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奠權
1. 合理配制日糧
根據雞的品種、類型、用途、日齡等,按照日糧標準合理配制日糧,不能憑感覺將幾種飼料配合。飼料要求營養全面平衡,種類多樣搭配,結構比例合理,適口性好,既要考慮飼料價格,又要注重飼料質量。杜絕飼養各種雞都用一種飼料,切不可雞、豬飼料不分。一般各類飼料所占比例大致如下:玉米等谷物飼料45%~70%;糠、麩5%~20%;豆餅等植物性蛋白飼料15%~25%;魚粉等動物性蛋白飼料3%~10%;骨粉、貝殼粉等礦物質飼料5%~7%;微量元素和維生素添加劑(加輔料)1%左右。同時,購買成品飼料注重質量分析,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產品,看信譽、看品牌、講質量,不能只圖價格便宜。自制飼料和購買的飼料量不要太大,要及時配制,適時購買,保證飼料新鮮,加強飼料保管,不能發霉變質。
2. 精心喂料供水
飼養不同階段、不同用途的雞要保證飼料的相對穩定,不同階段更換飼料要經過一周左右時間循序漸進,由少到多,逐漸更換,避免各種應激反應發生,影響生長發育和生產性能。飼喂還要定時定量。一般飼料的用量為:0~10日齡,每只每日用料量(克)=日齡+2;11~50日齡,每只每日用料量(克)與其日齡相同;51~150日齡,每只每日用料量(克)=50+(日齡-50)÷2;150日齡以上的育成雞,每只每日用料穩定在100克以上。雞的飲水量根據喂養飼料的不同適當調整,早春喂干粉飼料,飲水量是采食量的2倍。隨時查看水槽水量,防止斷水。
3. 掌控飼養周期
良種蛋雞飼養140天左右進入產蛋期,再飼養1年時間生產優勢才能充分發揮,此后要及時更新雞群,保持合理的種群年齡結構。肉雞早期生長速度快,母雞在7周齡、公雞在9周齡增重速度達到高峰,以后增重速度減慢,耗料增加。在公母混群飼養的情況下,采用“全進全出”的飼養制度,肉雞飼養至56日齡、體重達1.8~2千克上市銷售最為理想。注意強弱雞分群飼養,及時淘汰病雞、殘雞和低產雞。
4. 合理雞場布局
養雞場的選址要遠離動物屠宰場、化工廠、機械廠、公路主道、集貿市場、村莊、飲用水源和人口密集區,要求背風向陽、地勢高燥、交通方便、環境安靜、排水方便,場區應分為生產區、生活區和隔離區,各區既要相互聯系,又要嚴格劃分。雞舍與雞舍之間的距離要保持在10米以上。雞舍的建造要符合養雞要求,棚舍固定要牢,棚頂和四周要選用質量較好的塑料薄膜扣緊扣實,并留好通風口,光照條件好,做到冬暖夏涼,內外地面整平,建有消毒池、排水系統和沼氣池。建設雞場時,最好對道路進行硬化,雞舍之間的空地種植一些低矮的樹木或草皮,既可增加收入,又可減少疾病的傳染機會。
5. 科學使用疫苗
制訂雞群免疫的科學程序,及時檢查雞體內的抗體水平,適時有效地免疫預防,預防傳染病的發生。選購正規廠家生產的疫苗,同一時期預防同一疾病最好使用相同的疫苗。嚴格疫苗的運輸,保證疫苗存放條件達標,注意疫苗的使用有效期,不使用過期劣質疫苗。疫苗按照說明書使用,不隨意配合和添加藥物,合理進行稀釋,嚴格控制用量,且選擇有效的免疫途徑。做到現配現用,未使用完的疫苗集中處理,疫苗瓶不能亂丟亂扔,特別是接觸過活毒疫苗的器具及剩余的疫苗要浸入消毒液中,以防病毒擴散。免疫時要注意雞群的健康狀況,在健康狀況差、饑餓、天氣驟變、轉群等情況下不宜免疫接種。
6. 規范藥物使用
