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舒曼,溫明霞
(1.甌海區林業特產技術推廣總站,浙江溫州 325000;2.浙江省柑橘研究所,浙江臺州 318020)
?
甌柑貯藏過程中果實品質的變化規律
許舒曼1,溫明霞2
(1.甌海區林業特產技術推廣總站,浙江溫州 325000;2.浙江省柑橘研究所,浙江臺州 318020)
摘 要:以甌柑為研究對象,在常溫下進行貯藏,并定期分析其品質的變化規律。結果表明,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果實中的糖、酸、Vc含量均呈下降趨勢。在進行甌柑貯藏時,要綜合各方面的因素來減緩果實品質劣變的發生。
關鍵詞:甌柑;貯藏;果實品質
文獻著錄格式:許舒曼,溫明霞.甌柑貯藏過程中果實品質的變化規律[J].浙江農業科學,2016,57(6): 918-920.
甌柑是浙江南部的傳統名果,果實色澤鮮艷,酸甜適中,果汁豐富,略有苦味,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營養價值極高,并具有化痰止咳、祛熱生津、清涼解毒等特殊醫藥保健功能[1]。甌柑的貯藏期較長,一般在11月中下旬采收,常溫下可貯藏至翌年6月,但風味隨著貯藏過程的持續會逐漸變差,易發生爛果等問題[2]。因此,研究甌柑貯藏過程中果實品質的變化規律、明確甌柑貯藏過程中的影響因素對控制甌柑貯藏期的品質劣變非常重要。本文以甌柑為研究對象,研究在常溫貯藏條件下果實中糖、酸、Vc等含量的變化規律,以期為甌柑合理貯藏提供科學依據。
在溫州市甌海區甌柑園選擇生長健壯、結果正常的甌柑樹100株,在2014年11月下旬采摘樹冠四周中等大小的果實,剔除有病蟲害或機械損傷的殘次果,用有孔紙箱包裝貯藏,貯藏期間室內溫度保持在10~25℃,濕度在40%~85%之間。在甌柑貯藏30,60,90,120和150 d后分別取出20個果實進行品質指標的測定。糖含量采用斐林氏滴定法;總酸含量采用氫氧化鈉中和滴定法;Vc含量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具體測定方法參照GB 8210—1987[3],同時計算糖酸比。
2.1 貯藏過程中甌柑果實中總糖含量的動態變化
由圖1可知,甌柑在貯藏過程中,果實中總糖含量在貯藏前90 d逐漸增加,90 d時達到最高值,比甌柑采收時的總糖含量增加12%,之后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總糖含量逐漸降低,貯藏150 d時甌柑的總糖含量較低。

圖1 貯藏中果實總糖含量的動態變化
2.2 貯藏過程中甌柑果實中還原糖含量的動態變化
圖2所示,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甌柑果實還原糖含量的變化趨勢與總糖的變化規律基本一致,說明在貯藏前90 d內,總糖一方面進行積累貯存,另一方面不斷的分解轉化,其轉化的結果使還原糖含量逐漸升高,而隨著作為呼吸作用底物的糖含量的持續增加,還原糖含量在后期逐漸降低。

圖2 貯藏中果實還原糖含量的動態變化
2.3 貯藏過程中甌柑果實中總酸含量的動態變化
如圖3所示,甌柑中的總酸含量在貯藏過程中持續降低,在貯藏初期甌柑的總酸含量為0.80%,而到貯藏150 d時,其總酸含量已降至0.31%,比貯藏開始時下降60.9%。

圖3 貯藏中果實總酸含量的動態變化
2.4 貯藏過程中甌柑果實中糖酸比的動態變化
糖酸比值是果實中總糖含量與總酸含量的比值,是評價果實風味的重要指標。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果實中的酸含量持續降低,而糖含量前期上升,后期下降,但其下降幅度低于酸降低幅度。所以糖酸比呈增加趨勢,說明在貯藏的前150 d內,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果實風味有變好的趨勢(圖4)。

