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勇
?
語文課堂教學用語的美化——“我心目中的理想課堂”例談
◎孫 勇
開啟芻議之前,可以先談一下古人的審美觀,中國古代文人認同:“面如滿月,目若青蓮” (《敦煌變文集》)。這是符合中國古代審美標準的臉型,卻不是今人趨求的“錐子臉”,我們知道人臉是不可能長成滿月型的,而且在今人看來也不好看,這只是古人的一種審美理想。目前,教師們普遍認同:“教學是遺憾的藝術”這一說法。那么,我們為什么還要探尋理想課堂的奧秘呢?這實際上是對教學規律的一種完美追求,其本質是一種積極進取的精神體現。正因為永遠不能完美,卻永遠能吸引著教師去尋知。
吳功正教授是國內知名美學家,長期從事文學和美學史研究的作家,他的代表散文《阿里山紀行》作為蘇教版語文選文,廣為師生稱頌。1991年,吳功正教授的《中國文學美學》第一次把中國文學作為美學現象的對象來研究,獨立建制,成一學科,構建為自洽自律的“中國文學美學”。語文課引領學生走進文學欣賞的大門,其必然也應當是美學的呈現范疇,教師的教學用語也必然是審美的載體。
教師課堂教學用語,是教師優良素質的呈現方式,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舉措,也是提升學生文學素養、培養其審美情趣的重要途徑。教學用語的文學化,更能體現語文課的學科特色,更能使語文課文質兼美,熏陶感染學生,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筆者曾針對教師課堂用語的直白化現象,提出“語文教學要回歸語言文字教學的本真”這一論點?!墩Z文課程標準》也指出:“語文課程的建設應繼承我國語文教育的優良傳統,注重讀書、積累和感悟,注重整體把握和熏陶感染?!逼渲校蘸透腥镜捏w現應貫穿語文學習的全過程。新教育認為,“如果教師自身的魅力不能展現,那么他不僅沒有給學生追求真理作出應有的榜樣,而且更為遺憾的是,他自己的生命也將黯淡地度過”。
那么,如何使自己的語文課堂熠熠生輝呢?筆者認為要注意以下幾個節點的處理。
一、導入性用語。其功能為明確學習任務,創設學習情境,交代知識背景,激發學習興趣等。如蘇教版八年級下冊(下同)《棗核》一文,筆者設計了如下用語:“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淚別家鄉,漂泊四海,孤獨無依,卻為我們留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讓我們共同分享思鄉的名句,領略“思鄉”作為文學作品永恒主題之一的無限魅力。”這樣的導入既溫故知新,又引人入勝,充分點燃了學生的思維火花。
二、即時性點評。教師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后,常常對學生的交流研討要作點評。這個環節不可忽視,不能簡單用對與錯來判斷,如果得出了共同性的結論,教師可以用點評來代替小結,取到歸集知識、鞏固知識的作用。例如《小石潭記》,在研討完第一小節,可設計點評:“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面對充滿詩情畫意的小石潭,柳宗元心曠神怡,隨緣自適,獲得了美的享受?!钡谒男」潉t為:“大自然的美景浸潤了作者的心靈,然而人生必須面對坎坷與起伏,被貶永州的遭遇使得他又敏感起來,所以才有了凄清孤寂的感受?!边@樣就把柳宗元身處大自然中的心理狀態準確地表現了出來,又帶給同學們語言的美感。
三、過渡性用語。起承上啟下之功效,好的過渡,能開啟學生的心智與情感。例如《背影》一文,在學習完以“背影”為文章的敘事線索后,在感悟父親無微不至的愛子細節后,我們可以設計這樣的過渡:“背影凝聚了父親深深的愛子之情,背影也是作者情感的觸發點;背影使我追悔與自責,背影也使我感激和思念。請你走進文本,去感悟兒子那一顆熱愛父親的心靈。”如此設計,簡單精要,語言整齊,情感飽滿,猶如一首短詩,一下子觸動學生的心弦。
四、啟發式提問。教師提問不能太直接化、功利化,語文課不同于數理化,有其獨特的提問方式,應運用啟發式提問。如《美麗的西雙版納》在拓展延伸階段,可以設計訓練,提出問題:“這是一片神奇富饒的土地,這有一個率性自由的民族。欣賞人間美景,領略傣家風情。西雙版納在遠方召喚著我們。請你設計一條廣告語,怎樣開啟我們的夢想之旅?”這樣既概括了文章內容,又激發了學生創作熱情,順利地進入反饋環節。
五、總結性用語。起提煉主題,培養人生觀、價值觀的功能,也是一堂課的完美尾聲。《記承天寺夜游》筆者是這樣總結的:“千古明月,映照的是古代文人的坦蕩胸懷、磊落追求,通過欣賞承天寺月夜的美景,我們感受到蘇軾對自然、對人生的摯愛與超然,讓我們也擁有豁達豪邁、樂觀進取的心態,去迎接人生的風雨,讓我們心中永存一輪純潔、清澈的明月?!笨芍^理性與感性相結合,品文與勵志相結合;以小見大,由點及面,升華了主題,達到了育人的功能。
《莊子》說“判天地之美,析萬物之理”,那么我們對理想課堂教學的追求,就是希望在課堂上既重現這個“美”,這個“理”,又重現“判”與“析”的過程。
反觀我們的課堂,有時過分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模式,反而弱化了教師的引領與指導作用。其實,教師的語言是活的教科書,學生通過模仿與熏陶,能極大地提升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傊?,語文教學應站在文化審美的立足點上,在更高層次上引領學生。
(孫勇 江蘇省海門市三廠初中 22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