在飼料中拌入藥物預防疾病時,選擇低殘留和毒副作用比較小的藥物,一般連續使用時間不得超過1周,以免產生抗藥性和不良反應。雞患病后要科學診斷,分析病情,對癥施治,選擇適宜的抗生素,注重藥物的配伍,控制用藥劑量,采取飲水、肌注、噴霧等有效的給藥途徑,確定有效的給藥療程。盡量選擇高效低價的藥物,多用傳統藥物治療,不使用過期或劣質獸藥。磺胺類等藥物不要長期使用,做到交叉用藥,避免產生耐藥性。
7. 改善環境條件
保持雞舍冬暖夏涼,冬季來臨要及時堵塞風洞,防止賊風侵襲。每天打開門窗,保證空氣流通,排出有害氣體,方法是按雞舍每100米2地面用硫磺5千克拌入墊料中或用過磷酸鈣10千克撒在墊料表面,每15天清理1次墊料,可抑制糞便中氨氣的產生,降低氨的濃度,有效凈化空氣。同時,做好雞舍內外排水溝的疏通工作,經常更換墊草,及時清掃糞便,保持雞舍清潔干凈,清理后的墊草和糞便要進行無害化處理,防止病菌滋生。病死雞要嚴格執行“四不準一處理”(即不準宰殺、不準食用、不準出售、不準轉運、必須無害化處理)制度。雞舍光照要合理,溫度保持在16~21℃(育雛期溫度要相對高一些),相對濕度控制在60%~70%,且要保證雞群飼養密度適宜,不相互擁擠。
8. 避免盲目引種
引進的蛋雞等品種,要適宜本地氣候等自然條件、滿足基本的飼養要求,有較好的市場發展前景。購買雛雞時既要考慮價格,又要注重質量,嚴禁從疫區購買。不具備孵化條件的農戶不宜購買種蛋自行孵化,也不適宜飼養種雞,否則弱苗多,死亡率高,養殖風險極大。
9. 加強消毒防疫
制訂科學的消毒程序,樹立消毒防病的意識,堅持“全進全出”的飼養制度。每次購進雛雞前要對雞舍進行嚴格的消毒,方法是每立方米空間用甲醛溶液(福爾馬林)15毫升,加水20毫升加熱蒸發或加6克高錳酸鉀,進行4小時以上的密閉熏蒸消毒,消毒后打開門窗通風24小時以上。帶雞消毒要選擇對雞無傷害且針對性強或消毒范圍廣的藥物,并嚴格按照說明書上的用法和用量使用,確保雞體安全和消毒有效。雞場和雞舍門口要設置消毒池,可用浸有消毒液的草苫或麻袋墊在門口供過往人員消毒鞋底,并定期更換消毒藥物,若用生石灰進行消毒需要用水溶解。外來車輛和人員未經許可一律不得進入雞場。設置雞場管理人員更衣室,進入雞舍前要嚴格消毒并更衣、換鞋和戴帽。每天對各種用具和食具進行清洗消毒,特別是多次使用的注射器要清洗干凈,煮沸15分鐘后方可使用。選擇質量合格的消毒藥物,交替使用,避免產生耐藥性。配制消毒藥時要按照說明書操作,稀釋用水水溫不要超過45℃。在熏蒸消毒時,雞舍內溫度要提高到20℃以上,濕度保持在60%~70%。一般噴霧消毒以每立方米空間用30毫升為宜,用量太大會導致舍內過濕,用量小又達不到消毒效果。定期清掃雞舍周圍環境,嚴格消毒。
10. 加強日常管理
農村養雞戶要分析市場發展規律,加強人們對產品需求的調研,適時調整養殖規模,做到規模、質量、效益統一協調,提高養雞的經濟效益。推行運用新技術,增加科技含量。保證雞場有適度的規模,一般保證在3000只以上,合理飼養密度。制訂雞場完善的管理制度,職責明確,合理安排雞場人員的具體工作,增強工作的責任心。同時,雞場要做好耗料量、飲水量、光照、生產性能、環境情況等的記錄,及時分析,總結經驗。抓雞動作要規范,科學分群與合群,保持周圍環境的安靜,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減少各種應激的發生。用鐵絲網將雞舍、飼料庫洞口、通風窗口等封閉,使鼠類、鳥類不能進入。每月對雞舍內外和蚊蠅滋生的場所噴灑2次,充分利用蒼蠅有趨光的特性,在雞舍內安裝黑光燈進行誘殺。
(作者聯系地址:重慶市萬州區周家壩鳳仙路99號周家中學 郵編:404040)