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宏偉
藜麥屬于藜科植物,與菠菜和甜菜同科,種子為圓形藥片狀,大小與小米粒差不多。藜麥種子是全蛋白堿性食品,蛋白質含量高,富含氨基酸,鈣、鐵、錳、鋅、纖維素及維生素等,是理想的營養保健食品。聯合國糧農組織認為藜麥是惟一一種單體植物即可基本滿足人體基本營養需求的食物,正式推薦藜麥為最適宜人類的完美全營養食品。2015年,民樂縣農技中心從甘肅省農業科學院引進隴藜1號在民樂縣種植兩百多畝,六壩鎮六壩村露地畝產346.5千克、透明地膜覆蓋栽培畝產400千克、黑色地膜覆蓋栽培畝產340千克,按照當前市場價格計算,經濟收益超過4000元。現將高海拔冷涼灌區藜麥種植技術總結如下:
一、精選良種
選擇甘肅省農業科學院選育的隴藜1號,該品種植株呈掃帚狀、主梢和側枝均結籽、自花授粉,具有抗寒、抗旱、耐貧瘠等特性,可以在無霜期大于130天、降水250毫米以上、海拔1500~2400米的山地、川地及灌溉區域種植。
二、整地施肥
藜麥忌連作,必須輪作3年以上。選擇土壤肥沃、土層深厚、灌溉方便、上年秋灌地種植,前茬為小麥、大麥、玉米、豆類或馬鈴薯等作物。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深耕滅茬平整土地,做到地平土綿上虛下實,以利保墑、防旱、保全苗。播種前結合整地每畝一次性施入尿素15千克、磷酸二銨20千克、硫酸鉀鎂(K2O≥24%)15千克做底肥。并及時撿凈地里的植物根莖和地膜,以免影響播種和藜麥生長。
三、播種
1. 播種時間
當播種層土溫穩定在10℃以上時播種較為適宜。播種時土壤必須保持良好的墑情,土壤含水量在15%~20%為宜。一般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播種,若須提前播種,可采用地膜穴播技術。
2. 播種深度
一般采用條播、穴播和育苗移栽效果較好。露地播種時采用機械條播,地膜穴播時采用人力穴播機播種。在墑情良好的條件下,播種深度2~3厘米,墑情較差時要適當加深,但不宜超過5厘米。每畝用種量0.5千克,行距50厘米,株距25厘米,保苗6000株。
四、田間管理
1. 查苗補苗
出苗后要及時查苗,發現漏種和缺苗時應采取補種措施:一是將種子浸入水中3~4小時,撈出后用濕布蓋上,置于20~25℃條件下悶種10小時以上,然后補種;二是少數缺苗處,可在4~5葉時進行移苗補栽,移栽后的植株須連續3天早晚澆水,保證成活率。
2. 間苗定苗
出苗后及早間苗,并注意拔除雜草。幼苗長到10厘米時進行間苗,可適當多留苗,留好苗。幼苗長到20~30厘米時進行定苗,留壯苗,保全苗,合理密植。
3. 中耕除草
藜麥苗和藜草(俗稱灰灰菜)相似,除草時要注意區分。第一次中耕除草結合間苗進行,應掌握淺鋤、細鋤、破碎土塊,做到深淺一致,草凈地平,防止傷苗壓苗;第二次在苗高50厘米左右時,將雜草、病株、殘株拔除,提高藜麥苗整齊度,以利于通風透光;第三次在苗高1米左右時,結合根部培土進行除草,促進根部生長,防止后期倒伏。
4. 追肥
在出穗期至開花期,根據長勢結合澆水或降雨追肥1~2次,畝施尿素5千克。在藜麥生育后期,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1~2次,可促進開花結實和籽粒灌漿。
五、病蟲害防治
1. 蟲害
地下害蟲主要有蠐螬、金針蟲、地老虎,為害幼苗,造成缺苗,可將5%辛硫磷顆粒劑5千克與10千克細沙拌勻后結合播前整地施入土內。
2. 病害
主要是葉斑病和霜霉病。
①葉斑病。發病初期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進行防治,每7天防治1次,連防2~3次。
②霜霉病。發病初期用58%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進行防治,每7天防治1次,連防2~3次。
六、適時收獲
藜麥種子活性強,成熟籽粒遇濕3~5小時即開始萌發,要及時收獲。當葉片變黃變紅、葉大多脫落,籽粒變硬、用指甲掐已無水分時即可收獲。收割后即時晾曬風干,采用脫粒機或打碾進行脫粒,脫粒后的籽粒須晾曬干后再進行儲藏加工。
(作者聯系地址:甘肅省民樂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郵編:73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