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桃翠,楊勛毅
(重慶市農業科學院,重慶 400000)
?
油菜慶油1號的選育與栽培技術
黃桃翠,楊勛毅
(重慶市農業科學院,重慶 400000)
摘 要:慶油1號是以不育系0911為母本,以恢復系0802為父本配制而成的甘藍型油菜一代雜種。田間長勢健壯,早熟性優于對照;長江上游區域試驗2年平均籽粒含油量41.93%,芥酸含量0.15%,餅粕硫苷含量20.91 μmol·g-1,產量3.153 t·hm-2,比對照增產9.2%。適應性強,適宜稻油輪作和機械化栽培。
關鍵詞:雜交油菜;慶油1號;化學殺雄
文獻著錄格式:黃桃翠,楊勛毅.油菜慶油1號的選育與栽培技術[J].浙江農業科學,2016,57(6): 832-833.
油菜是我國廣泛種植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菜油為人們的主要食用油和相關工業用油的重要油源,提高油菜的產量和品質,對于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和改善人們生活品質具有重要意義。慶油1號是重慶中一種業有限公司用化學殺雄不育系0911與恢復系0802組配雜交的高產優質早熟雜交油菜新品種,該品種豐產性突出,抗性強,熟期較早,于2014年分別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國審油2014001)和重慶市農作物品種委員會審定(渝審油2014001)。
1.1 親本選育
1.1.1 不育系
2005年夏繁時,在昆明祿勸縣基地,用中雙9號×G11(雙低品系)雜交,所得后代于2006年春在重慶市中一公司油菜育種含谷基地用3058(雙低品系)做父本與其雜交,所得后代在昆明和重慶2地連續多代自交后化學殺雄、測不育度、測異交結果率、測品質,定型為雙低不育系0911。
1.1.2 恢復系
2005年春,在含谷基地,以nc08(雙低品系)×中油雜2號雜交,所得雜交后代每年夏季在昆明,冬季在重慶種植加代,利用系統育種選育方法連續自交6代選育定型,定名為0802。
1.2 品種配制
新品種慶油1號于2009年3月由不育系0911與恢復系0802組配而成,2009—2010年度進行品種比較試驗;2010—2011年度進行多點試驗;2011—2012年度參加重慶市和長江上游區域油菜新品種區域試驗,2012—2013年度同步進行重慶市生產試驗,長江上游區試第2年;2013—2014年度進入長江上游生產試驗,通過重慶市品種委員會以及國家品種委員會新品種審定。
2.1 農藝性狀與產量
慶油1號在重慶生產試驗中,株高221.8 cm,分枝部位87.4 cm,1次有效分枝數9.1個,單株有效角果數469.2個,每角粒數20.5粒,千粒重3.8 g,全生育期217.8 d,產量2.970 t·hm-2(表1)。
表1 慶油1號在重慶市及長江上游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中的農藝性狀表現
2.2 品質與抗性
慶油1號在長江上游區域試驗中2年平均籽粒含油量43.27%,芥酸含量0.25%,餅粕硫苷含量21.36 μmol·g-1(表2)。
慶油1號在田間表現對菌核病抗性一般,中抗病毒病,抗倒性強(表2)。
表2 慶油1號在重慶市及長江上游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中的品質和抗性表現
慶油1號屬甘藍型油菜兩系雜交組合,中偏早熟,熟期較早,適宜稻油輪作,抗裂莢,成熟時植株直立部分與地面高度1.6 m左右,適宜機械化收獲。為了獲得較高的產量,根據慶油1號的生長發育特點,其栽培技術如下。
3.1 培育壯苗
適期播種育苗,丘陵山區在9月15日左右,平壩淺丘區在9月25日左右播種育苗,直播在10月上旬播種。留足苗床,稀播勻播: 1 hm2苗床地播7.5 kg種子,栽105~120 hm2大田。苗床管理要早勻苗,早追肥,防止病蟲害。
3.2 適時移栽,合理密植
3.2.1 適時移栽
當苗齡在30~35 d,幼苗葉片達5~6片時就可移栽。移栽時應做到“三勻三帶”。“三勻”就是株行距勻,苗子大小勻(即分級移栽),移栽深淺勻。“三帶”就是帶土移栽,帶肥移栽,帶藥移栽。
3.2.2 合理密植
移栽密度,土壤肥力較好的田塊以10.5萬~13.5萬株·hm-2為宜,土壤肥力較差的田塊以15.0萬~22.5萬株·hm-2為宜。直播要及時勻苗,留苗30.0萬~37.5萬株·hm-2。為了田間管理方便,以寬窄行種植較好。
3.2.3 施足底肥
大田底施農家肥30 t·hm-2,尿素225 kg· hm-2,過磷酸鈣750 kg·hm-2,氯化鉀150 kg· hm-2,硼砂15 kg·hm-2。施肥量少時可集中施于播種溝(窩)或移栽溝(窩)內。
3.3 田間管理
3.3.1 施肥
移栽后立即施定根肥,以清淡豬糞水為主。移栽后的15~20 d追施一次苗肥,12月下旬用150~ 225 kg·hm-2尿素加豬糞水重施一次開盤肥,并進行中耕除草培土,如果底肥未施硼肥,應噴施0.2%的硼砂溶液。1月中下旬看苗酌施蕾薹肥,蕾薹期噴施硼肥(0.2%硼砂溶液)以提高結實率。整個生育期施純氮180 kg·hm-2,配施磷鉀肥。
3.3.2 病蟲害防治
蟲害,移栽后主要是菜青蟲,可用溴氰菊酯防治;開春后主要是蚜蟲,可用樂果防治。病害,主要是菌核病,在初花期至盛花期用50%多菌靈1.5 kg·hm-2及時防治2次(用托布津和菌核凈亦可)。病毒病在發病初期噴施10%病毒王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5%植病靈乳劑1 000倍液防治,隔10 d 1次,連續防治2~3次。
3.4 適時收獲
當主花序中下部籽粒轉色時即可收獲,切忌推遲收獲時間,以免影響產量。
參考文獻:
[1] 單忠德,孫明法,嚴國紅,等.甘藍型黃籽油菜細胞質雄性不育系鹽2A選育[J].江蘇農業科學,2007(3): 44-46.
[2] 陳長艷,程國平,趙繼獻,等.雜交油菜新品種天油97的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J].作物雜志,2010(4): 126-127.
[3] 劉創設,劉絢霞,董軍剛,等.甘藍型油菜CMS三系及雜交種的選育研究[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03,25 (3): 82-84.
[4] 向國紅,朱發仁,楊鴻,等.甘藍型油菜新品種常油雜61號的選育及栽培技術[J].作物雜志,2011(5): 121-122.
[5] 向國紅,王朝暉,史小玲,等.甘藍型油菜新品種常油雜72號的選育及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12(2): 132-134.
[6] 陳衛江,李梅,王同華,等.甘藍型油菜蘿卜細胞質雄性不育恢復材料的創制[J].中國農業科學,2012,45 (8): 1465-1474.
[7] 浦惠明,戚存扣,張潔夫,等.甘藍型油菜油蔬兩用新品種寧雜15號的選育[J].江蘇農業學報,2010,26(6): 1432-1434.
[8] 傅廷棟.雜交油菜的育種與利用[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85-111.
(責任編輯:張才德)
中圖分類號:S565.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0528-9017(2016)06-0832-02
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160610
收稿日期:2016-05-14
作者簡介:黃桃翠(1978—),女,湖北建始人,助理研究員,碩士,從事油菜遺傳育種研究工作。
通信作者:楊勛毅,E-mail: huangtaocu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