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研是工程機械企業發展的動力
對一家工程機械企業而言,科研本身更為重要。
從2009年參與創立武漢金利德工程機械有限公司以來,馮麗輝掌舵的金利德默默無聞地走過了大部分日子,沒有過多包裝,也沒什么游說,即使發展的很艱難,馮麗輝也會全力保障研發團隊的經費與用度。在她看來,對一家工程機械企業而言,科研本身更為重要。
在互聯網概念盛行的今天,很多企業喜歡為自己的產品扣上互聯網的帽子,即使并不恰當,哪怕能讓公司的發展更加順風順水也是好的。但馮麗輝卻拒絕這樣做。“套上互聯網這層皮,感覺好像很高大上,但事情的本質還是掩蓋不了。比如一件產品還是沒辦法將歐美變成核心市場,當它在中國賣飽和后,只能跑到一個更落后的地方去賣。”馮麗輝對記者說。言下之意,似有所指。
金利德的產品在工程機械領域的高端市場很受歡迎,其擁躉者不乏一些歐美等工業高度發達的跨國企業。作為公司創始人,馮麗輝覺得這樣的成果必然不是來自于某種商業模式的勝利,而是真正的核心技術和對工程機械領域的深入挖掘。近年來,防護石油鉆桿、新型液壓泵、高密封性浮閥結構等多項專利技術的問世,不僅提高了旋挖作業的穩定性和工作效率,也大大保證了施工過程中的安全性,延長了工具的使用壽命,對整個機械行業的科技發展都發揮著基石作用。
無論是先進技術,還是公司,可能對人們來說最普遍的認識,還是金利德的品牌形象。“我們可能有點像工程機械領域的英特爾、微軟,如果非要類比,我們可能更像做整合產品的蘋果”,但即便如此,馮麗輝還不忘向記者強調,金利德只是在模式上和蘋果有一些類似,絕不代表是在學它。馮麗輝想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的路。因此,她不想效仿誰,不想走捷徑。
事實上,在創業之初,像工程機械核心技術這種門檻高卻沒有太多市場的藍海領域,做好了是個巨大的機會,做不好就是個巨大的墳墓。馮麗輝“不聰明”,選擇了技術研發這條最難走的路,也因此幾度陷入困境。最艱難的時候,金利德賬上只有幾萬現金,馮麗輝面臨兩個選擇,要么就此收手,要么勉力維持。她想賭一賭,試著將剛研發的產品投入市場,“幸運的是,東西很適合市場的發展需求,金利德活了下來”。
在經歷數年沉默期后,金利德開始嶄露頭角,在工程機械領域的旋挖鉆機整機與零配件、泥漿泵、砂石泵產品等一整套技術上有了一定技術積淀。在市場份額上,保守估計,目前金利德在國內市場中有過半份額。
雖然取得了初步成功,也有不少業內專家認為金利德“在技術上超越競爭對手兩年”,但崇尚技術的馮麗輝并不敢掉以輕心,“的確有可能會有人超越我們,只是,我們金利德的核心研發團隊會盡量讓這件事不發生”。
雖然市場一再證明馮麗輝的堅持是正確的、值得的。不過談到“未來”這個話題,她仍然顯得相當謹慎。“對未來,首先要立足于對現在的考慮。在這其中,整個行業最需要的是關鍵技術的突破。核心技術需要研發,商業模式需要探索,當前我們金利德會以一種合作互贏的模式,與三一、中聯、徐工等多家行業巨頭進行產品研發合作,成為工程機械行業內最具實力的貿易合作伙伴。”保有著多項核心專利技術的馮麗輝,從沒有想過“壟斷”,“而是要以一個合理的利潤,讓更多人參與進來,共同為推動行業技術創新和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