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虎
?
癡迷癲狂的人生——《守財奴》備課一得
◎羅 虎
一次公開教學,正巧趕上講讀巴爾扎克小說《歐也妮·葛朗臺》的節選部分《守財奴》。按說小說教學內容精彩,吸引學生,既易于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造成良好的課堂氣氛;又易于課堂教學結構內容的組織安排,只要按照小說引子、開端、發展、進一步發展、高潮、結局、尾聲的基本結構程序進行安排即可順利展開教學。然而根據筆者以往講授該小說的經驗,照此思路進行教學,由于有一個先入為主的框架束縛,造成了學生思考上的慣性和惰性,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和對課文內容的深入理解,教學效果同預期相差甚遠,不能令人滿意。并且筆者在閱讀本文時,有一種朦朦朧朧的感覺,本文從故事的開端部分搶奪梳妝匣開始就進入了高潮,結局部分人物試圖抓取法器的行為告訴我們既是高潮又是結局,似乎文中的每一個情節都是高潮,人物的所作所為也一次比一次古怪、一次比一次瘋狂,有一種壓得人喘不過氣來的感覺。對此,筆者卻始終百思不得其解,找不到產生這種古怪感覺的原因。為上好公開課,筆者想能不能換一種思路,另辟蹊徑,回到課文本身,引導學生去思考和尋找答案。為此筆者查閱了大量相關資料,并在反復細致地閱讀課文中恍然大悟,似乎找到了筆者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答案。
其一,該文是長篇小說的節選,并非完整的短篇小說。短篇小說有其自足自滿的結構體系,長篇小說從其整體構架來說,毫無疑問也是自足自滿的,然而就某一部分的節選來看,則是服務于整體的一個零部件。這個零部件的構造本身就是完整的,根本無需展示其制作過程,只顯示其外部形態和所放置的位置即可。因此本文的結構非一般意義上環環相扣的遞進式結構,而是一種并列關系的輻射式結構。說具體點,小說從“那時葛朗臺剛剛跨到七十六個年頭……”交代始,到“把一切照顧得好好的!到那邊來向我交賬!……”臨終遺言結束,其實就描寫了葛朗臺生命行將結束前的幾件小事:一搶奪梳妝匣,二誘騙財產繼承權,三看守密室,四臨死抓取法器。這幾件小事從時間上看有明確的先后順序,然而從邏輯上看并沒有什么直接的關系。不像完整短篇小說的故事情節是延續的、前后一貫的,有層層遞進的、清晰的邏輯脈絡,本文的故事情節是毫無連帶關系的獨立事件的組合,有的似乎只是人物性格缺陷上的一種內在聯系。
其二,既然該小說結構是并列式結構,依循的是內在邏輯結構,那么小說的中心線索是什么?小說又是怎樣將這些散亂內容串聯起來的呢?通過仔細閱讀和認真思考,筆者發現小說開頭那一段略帶議論色彩的敘述其實正是全文的中心線索。“那時葛朗臺剛剛跨到七十六個年頭。兩年以來,他更加吝嗇了,正如一個人一切年深月久的癡情與癖好一樣。……看到金子,占有金子,葛朗臺便是執著狂。他專制的程度也隨著吝嗇而俱增;……”這一段議論明顯有如下幾個關鍵詞:七十六、吝嗇、癡情、癖好、執著狂、專制。這幾個關鍵詞無疑是對葛朗臺一生性格特點的真實寫照。小說除了必要而明顯的時間線索外,都是以葛朗臺這種極端性格特點作為內在線索,來進行人物的語言、行動描寫,從而使人物極其怪異、邪僻、荒唐、滑稽、偏執以致癲狂的語言和行為有了合乎邏輯的解釋。因此,小說實際采用的是紅線串珠的內在結構方式,這根線就是葛朗臺的極端吝嗇和對金錢的極端執著,若用課文中的一個關鍵詞來概括就是“執著狂”。通俗點講,這根線就是一個為了金錢不顧一切的瘋子。若做仔細分析,葛朗臺的所作所為無一不是“執著狂”的行為:為搶奪梳妝匣而不顧女兒的死活是“執著狂”的表現,誘騙女兒的財產繼承權是“執著狂”的行為,呆呆地看守密室的金子同樣是一種“執著狂”的行為,臨死抓取法器更是“執著狂”極致的表現。試想世上有哪個七十六歲的老父為了金子去搶奪親生女兒的梳妝匣以至于不顧女兒的死活?又有哪個風燭殘年行將就木的老人不僅折磨死自己的老伴,還要騙取女兒的財產繼承權?甚至具體到文中的每一個細節都是葛朗臺“執著狂”的表現。至于文中那些膾炙人口的個性化人物語言,諸如“那簡直是抹自己的脖子”“小乖乖,這交易劃得來!你真是我的女兒”“媽媽,小媽媽,好媽媽……”“要不要花很多錢?要不要吃藥呢?”“得啦,孩子,你給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人生就是一件交易”“你看住金子!……拿來放在我面前!”“這樣好教我心里暖和。”“把一切照顧得好好的!到那邊來向我交帳!”這些語言即使是平常所言都顯得極其怪異,更何況放到具體的語境中,試問有哪一句不是“執著狂”的表現?
其三,作家為什么塑造這么一個冷酷無情、貪婪自私、極端吝嗇、卑鄙無恥甚至有些惡毒刻薄的人物形象?結合課文的預習提示,筆者明白了作家的良苦用心:他通過這個“執著狂”的瘋狂表演,試圖揭示作家所處的資本主義社會在資本原始積累時期社會的畸形、變態;更進一步,從深層次的角度看,作家所揭示的正是金錢物質利益對人性的異化。正如恩格斯所說的:“它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系,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系了。”
理清了思路,解除了困惑,課堂教學的組織安排自然順暢了。抓住“執著狂”這個中心詞,即可執一而馭萬。于是,筆者首先布置學生課前預習,完成兩項學習任務:第一,閱讀全文,找出能夠揭示小說基本思想內容的中心段落及其中心句、中心詞;第二,小說寫了幾件事,用加小標題的方式概括。課堂教學則安排為如下步驟:第一,導入新課,介紹與課文緊密聯系的相關材料,交代節選部分前后的相關內容;第二,檢查預習,引導學生找出中心段落及其中心句、中心詞,最終落腳在中心詞“執著狂”上;第三,圍繞中心詞“執著狂”引導學生找出葛朗臺瘋狂行為的相關細節描寫,通過分析,揭示出這些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第四,圍繞中心詞“執著狂”引導學生找出葛朗臺瘋狂行為的相關語言描寫,仔細體會這些語言對揭示人物內心世界的作用,領悟其中包含的濃厚諷刺意味;第五,引導學生反思造成人物畸形、變態性格的社會原因。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我國社會雖說正處于轉型期,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依然較為融洽。當時不到三十歲的筆者對課文所表現的資本原始積累時期社會與人的異化理解并不深刻,只是憑著滿腔的階級激情完成了課文的教學,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面對時下唯利是圖的社會風氣,重溫偉人的作品,才真正體悟到了作家的偉大和作品的深刻內涵,故將個人的一得之見提出來,供同道教學參考。
參考文獻:
[1]廣東、廣西、江西、湖北、湖南五省(區)編委會.高中語文第三冊教學參考書(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二室.高級中學課本語文第三冊(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羅虎 甘肅省民樂縣第四中學 73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