圖4 貯藏中果實糖酸比的動態變化
2.5 貯藏過程中甌柑果實中Vc含量的動態變化
Vc不穩定,在貯藏過程中可逐漸被氧化而減少。如圖5所示,在貯藏前30 d,Vc有升高趨勢,可能與果實內部發生的物質轉化相關聯;之后,Vc含量持續下降;貯藏150 d時,Vc含量比貯藏開始時下降14.9%,說明在貯藏過程中,果實中的營養成分是逐漸消耗減少的過程。

圖5 貯藏中果實Vc含量的動態變化
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甌柑果實中的糖、酸、Vc含量均呈下降趨勢,果實趨于衰老,品質逐漸下降。甌柑果實的呼吸作用貫穿于貯藏始終,其作用底物主要是果實的內含物,包括糖、酸等營養物質。試驗結果表明,在貯藏過程中,果實的總糖含量先增加后降低,而總酸含量持續降低,說明在前90 d內,呼吸作用底物主要是有機酸,總糖的消耗較少,而可能主要進行的反應是多糖的轉化,多糖不斷轉化水解,變成蔗糖和還原糖,因而還原糖含量逐漸增加。貯藏90 d后,呼吸作用底物以糖為主,且可能主要是還原糖,因此還原糖的含量在貯藏的中后期呈降低趨勢。
本試驗中,甌柑在貯藏150 d時,其糖酸比值尚處于較高水平,說明此時甌柑尚具有較好的食用風味。有報道認為[4],甌柑在常溫下的貯藏期可達到220 d,所以甌柑的后續貯藏工作可持續進行。甌柑的貯藏品質可能與甌柑的采摘時期[5-6]、果型大小[7-9]、果實的礦質營養[10]等有明顯的相關性。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甌柑的品質變化可能存在差異,有待于在不同的試驗中進行反復驗證。在進行甌柑貯藏時,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以確保甌柑在貯藏過程中減輕品質劣變、風味變差等一系列不利于貯藏問題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張遲,張敏,朱銓,等.“甌柑”及其無子突變體花粉發育的細胞學觀察[J].果樹學報,2014,31(2): 265-269.
[2] 金微微,郜愛玲,陳功楷,等.貯藏期枯水病對甌柑果實品質和外觀的影響[J].浙江農業學報,2015,27(2): 229-233.
[3] 出口柑桔鮮果檢驗方法: GB8210—1987[S].http://www.chinaios.com/BZ-shuju/standshow-gbtwo-17146.html.
[4] 葉茂宗,陳秋夏,徐加哉,等.甌柑果實貯藏期間的某些生理變化及其耐貯性(簡報)[J].植物生理學通訊,2000,36(2): 125-127.
[5] 卿尚模,陳克玲,曾杰梅,等.不同采摘期對不知火桔橙果實貯藏性及品質的影響[J].中國南方果樹,2010,39 (2): 15-18.
[6] 陳楚英,陳明,郭娟華,等.兩個采收期的新余蜜橘貯藏特性及品質研究[J].中國南方果樹,2013,42(1): 43-48.
[7] 溫明霞,石學根,王鵬,等.不同大小溫州蜜柑果實貯藏期枯水的生理特征研究[J].浙江農業學報,2013,25 (1): 59-63.
[8] 溫明霞,許舒曼,林媚,等.果型大小對甌柑貯藏性的影響[J].浙江農業科學,2015,56(12): 2034-2035,2038.
[9] 吳黎明,蔣迎春,涂俊凡,等.椪柑不同大小果實的品質及貯藏性比較試驗[J].中國南方果樹,2007,36(6): 26-27.
[10] 郭秀珠,符建榮,黃品湖,等.不同氮磷鉀配施對甌柑品質及耐貯性的影響[J].中國林副特產,2009(2): 5-8.
(責任編輯:張瑞麟)
中圖分類號:S66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0528-9017(2016)06-0918-02
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160639
收稿日期:2015-12-30
作者簡介:徐舒曼(1972—),女,浙江溫州人,從事果樹栽培等方面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