處理1為135萬· hm-2,減幅88.2%;對照為102萬·hm-2,減幅69.4%;處理4為120萬·hm-2,減幅69.0%;處理6為123萬·hm-2,減幅67.2%;處理2為84萬·hm-2,減幅47.5%。這主要是由于水稻有機液肥和水稻專用復混肥均是速效肥,作基肥施用后秧苗起發快、分蘗發生早,如果繼續追施尿素等常規氮肥,在水稻群體自我調節與補償作用下,莖蘗消長幅度較大,且這種現象與是否施用過基肥、施用何種基肥無關,不利于超級稻甬優12的高產穩產,只有配施與尿素等量脲銨等緩釋氮追肥,才能避免莖蘗數的大起大落,提高分蘗成穗率,從而為甬優12高產穩產奠定苗架基礎,說明單季稻甬優12莖蘗數的消長與氮追肥種類相關性更大。

表1 各施肥處理甬優12莖蘗消長動態
2.2 經濟性狀與產量
從表2可以看出,株高以處理6最高,以下依次是處理4,1,2,對照,最矮是處理5;穗長以處理6,1最長,以下依次是處理4,對照,處理5,最短是處理2;有效穗以處理5最多,以下依次是處理6,4,2,1,最少是對照;成穗率以處理2最高,以下依次是對照,處理6,4,1,最低是處理5;每穗總粒數以處理6最多,以下依次是對照和處理4,1,2,最少是處理5;每穗實粒數以處理6最多,以下依次是處理2,1,對照,處理4,最少是處理5;結實率以處理2最高,以下依次是處理1,5,4,對照,最低是處理6;千粒重以處理2和對照最重,以下依次是處理4,6,1,最輕是處理5。綜合分析,以處理2各項性狀較優,植株相對較矮,莖稈較為粗壯,抗倒伏能力較強,成穗率、結實率和千粒重均較高,有效穗和每穗實粒數也較多;相反,經濟性狀較劣的是處理5,成穗率最低,每穗總粒數和每穗實粒數最少,千粒重也最輕。

表2 各施肥處理甬優12經濟性狀和產量表現
產量最高的是處理6,為10.659 t·hm-2,比對照增產22.6%;其次是處理2,5和4,分別為9.952,9.908和9.792 t·hm-2,比對照分別增產14.1%,13.6%和12.3%;再次是處理1,為9.384 t·hm-2,比對照增產7.6%。由此可見,單季稻甬優12增施基肥對產量有明顯促進作用,在一定用量范圍內,基施水稻有機液肥量越大,產量越高,配施脲銨等緩釋氮追肥,有協同增產作用。
用濃縮沼液為基礎原料配制的水稻有機液肥,在單季稻甬優12作基肥施用,不但能推動沼液的資源化深度開發利用和農牧結合生態循環方式在稻作產業中的發展,而且用量在375~1 125 kg· hm-2范圍內,產量隨著肥料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基施水稻有機液肥750 kg·hm-2的產量與常規施肥法基施水稻專用復混肥1 200 kg·hm-2的產量相仿?;┧居袡C液肥375 kg·hm-2,再配施追肥脲銨225 kg·hm-2+氯化鉀75 kg·hm-2,株高、有效穗、成穗率、每穗實粒數、結實率和千粒重等經濟性狀最優,產量也較高,投入產出比最大。
本試驗僅對養分含量為24%水稻有機液肥在單季稻甬優12作基肥進行探索,今后有必要在改進和完善水稻有機液肥的肥效性能與研制出施肥機械和設備的基礎上,降低肥料生產成本,提高施肥效益,對所有稻作品種類型的全程施肥技術開展系統研究,以期為以濃縮沼液為基礎原料的水稻有機液肥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1] 楊祥田,林賢青,王旭輝,等.超級稻不同移栽方式對產量及抗病性的影響[J].浙江農業學報,2008,20(1): 6-9.
[2] 郭煥茹,陳少杰,童相兵.生物菌肥作底肥對單季晚稻甬優12產量的影響[J].浙江農業科學,2016,57(1): 11-12.
(責任編輯:張才德)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0528-9017(2016)06-0816-03
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160604
收稿日期:2016-03-12
基金項目:寧波市農業科研攻關項目(2014C92013)
作者簡介:李國雷(1963—),男,浙江象山人,高級農藝師,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