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要:本文簡要的闡釋了油畫中線結構在偏理性方向的表現力探索,首先通過對印象主義之前分幾個時期進行論述,其中包括史前美術、文藝復興時期、學院派,他們既有不同之處,又有一定的共性,在整個這一段時期,他們按照一定的標準有比較共同的審美規范,藝術審美公共性比較強,個性化體現比較弱。然后通過解析油畫作品,具體分析線結構如何在油畫作品中展現理想方面的表現特點,整體來說,通過藝術家對線嚴謹的思考和分析,在畫面進行有規律的布局,形成的具有較強邏輯性的理性線結構,這種通過理性思維嚴格控的線結構在畫面的展現,表現的內容多以宗教、圖騰、歷史題材為主,就是線結構的理性表現方面的主要方式。
關鍵詞:線結構;理性表現力;時期
線結構不只是可以表現簡單的對像,它同時也可以表現非常復雜的對象和構成非常復雜的構圖,表現大場面,多人群,復雜的建筑結構和透視等。線的功能是非常強大的,線不僅可以表現物象結構的準確率,線還可以通過對形體的拆分和重新組合表現畫面的構成,通過線構成完成畫面的藝術的構成,達到畫面的藝術效果。線的審美也可以不是單純的依附于再現功能,線可以有自己本身的形式感和獨立的審美意味。線有輕重緩急、方向、速度、曲直之分,不同的線條可以在畫面呈現不同的藝術表現力,制造不同的心理暗示,讓欣賞者產生或歡快或憂傷或嚴肅或放松的感受,使觀眾與作者產生高度一致的共鳴。根據不同時代的藝術審美界定不一樣,畫家對線結構表現力的運用角度不同,可以將線條分為線結構的偏理性表現形式和線結構的偏感性表現形式。
一、線結構在油畫中偏理性表現的主要時期
油畫在印象主義之前,包括史前美術、文藝復興時期、學院派,他們既有不同之處,又有一定的共性,在整個這一段時期,他們按照一定的標準有比較共同的審美規范,藝術審美公共性比較強,個性化體現比較弱。題材上多以宗教神話、歷史事件、圣經故事和宮廷趣味的歷史性題材為主,都帶有一種大場面構圖敘事性。線結構體現的一個是線造型,一個是比較嚴謹的畫面線構圖,所以在這個時期線結構的表現更多的是偏向理性的表現。
史前美術的巖畫和壁畫,巖畫和壁畫繪制或鑿雕于山巖、洞穴壁上,內容一般一動物形象和符號為主,記錄這早期人類的生活狀態。手法古拙,用線粗礦、古樸又不失生動,富于神秘氣息;文藝復興時期,這個時期開始涌現大批畫家,在風格上追求華麗、典雅、盡善盡美,表現形式上追求完整的典范性,技巧上注重形象簡潔和概括的造型。通過對光線、透視、色彩的綜合研究嚴格控制畫面的虛實空間關系。這種理想化的追求使線結構在當時繪畫中的個性化體現并不突出;學院畫派對傳統藝術甚為重視,一直以來學院派美術大師都或多或少地遵循著“傳統”的創作守則,但是并不完全遵從,他們依照前輩大師理念積累下的寶貴經驗,形成了一套具有嚴格標準的既有模式,從題材、審美意識、造型能力、繪畫技法等方面都有著嚴格的要求,繼承與創新獲得了更大的發揮空間,從技法到精神傳達都各有千秋。總的來說,在這些時期線條的體現更多是莊嚴、平穩、重現的特點,沒有過多的個性化。
二、作品中線結構在偏理性方面的具體表現
從原始社會的巖畫、壁畫慢慢地發展到油畫的出現,是一個大很的跨越,油畫是一門可塑性很強的藝術門類,油畫的發展在不同時期,受到了當時藝術思潮的影響和技法的支配,呈現出不同的繁榮景象。在油畫創作中,線條可以通過藝術家嚴謹的思考和分析,在畫面進行有規律的布局,形成的具有較強邏輯性的理性線結構,這種通過理性思維嚴格控制的線結構在畫面的展現,表現的內容多以宗教、圖騰、歷史題材為主。
早在原始社會中就出現了洞穴壁畫、巖畫等,不乏美感,正是用這樣古樸粗獷的筆法彰顯出畫面的活躍動感,真實的反映了駱越社會的生活情景。如法國拉斯科洞窟里的壁畫《野人?牛》,圖中有一頭粗壯的野牛和一個被拉長的鳥頭人身的鳥人形象,鳥人附近還有一只鳥像是站在樹枝上,野牛身上有一根長直線,腹下還有像腸子形象的曲線,整個畫面像是鳥人刺殺野牛,野牛受傷后身掛腸子還在拼命的掙扎,像向鳥人抵抗,值得注意的是,圖中的形象都被圖案化了,細直線是樹枝的圖像化,人被線故意拉長的形象,牛身上的毛發用豎線排列而成,腸子用曲線描繪,很好的展現出線條的簡約的概括能力。
意大利畫家列奧納多·達·芬奇所作的《最后的晚餐》無論是從完美的構思、緊湊的情節,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以及表現手法的熟練程度都集聚代表性。它的美學參照物是古代的規范和藝術理想來表現現實社會的道德觀念,在風格上追求華麗、典雅、盡善盡美,表現形式上追求完整的典范性,所以呈現出的畫面非常唯美。畫面的線條嚴謹,體現在格雷契寺院食堂墻壁上的宏大畫面,嚴整、均衡,而富于變化。弗拉·安杰利科是一名宗教畫家,他畫的題材,幾乎都是描繪宗教之美的。其作品《受胎告知》描繪的是圣母瑪利亞被告知懷有身孕后的情景,采用了文藝復興新的透視法。圖中天使信使和被告知的女人,在技巧上注重形象簡潔和概括的造型,線條精準柔妙,房屋建筑莊嚴平穩,遠處還有許多細線排列整齊的描繪柵欄細節,富于秩序美感。
學院派安格爾所畫的《大宮女》通過對圖中宮女身體的拉長,加強了線條的流動感,加之筆法近似平圖,創造出接近東方美的新趣味;線條光滑堅實,邊緣線清晰賦予節奏感。基于古典主義對主張唯理主義,畫面布局,用筆,造型要求嚴謹莊重,因此在這個時期的油畫中,線條注重虛實曲直多為面所用,完美的與面相融合,體現出線條富有彈性、韻律和節奏感的一面。
線結構偏理性方面的表現力主要在印象派以前的時期,其線結構主要表現為題材具有公共性,畫面效果考慮因素全面,畫面會全面的考慮造型、固有色、光影、空間、虛實相結合的處理,而不是主要突出線的表現,這個時期的審美傾向對后世的影響深遠,一直影響到現在。
【參考文獻】
[1]羅瑩.線形象[M].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82
[2]李暉,趙鵬.立體派[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15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